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自组装紫杉醇水凝胶的合成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27 08:22
本文选题:紫杉醇 + 水凝胶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紫杉醇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有效化疗药物,不仅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且能显著地增加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所以针对紫杉醇的药物设计研究一直是药物合成研究的热点,产生了大量的紫杉醇衍生药物。这些药物大多虽然具有与紫杉醇类似的结构和生物学效应,但很少探究这些紫杉醇类似物的作用机制、毒副作用等是否与紫杉醇相似等问题。本研究合成了多肽链共价修饰的紫杉醇水凝胶,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对神经元分支的影响和紫杉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这对紫杉醇衍生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故此我们开展了相关机制研究。本研究首先合成了紫杉醇水凝胶因子—化合物1(Fmoc-FFK(taxol)Y(H2PO3)),该因子在碱性磷酸酶的作用下,脱去磷酸根,形成化合物2(Fmoc-FFK(taxol)Y(OH)),在溶液中能自动聚集组装成纳米纤维结构,从而形成超分子水凝胶。超分子水凝胶是小分子的凝胶因子通过非共价结合,如氢键、π-π堆积和静电等作用,相互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超分子,由于小分子的生物兼容性较好,易代谢,故非常适宜于作药物载体。化合物1酶促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结构是化合物2通过氢键、π-π堆积或静电相互堆积形成的纳米纤维状结构,属于超分子水凝胶。金属负染冷冻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纳米纤维直径约为7.2纳米,可能为一种中空的管状结构。化合物1对C57BL/6胎鼠脑皮层神经元突起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两者均能促进神经元突起延长,导致神经元突起总长度无显著差异。为了探索造成这种差异在细胞层次的机理,我们比较分析了化合物1和紫杉醇这两种化合物在细胞毒性、细胞迁移、细胞内微管聚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两者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为了进一步明确化合物1促进神经元分支的机理,我们利用微管蛋白在正常体温时组装、在低温时解组装的这一特点,提取了大鼠脑组织的微管,开展了体外微管组装实验,实验数据显示两者之间对微管体外组装的速度有显著影响:化合物1对微管体外组装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这提示,微管衍生物可能不仅具有促进微管蛋白纵向上连接和横向上连接,还有可能在时间上具有延迟的效应。为了确定是否是化合物1裂解后产生的影响,我们使用本实验室带有荧光的多肽链紫杉醇水凝胶化合物3(AC-Arg-Val-Arg-Arg-Cys(StBu)-Lys(taxol)-2-cyanobenzothiazole,CBT-Taxol)与微管结合蛋白己转染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进行共定位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共定位于细胞内(R=9.1),这说明化合物3至少有一部分是直接与微管结合的。据此我们推测化合物1或者化合物2至少有部分可能是与微管直接相结合的。化合物1与紫杉醇促进神经元分支上的差异,可能是与这部分化合物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已有的数据和前人的工作,我们推测化合物1促神经元分支的可能机制如下:化合物1在细胞内通过酶解脱磷酸根形成化合物2并组装成纳米纤维结构,这种纳米纤维结构一方面因为体积过大,在微管内腔中可能影响其他蛋白酶的活动范围,如乙酰化酶,或者超过两根纤维本身就无法被接纳的状态,延迟微管组装;另一方面,微管蛋白单体与化合物1(2)结合后,可能在微管正端端口大量聚集,干扰微管蛋白之间的聚集,从而影响微管的组装。所以化合物1最终可能是通过延迟微管组装,来促进神经元分支。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axol - derived drugs , it is very suitabl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ound 1 and taxol on neuronal branching and to form supermolecular hydrogel . Based on the existing data and the previous work , we suggest that compound 1 or compound 2 is at least partially bound to microtubules .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d the work of the former ,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mpound 1 or compound 2 may influence the activity range of other proteases , such as acetylated enzyme , or more than two fibers per se to form compound 2 and assemble into nanofiber structure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8.17;TQ460.1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梅斌;酶促自组装紫杉醇水凝胶的合成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李波;TAK1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紫杉醇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的化疗增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3 贾羽洁;聚苯胺—聚对苯乙烯磺酸水凝胶基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4 杨伯光;聚噻吩基导电水凝胶研制及其在心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悦;光敏感自变形水凝胶作为无接触式3D宏观/微观光打印平台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41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94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