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累积研究
本文选题:东北地区 + 沼泽湿地 ; 参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持久的储碳和固碳能力。尽管全球湿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8%,却储存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壤有机碳,并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在山地和平原区有大面积的湿地,且受东亚夏季风的显著影响,作为具有泥炭累积功能的湿地,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如此巨量的、具有高度气候敏感性的碳库在长达上万年中是如何累积起来的?在不同历史阶段是怎样参与全球碳循环?其碳累积过程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这些问题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而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使其成为研究沼泽湿地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场所;但是关于沼泽湿地发育和碳累积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清楚。因此,理解沼泽湿地碳累积对过去气候变化的响应将为来沼泽湿地碳储存的变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基于沼泽湿地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沼泽湿地碳累积研究也成为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本论文以东北地区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AMS14C、210Pb和137CS法测年建立年代学框架,系统阐述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形成、发育及其碳累积的历史动态变化。其目的在于重建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累积速率;进而探讨气候变化下,东北沼泽湿地碳累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充分评估沼泽地生态系统在区域碳收支中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基于收集和整理的312个的有基底年代沼泽湿地泥炭剖面数据,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形成和发育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我国东北地区沼泽湿地自全新世早期开始发育,但沼泽湿地大规模的发育时期则集中在全新世晚期,这种发育趋势与全球主要的北方沼泽湿地大规模发育时期完全不同。全新世早期,夏季太阳辐射及东亚季风强度处于全新世以来的最高时期,东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富,从而促成了沼泽湿地的形成和发育;而全新世晚期,东北地区冷湿地气候组合模式不利于湿地有机质的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的大规模形成和发育,这也印证了晚全新世时期也存在沼泽湿地大规模发育的假设。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全新世以来东北地区不同区域沼泽湿地发育的时间和规模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则是影响这一区域沼泽湿地发育的重要因素。(2)基于收集和整理的107个的沼泽湿地泥炭剖面数据,研究发现:全新世以来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累积速率为5.74-129.31 g C m-2 yr-1,其变化范围较大,平均碳累积速率为37.20 g C m-2 yr-1。全新世以来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高碳累积速率出现在早全新世时期,对应于高的温度和强的夏季风活动;之后碳累积速率不断降低,而近2000年以来较高的碳累积速率可能归因于沼泽湿地新发育的泥炭分解速率较低的原因。这种变化趋势与全新世以来中国北方沼泽湿地碳累积速率变化和与全球北方沼泽湿地的碳累积速率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此外,东北地区沼泽湿地过去2000年以来碳累积速率为8.78-94.55 g C m-2 yr-1。同时,研究也发现:东北地区沼泽湿地过去2000年以来碳累积速率在不同泥炭剖面中存在显著差异,但呈现明显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趋势;且东北地区沼泽湿地过去2000年以来碳累积速率与生长季的有效光合辐射(PAR0)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这也证明了净初级生产力是比分解更为重要的、更能决定沼泽湿地碳累积速率的假设。(3)基于134个沼泽湿地泥炭柱芯的数据,同时依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研究显示: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总面积为82,870 km2,其总碳储量约为4.34 Gt;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的山地沼泽储存了东北地区大部分的有机碳,而三江平原和松辽平原地区的平原沼泽碳储量仅占20%。同时,基于收集的数据,我们估算得出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约为0.73 Gt,是区域重要的碳库。但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加剧,大量湿地开垦为农田,使得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大面积破坏和退化,储存在湿地中的有机碳大量的流失,导致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由原来的碳汇转变为一个显著的碳源。
[Abstract]:The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 and has a long - last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global wetland area accounts for only 6 - 8 %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world , it is an important role to study the formation , development and carbon accumulation of marsh wetland in Northeast China . ( 2 ) The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 of swamp wetland in Northeast China is 5.74 - 129.31 g C m - 2 yr - 1 , and the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 of swamp wetland in Northeast China is about 4.34 Gt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晓;王毅勇;;沼泽湿地局地小气候“冷湿岛”效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2 罗先香,何岩,邓伟;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水系统研究浅析[J];生态学杂志;2003年01期
3 岳书平;张树文;闫业超;;吉林西部沼泽湿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4 王国平;吕宪国;;沼泽湿地环境演变研究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科学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50周年[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5 ;湿地风光[J];林业与生态;2012年02期
6 肖协文;于秀波;潘明麒;;美国南佛罗里达大沼泽湿地恢复规划、实施及启示[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7 贺伟;布仁仓;刘宏娟;熊在平;胡远满;;气候变化对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9期
8 王毅勇,宋长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水循环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严登华;王浩;何岩;张学霞;鲁帆;;中国东北区沼泽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6年03期
10 张丽华;宋长春;王德宣;;氮输入对沼泽湿地碳平衡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晓松;黄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对水热通量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易富科;;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与保护[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王毅勇;赵志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晓松;黄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对水热通量的影响[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沈松平;王军;;青藏高原东南缘沼泽湿地遥感动态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力叶;桂北发现大面积高山沼泽湿地[N];桂林日报;2009年
2 周建伟;炎陵发现大面积高山沼泽湿地[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3 记者 薛冬;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首建成功[N];光明日报;2002年
4 特约记者 谭也平、通讯员 李明然;宣恩发现罕见高山森林沼泽湿地[N];湖北日报;2005年
5 张进林 陈国洲;长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速度加快[N];中国矿业报;2009年
6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张兴林 彭绍兴;炎陵发现万余亩高山沼泽湿地[N];湖南日报;2010年
7 钱荣 陈国洲;长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严重[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殷尚清;让沼泽湿地水流草长青[N];甘肃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殷尚清;让沼泽湿地重现活力[N];甘肃日报;2007年
10 ;丰富的基因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春玲;三江平原全新世以来沼泽湿地古植被与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黄石竹;环境变化对小兴安岭沼泽湿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3 付波霖;基于多源遥感的沼泽湿地水文边界界定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4 邢伟;我国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累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5 董张玉;基于GIS/RS与多目标蚁群算法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空间格局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6 毛德华;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植被NPP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7 郝庆菊;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满秀玲;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营养元素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野;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对沿线沼泽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徐宁泽;排水对小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碳组分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功宝;小兴安岭退化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恢复效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4 沈璇;四川若尔盖沼泽湿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江凤英;福建东海洋沼泽湿地形成原因与群落生态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拱秀丽;沼泽湿地小气候效应的观测与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7 马飞;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沼泽湿地潜在退化风险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建国;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集成和网络系统开发[D];吉林大学;2004年
9 田琳琳;闽江口沼泽湿地土壤孔隙水营养盐和甲烷剖面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志华;闽江河口区盐度梯度下潮汐沼泽湿地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05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00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