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纳米碳黑—金属复合物的联合呼吸毒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5 04:20

  本文选题:碳黑 + 金属 ; 参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空气中的颗粒物(PM,particulate matter)是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主要成分。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PM的毒性效应。但是,PM造成的毒性效应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完善的研究。由于粒径较小的PM在肺部的沉降和聚集速度更快,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更大的危害。因此目前对粒径较小的PM 2.5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研究更为广泛。这其中,PM 2.5与人为排放的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毒性效应与人类健康尤为相关。PM 2.5和纳米颗粒相似,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多种污染物,从而造成与同样组分的颗粒完全不同的毒性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对具有亚微米尺度的纳米材料的研究是理解PM2.5毒性机制的良好途径。空气中的CBs(碳黑,carbon blacks)主要来自燃烧源产生的烟灰,属于纯碳元素颗粒。CBs被视为空气中细颗粒毒性研究的良好模型。本论文中,我们使用CBs和金属离子作为PM 2.5的模式材料,研究了CBs的细胞毒性以及CBs和金属离子体外和体内的协同毒性效应及机制,具体如下:(1)研究了不同大小(14,51和95 nm)的CBs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研究发现,CBs的细胞摄取以及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和尺寸依赖性效应。细胞摄取了大量的CBs,诱导细胞产生的氧化应激和核损伤,是CBs的细胞毒性的关键因素。(2)研究了CBs和不同金属元素的联合细胞毒性作用,发现CBs和金属元素对RAW264.7细胞和BEAS-2B细胞造成了协同细胞毒性。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与分析技术,研究CBs和金属元素的吸附作用和CBs-金属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分布。研究发现CBs可以吸附并载带金属进入细胞,造成了细胞内金属元素浓度的升高,引起了毒性的增强。我们对CBs-金属复合物细胞毒性的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Bs-金属复合物能够造成细胞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是CBs和金属协同细胞毒性的机制。(3)研究了CBs与金属离子在动物水平的联合呼吸毒性,发现CBs和金属离子造成了显著的协同呼吸毒性。对肺灌洗液(BAL)中的生化指标,以及血清和BAL中的炎性因子的分析结果显示,CBs-Ni2+复合物滴注则造成了显著的协同呼吸毒性。肺部的病理切片研究显示CBs-Ni2+复合物滴注引起了肺部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肿胀,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壁和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壁增增厚,水肿。ICP-OES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显微术(XRF)研究结果显示,CBs可以载带Ni2+进入肺部,造成肺部Ni元素含量急剧上升,同时对肺部的生命元素Ca也造成了影响。我们对CBs-金属复合物呼吸毒性的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Bs-金属复合物能够造成肺部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是CBs和金属协同呼吸毒性的详细机制。(4)DNA纳米结构已经分子传感,分子计算,纳米机器以及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DNA纳米结构和生命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他们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对DNA纳米结构的毒理学研究和理解仍然比较有限。在这一研究中,我们选择四面体DNA纳米结构(TDNs),最实用的DNA纳米结构之一,作为DNA纳米结构的代表。我们选择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癌细胞(HeLa细胞)和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作为代表性的哺乳动物细胞模型。我们观察了TDNs与上述三种细胞系的不同摄取动态,通过细胞毒性测定,蛋白质表达测定,炎症和细胞凋亡监测以及细胞器功能检测展示了TDNs优秀的生物相容性。重要的是,我们发现TDN不改变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分裂。这一研究的发现将加深我们对DNA纳米结构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生物探针和生物载体,以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总之,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CBs的细胞毒性以及CBs与金属离子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CBs具有显著的尺寸依赖性细胞毒性。我们发现,CBs可以载带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和肺组织,引起显著的协同毒性效应。并且揭示了CBs和金属离子协同毒性的机制: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我们的结果为理解空气颗粒物的毒性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理解和资料。最后,我们对一种新型的DNA纳米结构,DNA四面体进行了细胞安全性评估,证明了DNA四面体的良好的细胞安全性,加深我们对DNA纳米结构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生物探针和生物载体,以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have studied the cytotoxicity of PM 2.5 and metal ions on RAW264.7 cells . In this paper , we have studied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DNA nanostructure and mammalian cell .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nanostructures and life systems and their biocompatibility are very important . We have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nanostructures and life systems and their biocompatibility are very important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加坡合成纳米碳墙[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2期

