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3纳米粒子增强阳极氧化膜成膜机制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4 07:19

  本文关键词:镁合金表面Al_2O_3纳米粒子增强阳极氧化膜成膜机制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大学》 2015年

镁合金表面Al_2O_3纳米粒子增强阳极氧化膜成膜机制及性能研究

沟引宁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镁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耐蚀和耐磨性能,本文通过在NaOH-Na2SiO3基础电解液中添加氨基酸类有机添加剂、纳米Al2O3颗粒添加剂和Al2O3溶胶添加剂,提出了一种低电压、低温、绿色环保型镁合金复合阳极氧化技术,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复合氧化膜。通过对添加氨基酸类有机添加剂前后镁合金阳极氧化过程和氧化膜厚度、结构、表面形貌、相组成及其耐蚀性能的结果分析,发现氨基酸类有机添加剂可以抑制火花放电,提高氧化膜的击穿电压,增加氧化膜的厚度,提高氧化膜的表面光洁度。但是氨基酸类有机添加剂并未改变氧化膜的化学成分和相结构。其中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L-鸟氨酸醋酸盐的抑弧能力较强,加入电解液后可在镁合金表面得到孔洞细小、均匀、连续致密的氧化膜,从而使氧化膜的耐蚀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L-鸟氨酸醋酸盐在碱性阳极氧化电解液中能够和Mg表面通过δ-NH2的N原子(Mg-N)和羧基的O原子(Mg-O)之间形成配位键而产生很强的化学吸附。氨基酸类有机添加剂主要通过缓蚀、抑弧和表面活性剂的综合作用改变镁合金/电解液的界面行为,影响阳极氧化的过程,获得孔径细小、均匀,连续致密的氧化膜,从而改善氧化膜的耐蚀性。通过在环保型镁合金阳极氧化电解液中添加纳米Al2O3颗粒,在AZ31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包含纳米颗粒的复合阳极氧化膜。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复合氧化膜表面具有多孔的特征。电解液中Al2O3纳米颗粒的加入并没有改变镁合金阳极氧化的基本过程,也没有改变氧化膜致密层和多孔层的结构。复合阳极氧化膜由MgO、Mg2SiO4和α-Al2O3相组成。Al2O3纳米颗粒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于复合氧化膜中:a、一些Al2O3颗粒吸附在氧化膜表面;b、另一些Al2O3颗粒吸附在氧化膜多孔层的孔隙中;c、还有一些颗粒被放电通道喷射出来的熔融氧化镁凝固后包裹在氧化膜中。与不包含纳米颗粒的普通氧化膜相比,复合阳极氧化膜表现出了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溶胶化学与电化学相结合的新型阳极氧化方法,将自制的Al2O3溶胶添加到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通过对不同溶胶添加量下的溶液电导率、反应击穿电压、氧化膜厚度及微观形貌、膜层相结构、耐蚀性和耐磨性结果分析,来探讨溶胶粒子在阳极氧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l2O3溶胶的加入,降低了镁合金阳极氧化电解液的电导率,提高了阳极氧化的击穿电压,使得氧化膜厚度增加。但氧化膜的相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氧化膜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l2O3溶胶添加量为10%vol时,得到的氧化膜耐蚀性和耐磨性最优。对镁合金表面复合阳极氧化膜的封孔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优化出了两种新的绿色环保型镁合金复合阳极氧化膜的封孔工艺:溶胶三次封孔和稀土封孔,封孔后氧化膜的耐蚀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这两种封孔工艺对环境无污染,有较强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74.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一泓;朱立群;刘慧丛;陈贻炽;;硅溶胶在镁合金阳极氧化反应中的成膜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邹洪庆;吕基成;吴厚昌;方敏;;钢铁材料含氟聚合物协合涂层技术研究[J];表面技术;2006年05期

3 章志友;赵晴;刘月娥;;不同体系中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蚀性研究[J];材料保护;2008年05期

4 董国君;杨潇薇;王桂香;龚凡;;镁锂合金无铬阳极氧化工艺[J];材料保护;2009年05期

5 秦廷伟;程英亮;王慧敏;王平;;电解液组分浓度对ZK60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9年10期

6 梁永政;师会超;;微弧氧化时间对AZ61镁合金陶瓷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0年10期

