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强若干氧化物电极材料离子、电子传输特性的结构设计
本文选题:电化学储能器件 + 金属氧化物电极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车用燃油的过度消耗以及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促使着人们不断开发绿色新能源。电化学储能器件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存储和释放电能,作为高性能、无污染的动力装置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锂/钠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较低的功率密度限制了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超级电容器虽然表现出非常高的功率密度,但是其能量密度低,不足以持续作为大型设备的动力来源。由于它们的服役性能与电极系统的离子和电子动力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节电极材料和其微观结构来改善离子和电子传输是同时提升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关键。金属氧化物是锂/钠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最常见的电极活性材料之一,其工作机理是在表面或者体相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储能,具有理论比容量高、价格低廉、毒性低等优点。然而,在金属氧化物中由原子结构决定的离子扩散空间往往比较狭窄,尤其是对大半径的Na离子,导致不能进行快速、有效以及可逆的离子传输。此外,大部分金属氧化物是半导体或者绝缘体,其本征导电性差,因此不可避免地降低其实际存储容量和倍率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制备纳米结构的复合电极,即通过增大电极的比表面积来缩短离子的传输距离、将活性颗粒与导电介质复合来达到提高导电性的目的。然而,随着导电介质与粘结剂的加入,会出现大量界面,因而增大了接触电阻,阻碍电极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设计合金化、调节晶型、引入氧空位等方法来扩大钒、锰氧化物的离子扩散隧道,从而提高Na离子传输性能;同时,通过改变金属氧化物的电子结构来增强其本征导电性,以及使活性材料与导电介质形成共格或者半共格界面来降低接触电阻。具体研究内容分三个部分:(一)虽然α-V_2O_5的理论容量高,但其原子结构中的Na离子扩散能垒高,并且具有较宽能隙。为了提高α-V_2O_5作为Na离子电池或赝电容器电极时的倍率性能,我们提出在其结构中掺入氢原子,从而形成O-H键来有效改变隧道大小以及电子结构。根据第一性原理计算,氢浓度为x=0.5~5时,α-V_2O_5到H_xV_2O_5的转变过程是放热反应。在计算得到的各H_xV_2O_5结构中,H_2V_2O_5有效扩大了[010]和[001]方向的一维隧道,对应的Na离子扩散能垒分别降低了34.93%和41.81%。由于掺入的H原子可以在能隙中引入杂质能级,H_2V_2O_5在嵌入Na前后的所有结构中始终保持金属态。此外,由于H_2V_2O_5的Na离子存储空间变大,其嵌入/脱出导致的体积膨胀也减小到4.63%。因此,H_2V_2O_5表现出增强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二)在MnO_2的众多晶型中,δ-和α-相分别是层状结构和一维隧道结构,因此具有可存储和扩散Na离子的空隙。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δ-MnO_2在层间表现出非常低的Na离子扩散能垒(0.053和0.052eV)。相比之下,α-MnO_2中的2×2和1×1隧道具有明显高的扩散能垒,分别为0.099和0.549eV。为了提高电子传输,以纳米多孔Au作为导电介质,构建了Au/MnO_2复合电极模型。Au和δ-MnO_2可形成半共格界面,并且其位向关系有利于Na离子和电子的有效传输。相反,Au与α-MnO_2形成半共格界面时却不利于Na离子的传输,即使α-MnO_2以最有利的晶向形成异质结构时,在相同表面积下可逆传输的Na离子量也只有Au/δ-MnO_2的一半左右。通过调节电镀方法来分别制备出纳米多孔Au/δ-MnO_2和Au/α-MnO_2电极,其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一致,证实了改变晶型可以有效提高活性相的Na离子传输性能。(三)刚玉结构的c-V_2O_3是金属态的强关联电子氧化物,具有质量和体积占比小、可贡献部分存储容量、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可作为金属氧化物活性相的导电介质。首先研究了c-V_2O_3/λ-MnO_2界面结构对其电子传输性能的影响。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c-V_2O_3(001)和λ-MnO_2(111)在界面处形成较强的V-O-Mn化学键,这不仅提高了界面稳定性,同时还引发从c-V_2O_3到λ-MnO_2的电子转移,使界面处的λ-MnO_2转变为半金属态,因此显著降低了接触电阻。实验制备的三维互通纳米多孔c-V_2O_3/λ-MnO_2电极表现出较好的导电性,证实了理论研究。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氧化物/氧化物复合电极的Na离子与电子传输,研究了c-V_2O_3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c-V_2O_3/r-VO_2-x异质结构,将其应用为导电介质和活性相一体化的电极。c-V_2O_3(012)//r-VO_2(011)的位向关系最符合c-V_2O_3到r-VO_2的相变过程,但是两相在界面处[100]方向上的晶格错配度高达8.08%,迫使r-VO_2形成有序排列的氧空位来保持共格界面。根据有序氧空位面缺陷的周期性,将新的亚稳相定义为V2n+2O4n+3。经第一原理计算,当n=1和2时,V2n+2O4n+3和c-V_2O_3的晶格错配度可以降低到能形成共格界面的范围内。同时,由于氧空位面两侧的r-VO_2晶面发生轻微滑移,使原来的1×1正方形隧道扩大为六边形的大孔隧道,明显降低了Na离子的嵌入能,同时获得了极低的扩散能垒,分别为0.024eV(n=1)和0.019eV(n=2)。此外,V2n+2O4n+3不仅在界面处有较好的导电性,其体相也保持金属态性质,并且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更离域化。我们制备了以纳米多孔c-V_2O_3/r-VO_2-x异质结构为电极的赝电容器,当x≈0.22时即可认为是V2n+2O4n+3在n=1和2混合相,其兼具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很好地支持了理论预测。
[Abstract]:A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nergy density , high energy density , low cost , low toxicity , etc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lectron transport , the 未 - and 伪 - phases in 伪 - MnO _ 2 have a very low Na ~ ion diffusion barrier ( 0.053 and 0.52eV ) . In contrast , the two 脳 2 and 1 脳 1 tunnels in 伪 - MnO _ 2 have a very low Na ~ ion diffusion barrier ( 0.053 and 0.52eV ) . In contrast , the 伪 - MnO _ 2 has a very low Na ~ ion diffusion barrier ( 0.053 and 0.052eV ) . The c - V _ 2O _ 3 / r - VO _ 2 - x heterostructures formed by c - V _ 2O _ 3 / 位 - MnO _ 2 have been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c - V _ 2O _ 3 ( 001 ) and 位 - MnO _ 2 ( 111 ) form a strong V - O - Mn chemical bond at the interface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6.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林;姚兰芳;王硕;许瑞清;田琳琳;方学玲;;钕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材料导报;2011年S1期
