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变形镜的高低阶式自适应光学系统研究
本文选题:自适应光学 + 变形镜 ; 参考:《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是大口径望远镜对空间目标进行观测时必不可少的装备,可以对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进行实时补偿,恢复望远镜自身的成像分辨率。传统的变形镜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其驱动单元数很难超过千单元,为此大多工作在湍流强度较弱的红外波段。而液晶波前校正器具有百万像素的驱动单元密度,可以应用在湍流很强的可见光波段,但由于液晶波前校正器的色散问题,其工作波段很难向红外波段扩展。因此本文提出液晶波前校正器和变形镜高低阶式组合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具有在可见与红外波段分别自适应光学成像的功能。首先分析了大气湍流对传输光束的扰动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推论在一宽波段的传输光束中,其长波波前与短波波前应具有相同的波前畸变量,然而由于长波比短波的衍射极限分辨率低,当湍流像差的高阶畸变量小于长波的衍射极限时,可以忽略其影响。基于上述分析设计了一套针对2米望远镜的液晶-变形镜的高低阶式自适应光学系统,采用97单元变形镜和256×256像素的液晶波前校正器串联工作,对应700-1700nm波段的成像光束,变形镜首先校正全波段波前畸变的低阶成分,使950-1700nm红外波段的波前畸变基本消除,然后在变形镜后进行光谱分束,以950nm为分界点,将分出的已消除波前畸变的950-1700nm红外光束导入红外相机成像,700-950nm的可见光波段光束导入液晶波前校正器校正剩余的高阶成分,导入可见相机成像。对变形镜和液晶校正器的工作波段进行像差zernike模式的分配。由于大气湍流对传输光束的扰动强度即大气相干长度与波长的6/5次方成正比,分别取700nm、1000nm和1500nm作为三个波段的短波限波长,并将700nm波段对应的大气相干长度选定为10.0cm,则利用fried公式计算出另外两个波长对应的大气相干长度分别为15.3cm和24.9cm。分别将三个波段的短波限波长及其对应的大气相干长度、2米望远镜口径代入zernike模式多项式的截断误差公式,在波前残差rms值等于1rad时,计算出三个波段所对应的畸变波前需要的zernike模式项数分别为77项,34项和14项。为证实上述计算,针对2米口径望远镜、设700nm波段的大气相干长度为10cm、采用77项zernike多项式的k-l模式展开法产生100幅平均rms值为0.68μm的随机湍流波前;利用实测的97单元变形镜对应前29项zernike模式的响应矩阵对这100幅随机湍流波前进行重构计算,然后用重构波前与产生的波前相减,进行校正模拟,看到波前畸变rms值减小到0.1μm、前29项zernike模式系数均小于0.01μm、而高阶项的系数为0.05μm左右;利用波前畸变rms值0.1μm计算出在1500-1700nm波段成像分辨率可以达到衍射极限,在950-1500nm波段成像分辨率也能优于1.2倍衍射极限;接着利用实测的液晶波前校正器对30-77项zernike模式的响应矩阵进一步模拟校正消除了低阶畸变的100幅波前,使77项zernike模式系数均小于0.01μm,波前残差的rms值减小到0.03μm,进一步计算出700-950nm波段的成像分辨率能够达到衍射极限。通常为了保证探测器接收到的探测信号与校正器所施加的校正信号一致,需要让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探测器、校正器分别与望远镜的入射光瞳共轭,一般可以采用4f光学系统来实现,而在液晶-变形镜的高低阶式自适应光学系统中,通过变形镜和倾斜镜的光束波段较宽(400-1700nm),为了防止4f透镜组引入色差,定量分析了省略4f系统后波前校正器在所设计的2米望远镜系统中偏离共轭位置的影响。为了保证入射光束倾斜时偏移的光斑不超出倾斜镜的有效孔径、到达哈特曼探测器时光束的偏移量不超过1/10子孔径,反算出倾斜镜偏离共轭位置的距离要小于20mm;为了保证畸变波前自由传播至非共轭位置的波前变化量小于衍射极限,变形镜偏离共轭位置的距离要小于250mm;通过对轴外视场波前的校正模拟,当变形镜偏离共轭位置的距离小于160mm时,可以保证望远镜5角秒视场内的波前校正误差小于衍射极限。为证实液晶-变形镜高低阶式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可靠性,利用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了2米口径自适应光学望远镜通过湍流模拟器对分辨率板成像的验证系统。光束波段为700-1700nm、湍流模拟器的通光口径为20mm、785nm波长对应的大气相干长度为1mm,将通光口径和大气相干长度均放大100倍正好对应2米口径望远镜和10cm的大气相干长度;系统中97单元变形镜采用闭环控制,256×256像素的液晶波前校正器采用开环控制,两种校正器的误差抑制-3dB带宽分别为88Hz和75Hz,满足格林伍德频率为50Hz的大气湍流校正要求;采用950nm和1500nm两种分色片将成像波段分成三部分:700-950nm、950-1500nm、1500-1700nm。液晶-变形镜的高低阶式自适应校正效果为:1500-1700nm波段的成像分辨率达到了衍射极限;950-1500nm波段的成像分辨率达到1.2倍衍射极限;700-950nm波段的成像分辨率达到1.1倍衍射极限,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本论文属于液晶波前校正器与变形镜的高低阶式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开创性工作,将对宽波段校正成像的自适应光学技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Abstract]:A self - adaptive optical system is designed ,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infrared camera imaging .