7 宋雨来;王文琴;刘耀辉;;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体系及其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材料保护;2010年11期

8 张丁非;丁培道;潘复生;彭建;;重庆镁合金研究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材料导报;2004年08期

9 张荣发;王方圆;胡长员;李文魁;向军淮;多树旺;李明升;何向明;;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封孔处理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7年11期

10 罗胜联,戴磊,周海晖,杨怡颖,旷亚非;镁合金新型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林荣;交变方波电源制备AZ91D微弧氧化膜及其稳定性和失效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燕;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陈海涛;AM60B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3 盘艳红;AZ91镁合金表面Ce-Mn复合转化膜室温制备及组织和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燕;朱有兰;李才取;田燕;;ABS汽车灯罩镀亮铬处理工艺[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12期

2 周拥仔;龙春光;华熳煜;陈曙光;戴春霞;;ABS汽车防撞护栏材料的研制及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6期

3 于同敏;褚宝磊;;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注塑件件重预测方法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1期

4 顾有君;解德刚;艾宁;;影响K55石油接箍管冲击合格率因素的分析[J];鞍钢技术;2008年01期

5 郭天永;车玉满;孙鹏;李连成;孙波;;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高炉焦比影响因素分析[J];鞍钢技术;2009年05期

6 张立国;翟立委;李艳茹;张飞宇;任伟;袁慧;;印度粉矿对鞍钢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标影响[J];鞍钢技术;2009年06期

7 丁香莲;胡蕙露;代丽萍;牛惠英;;桂花无土栽培基质及其营养液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8 张文;徐秀峰;;烟支重量、圆周与硬度关系的二元回归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9 杨芳;;影响榕树气生根引根成活及生长的因素[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10 高宛莉;柴春月;杜瑞卿;;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仙人掌多糖提取工艺参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飞;徐莘;霍慧彬;安茂忠;;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处理及其耐蚀性研究[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忠义;;满足高散热性能的冷板印制板的加工[A];第三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尚妍;牛盾;王育红;王林山;;高硅变形铝合金锡盐电解着色工艺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4 李志祥;杜璐杉;明大增;;助熔剂法制备单氟磷酸钠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张延昌;顾金兰;王自力;张世联;;蜂窝夹层板结构抗冲击正交试验优化设计[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刘渝萍;张丁非;张建刚;唐元超;;镁合金绿色型阳极氧化的研究进展[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时君友;邢洋;高锦秀;;以葵花秆芯为原料制备低成本环保型纸板的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高密超;宗伟;陈林;金自力;任慧平;;重轨在BD2机架C孔中腿高长缩模型的模拟研究[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吴志勇;李雷源;赵黎宁;杨文茂;唐作琴;曹银春;;ZAlSi7Mg材料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影响分析[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10 雍兴跃;侯纯扬;武杰;张正;李栋梁;汪磊;李斌;;氧化铝合金在空化作用下的腐蚀电化学行为[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开东;镁合金高能表面强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钱惠国;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于松楠;5754铝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朱航;基于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的作物营养状况监测与喷洒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亦文;车身结构抗撞性问题的简化建模及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丁保宏;新型载体SiO_2-TiO_2-ZrO_2载负MoP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加氢精制性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尚;组合式白腐真菌反应器处理实际染料废水过程中生态结构和功能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明;镁合金微弧氧化微区电弧放电机理及电源特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9 吕维玲;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制备的调控及膜层表征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邓红;文冠果种仁品质及其油脂和蛋白质资源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宇;基于AMESim的小泵径抽油泵泵效的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曰涛;AZ91D镁合金化学镀Ni-W-P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飞龙;纳米孪晶镍镀层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庞中华;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工艺规范的试验研究与质量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常志达;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林鹏;固相反应型Al_2O_3-TiB_2复相陶瓷涂层形成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乔鹏;公路工程基础定额数据测定方法选择及多因素数据差异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致印;枸杞速溶粉的研制及品质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浩泉;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的制备工艺与成膜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安建,沈玉华,黄方志,费菲;铝溶胶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3年04期

2 陈东初;吴建峰;龚伟慧;李文芳;徐东明;;AZ91D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正交实验优化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3 周林;杨素媛;;镁合金表面防腐蚀技术的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5期

