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熔渣界面结晶及沉积颗粒反应机理
本文选题:熔渣 + 结晶 ; 参考:《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熔渣流动是气流床气化炉稳定运行和高效转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高温熔渣和煤焦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温热台显微镜原位研究了高温熔渣界面的结晶规律、晶体的生长特性及元素富集特性,研究了熔渣界面上沉积煤焦颗粒的气化反应和燃烧反应特性,并揭示了熔渣界面煤焦与CO_2反应过程中气泡的生成机理。主要内容包括:1.利用高温热台显微镜原位研究了熔渣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结晶规律,发现神府煤渣在高冷却速率下析出方形晶体而在低冷却速率下析出长条状晶体,天冶煤渣则析出雪花状晶体。通过原位实验发现了神府煤渣在熔融恒温过程中的晶体析出现象,熔渣内部化学反应促使晶体生成,且晶体的生长时间随着熔融恒温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晶体的尺度随熔融恒温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利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分析了结晶过程中元素的富集规律,发现构成晶体的主要元素(Al、Ca和Si)分布于晶体表面和体相。Na主要富集于晶体表面,K则富存于非晶相,而Mg主要富集在晶体的表面和体相。2.原位研究了熔渣在连续冷却过程和等温过程中晶体的生长规律。在连续冷却过程中,晶核的数量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晶体的生长速率与冷却速率成线性增长关系。在等温过程中,针状晶体的晶核数量随等温前冷却速率的升高而减少,方形晶体的晶核数量随等温前冷却速率的升高而增加。两种晶体的生长速率随着等温前冷却速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连续冷却过程和等温过程中析出晶体的长宽比随着冷却速率的减小而增加。3.原位研究了熔渣界面上煤焦颗粒的气化反应特性,发现熔渣界面上煤焦的气化反应速率显著提高。熔渣界面煤焦颗粒的气化反应活性指数约是煤焦颗粒的2倍,熔渣对气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基于传热平衡分析,揭示其产生的机理是熔渣界面的煤焦颗粒具有更高的反应温度。基于上述机理,引入面积修正因子和反应温度修正颗粒收缩模型,得到适用于熔渣界面煤焦颗粒的气化反应模型,且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良好。4.原位研究了熔渣界面上煤焦颗粒的燃烧反应,发现熔渣界面煤焦的完全燃烧时间与煤焦颗粒燃烧过程对比约增加20%~25%,熔渣对颗粒燃烧有抑制作用。基于传热平衡分析,发现燃烧时熔渣界面上的煤焦颗粒温度低于煤焦颗粒的温度,且温差随反应逐渐增大。引入面积修正因子和反应温度修正颗粒收缩模型,得到适用于熔渣界面颗粒的燃烧反应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5.通过原位实验发现随着熔渣界面煤焦与CO_2反应,在熔渣界面上形成的气泡现象。气泡的累计体积与总气体产物的比率(Vb/Vg)随煤焦初始粒度的增大而减小。熔渣界面的煤焦颗粒越小在反应过程中生成气泡的概率越大。基于多孔介质扩散反应理论分析,提出气泡生成的机理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煤焦孔道扩散到颗粒内部与碳质反应后,气体产物CO扩散到煤焦与熔渣的界面并形成气泡浮于熔渣界面。理论分析发现气泡的初始形成时间及粒度与颗粒的初始粒度成正比关系,且与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良好。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cooling , the crystal nucleus quantity of the crystal i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oling rate . The growth rate of the crystal i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oling rate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5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丽,车福才;含硅熔渣对磷的吸附与固定的研究[J];贵州化工;2002年04期
2 曾加庆,杨天钧,王新华;含碳铁滴在熔渣中行为的研究[J];钢铁;2001年06期
3 汪姣;顾华志;汪厚植;刘光明;李继铮;;不同熔渣对钢包铝镁铬材料渣蚀行为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07年02期
4 豆志河;张廷安;牛丽萍;赫冀成;;熔渣黏度的模型估算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5 孙红刚;闫双志;王刚;耿可明;王金相;;不同气氛中高铬材料的抗煤熔渣性研究[J];耐火材料;2010年04期
6 乐可襄,董元篪,王世俊,孙维,茆勇;熔渣泡沫化的实验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乐可襄,董元,王世俊,孙维,茆勇;熔渣泡沫化与熔渣性质的关系[J];炼钢;1999年03期
8 高明,魏朝富,车福才,慈恩,谢德体;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4年04期
9 周洪武;熔渣炉的结构和运行[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5年01期
10 王晓阳;初期熔渣起泡降低炉底侵蚀并提高废钢熔炼能力[J];国外耐火材料;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豆志河;张廷安;姚建明;蒋孝丽;牛丽萍;赫冀成;;Al_2O_3-CaO熔渣性能的研究[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辉尧;于庆波;李朋;杜文亚;;利用高炉熔渣作为热载体进行煤气化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杜文亚;于庆波;李朋;;高炉熔渣化学显热回收技术研究进展[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夏俊飞;许继芳;刘恭源;揭畅;周国治;王波;张捷宇;;CaO和SiO_2含量对CaO-SiO_2-Al_2O_3-MgO熔渣熔化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晓;吴铿;郜学;张星洪;张吉刚;熊国兰;;碳还原熔渣中氧化物产生的内生气源引起熔渣发泡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肖英龙;燃煤锅炉内抑制粉尘附着和熔渣产生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2 实习记者 白清荣 特约记者 王胜学;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有竞争力[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杨铧;利用工业熔渣及其显热生产节能型建筑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董艳伍;提高对预熔渣认识有效改善表面质量[N];中国冶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玄伟伟;非牛顿煤灰熔渣结晶过程及动力学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沈中杰;高温熔渣界面结晶及沉积颗粒反应机理[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3 李长荣;金属循环过程中渣化法分离铁与铜锡等元素技术的基础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4 王明玉;含钛高炉熔渣吹炼过程及析出相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梅;铜熔渣释能机制及冷却过程Fe化合物间转变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江露;CaO-SiO_2-P_2O_5-FeO熔渣结构与粘度的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侯明;修正的似化学模型在熔渣体系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创煌;含有FeO的熔渣中电活性离子的电化学行为[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5 洪川;熔渣中Ni~(2+)的电化学行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宗强;铝酸钙预熔渣及其在转炉渣洗脱硫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7 周龙文;含FeO熔渣还原的动力学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03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90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