2 曹何芬;新加坡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纳米碳墙[J];建设科技;2002年03期

3 刘春艳;金兆国;章文贡;;纳米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6年02期

4 蒲天游;纳米碳对酚醛树脂碳微结构的影响[J];现代科学仪器;2003年03期

5 ;精彩纷呈的纳米碳元件[J];中国科技信息;2003年10期

6 卫英慧;侯利锋;林丽霞;刘雯;许并社;市野濑英喜;;纳米碳洋葱的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6期

7 杜建平;赵瑞花;王皓;王社斌;陈津;李瑞丰;;中空纳米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前景[J];山西化工;2010年02期

8 文国富;尹彩流;王秀飞;蒙洁丽;;不同反应物量对纳米碳球结构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杨晶;史立飞;王禹;罗文满;李庚英;熊光晶;;分散剂对纳米碳黑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1期

10 马柯;崔晓钰;邓高飞;;纳米碳球涂料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影响[J];热科学与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春才;孙少东;杨志懋;;水下电弧法制备纳米碳片[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2 薛靖华;韩敏芳;王增峰;;白云石制备纳米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镁概述[A];第八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利用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郭巍;安胜利;;纳米碳催化剂对铝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郁军;许并社;杨永珍;张艳;刘旭光;;热处理脱油沥青制备内包金属纳米碳洋葱[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陈名海;陈宏源;靳瑜;邢亚娟;田靖;勇振中;李清文;;功能纳米碳纸结构性能调制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吴翔;刘广安;孟国军;;纳米碳电学性能研究及其在电发热膜中的应用[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程若川;;纳米碳示踪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A];2014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8 李红霞;李晓明;杨泽垠;陈旭珍;陈坤;;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的益处[A];2014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胡良全;张炜;卢嘉德;;纳米碳增强碳/酚醛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魏先文;徐静;宋小杰;;纳米碳管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杨彦飞 王晓霞;潞城建成全国最大纳米碳生产示范基地[N];山西日报;2012年

2 李斌 王晓霞;潞城建成纳米碳生产示范基地[N];长治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原腊苗;用高科技开辟化肥全新领域[N];长治日报;2011年

4 ;纳米碳防腐导电涂料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5 邵建人;纳米碳防腐导电涂料问世[N];中国化工报;2003年

6 通讯员 黄敬华 熊晶晶;襄樊东一公司纳米碳液通过鉴定[N];科技日报;2002年

7 记者 张海霞;加大推广研发力度把企业做强做大[N];长治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闫婷婷;晟龙公司碳光玻璃引领行业发展潮流[N];长治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邓建辉;荧光纳米碳点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薛芳沁;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胃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孔华庭;纳米碳黑—金属复合物的联合呼吸毒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徐海涛;微纳米碳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

5 李军章;纳米碳酸盐的制备及其化学反应行为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6 荣常如;聚芳醚/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凯;术中不同方法保护甲状旁腺的比较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维国;稠环芳烃分子结构对其碳化产物结构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蒋合林;纳米碳/金属氧化(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郑笑晨;基于纳米碳点复合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D];延安大学;2015年

5 韩晓光;不同尿素添加纳米碳对大豆生长、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张红来;聚合物微凝胶模板法制备纳米碳结构电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7 李锐;电石废渣制备碳酸钙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8 胡文萌;纳米碳化钒/铬复合粉末的微波原位合成及机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9 李瑛;纳米碳材料改性斯蒂芬酸铅的热分析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黄斌杰;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Ⅵ区淋巴结清扫及喉返神经保护中的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80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980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