2 张向超;杨华明;陶秋芬;;TiO_2基纳米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8年01期
3 周晓龙;冯晶;曹建春;陈敬超;孙加林;杜晔平;于杰;杜焰;杨宁;;Ag/CuO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年12期
4 张启周;杨晓翠;张立新;李宝文;朱秀云;王晓明;;高压下SrS结构转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周明林;商信华;;压力对TiN结构和弹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天然;李岱昕;杨思七;陶占良;陈军;;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J];电化学;2012年03期
7 贾伟;王进;韩培德;党随虎;迟美;刘旭光;许并社;;AlN(10-10)表面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材料导报;2007年06期
8 万小波;唐昶环;杜凯;张林;王妮;胡文成;;电沉积铁层晶体结构变化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6期
9 常景;周晓林;武晓龙;;高压下固相硝基甲烷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英文)[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张铭,申江,何家文;TiN晶体弹性常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忠庆;Renata Wentzcovitch;;高温高压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新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丽军;张小超;樊彩梅;贾金田;梁镇海;韩培德;;纳米钛酸镍材料结构模拟及第一性原理计算[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罗晓光;李金平;张幸红;韩杰才;董善亮;;第一性原理计算氯化钠型过渡金属硼化物的弹性性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灏;蒋锋;周永西;梁云烨;R.Note;H.Mizuseki;Y.Kawazoe;;分子电子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英文)[A];量子电荷和自旋输运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董锦明;翁红明;Y.Kawazoe;T.Fukumura;M.Kawasaki;;磁光效应和材料磁光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A];量子电荷和自旋输运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秦敬玉;厉瑞艳;杨磊;;基于逆蒙特卡罗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联合的Fe-B-Si非晶结构分析[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姚超;吴忠庆;;第一性原理计算高温高压下Magnesite的状态方程、弹性、波速和密度[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1:深部高压结构、过程及地球物理响应论文集[C];2014年
8 张乔丽;袁大庆;张焕乔;范平;左翼;郑永男;K.Masuta;M.Fukuda;M.Mihara;T.Minamisono;A.Kitagawa;朱升云;;P在α-Al_2O_3中电场梯度的第一性原理计算[A];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C];2012年
9 侯士敏;;纳电子器件电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宪庚;;院长致辞[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2年版)[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好;铁基超导体的晶体化学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并辅助探索新型超导材料[D];浙江大学;2015年
2 朱慧平;半导体中缺陷及电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黄世娟;正电子理论计算及其在分析材料微结构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戴足阳;高分辨小分子光谱计算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5 胡麟;一些二维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张滨;Fe-Cr合金溅射纳米晶薄膜腐蚀电化学行为的XPS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罗明海;Ⅱ-Ⅵ族三元合金半导体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北大学;2016年
8 张艳芳;低维原子晶体材料在金属基底上生长及物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9 石香梅;基于增强若干氧化物电极材料离子、电子传输特性的结构设计[D];吉林大学;2017年
10 杨军;导电性超硬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烨;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M_3AX_2相材料的点缺陷[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婷婷;铍和氧化铍电子、弹性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宁夏大学;2015年
3 陈浩;压力场中锗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实验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小波;钇稳定氧化锆空位型缺陷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
本文编号:1980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98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