4 张少明;胡双启;赵海霞;;纳米α-Al_2O_3的制备及其对RDX撞击感度的影响[J];火炸药学报;2008年06期

5 叶青,王道,周志清,金钧,周克斌,张颖;氧化铝溶胶及涂层研究 I 氧化铝溶胶的性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朱立群,刘慧丛,李卫平,宋光龄;AZ91D镁合金表面热扩散渗锌膜层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李一泓;朱立群;刘慧丛;陈贻炽;;硅溶胶在镁合金阳极氧化反应中的成膜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刘元刚,张巍,高瑾,涂运骅,李久青;镁合金微弧氧化-涂装体系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李久青,卢翠英,高陆生,张学锋;铝合金表面稀土铈耐蚀膜[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10 ;Growth characterization of anodic film on AZ91D magnesium alloy in an electrolyte of Na_2SiO_3 and KF[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世;两种电解液中镁合金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过程及膜层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栋;稀土转化膜处理液的稳定性及其优化工艺[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宏;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3 戎志丹;镁合金环保型阳极氧化工艺及膜层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杨静;镁合金在不同微弧氧化体系中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范松岩;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配方及膜层着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海涛;AM60B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志远;镁合金微弧氧化及氧化膜上化学镀镍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8 申颖娉;AZ31镁合金环保型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珩,樊自栓,徐源,张文奇;铝的冷封闭硫酸阳极氧化膜组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2 纪红;李永丰;樊志罡;朱祖芳;;变形法评定阳极氧化膜抗破裂性标准解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4年01期

3 刘磊,胡文彬,吴建生;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刘磊,胡文彬,吴建生;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胥泽奇,殷明;枪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晒性试验研究[J];表面技术;2003年06期

6 郏宇飞;旷亚非;周海晖;胡乐晖;;铝高压阳极氧化膜微观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6年02期

7 赵景茂;王珊珊;郭超;赵旭辉;左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双向脉冲封闭工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朱祖芳;;铝合金建筑型材阳极氧化膜的性能分析及质量评价[J];电镀与涂饰;2008年04期

9 周赟;宣天鹏;汪亮;张万利;;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方法[J];电镀与精饰;2011年04期

10 钱备;李淑英;范洪强;余相仁;张琳;;钛阳极氧化膜的半导体特性及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似愚;;铝表面功能性阳极氧化膜的应用及展望[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洲;刘德林;何玉怀;刘昌奎;;以贮存件探讨阳极氧化膜耐蚀寿命评估方法[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徐洮;赵家政;陈建敏;;铝多孔质阳极氧化膜扩孔行为的电镜研究[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Ⅱ)[C];1994年

4 钱建才;许斌;邹洪庆;吕基成;吴厚昌;方敏;;聚苯胺掺杂铝铜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晓波;阎逢元;张爱民;冯治中;陈建敏;;自润滑铝硅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摩擦学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6 杨潇薇;王桂香;董国君;龚凡;;植酸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贺春林;国玉军;刘常升;李凤琴;才庆魁;;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杨潇薇;王桂香;董国君;龚凡;;硅溶胶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戴丹;王慧;李建忠;乌学东;;环保型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研究[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曹发和;施彦彦;张丽君;张昭;张鉴清;;环保快速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制备与耐蚀性能研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祖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沟引宁;镁合金表面Al_2O_3纳米粒子增强阳极氧化膜成膜机制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叶皓;双羟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法引入合金元素制备铝复合阳极氧化膜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3 刘伟华;热循环作用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开裂行为与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4 张金生;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状态与粘接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5 田连朋;几种外加离子对铝阳极氧化膜电化学性质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6 刘章生;氮化铝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任建军;铝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自组织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凤;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2 王利敏;镁合金的腐蚀及其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杜志惠;医用钛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崔立波;镁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的电化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陈爽;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在高温下的抗开裂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王珊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脉冲封闭工艺与耐蚀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7 陈胜利;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外加电压封闭工艺及耐蚀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刘鹏;阳极氧化膜的击穿机制和纳米孔道形成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笠;孔型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10 胥泽奇;某枪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变色行为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镁合金表面Al_2O_3纳米粒子增强阳极氧化膜成膜机制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90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