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light beam offset during the tilting of the incident beam does not exceed the diffraction limit ,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deflection mirror and the conjugate position is less than the diffraction limit .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ree propagation of the distorted wavefront to the non - conjugate position ,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distortion mirror and the conjugate position is less than the diffraction limit .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ree propagation of the distorted wavefront to the non - conjugate position , the wavefront correction error is less than the diffraction limit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剑强;刘莹;陈俊杰;李保庆;褚家如;;200单元硅基单压电变形镜的设计与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8期
2 杜荣清;张小军;;大行程变形镜有限元分析[J];光电工程;2011年05期
3 林旭东;刘欣悦;王建立;王富国;卫沛锋;;137单元变形镜的性能测试及校正能力实验[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2期
4 赵洪志,赵达尊,沙定国;分块式变形镜的计算机模拟[J];光学技术;1993年01期
5 陈新东;;9点促动变形镜性能测试及在空间相机中的应用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10期
6 李邦明;沈建新;廖文和;张运海;;微机械薄膜变形镜校正性能及控制算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7期
7 林旭东;刘欣悦;王建立;李洪文;王富国;卫沛锋;王亮;姚凯男;贾建禄;;961单元变形镜研制及性能测试[J];光学学报;2013年06期
8 丁心志;官春林;;变形镜面形影响函数的有限元仿真[J];光学仪器;2008年01期
9 郭爱林;朱海东;杨泽平;唐仕旺;谢兴龙;朱健强;;基于驱动器位置相位校正的变形镜控制算法[J];光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童桂;廖文和;梁春;;基于微机械薄膜变形镜的闭环实时模式复原[J];激光技术;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新东;郑立功;张学军;;一种新型的变形镜促动器排布方式-设计与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饶伏波;乔大勇;苑伟政;姜澄宇;;分立式微变形镜的单元排列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剑强;刘莹;李保庆;褚家如;;新型单压电片变形镜的设计与表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靳冬欢;王三宏;;关于新型MEMS变形镜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常伟;;基于薄膜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6 吕赛君;白剑;侯西云;杨国光;;基于MOEMS的微光学自适应微镜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阴慧娟;新型变形镜可揪出早期眼病[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刘耕;投资1亿推动 激光变形镜产业化[N];东莞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刘耕;激光“变形镜”将在莞量产[N];东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汪为民;表面工艺静电驱动MEMS变形镜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飞;液晶—变形镜的高低阶式自适应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3 刘莹;压电变形镜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马剑强;压电厚膜驱动的变形镜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何崇文;硅基多孔不变形镜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孙全;基于PolyMUMPs技术的微机电变形镜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杨华峰;用于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空间校正能力的组合变形镜波前校正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许晓慧;基于PZT厚膜的MEMS微变形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李邦明;基于微机械薄膜变形镜的像差校正技术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轶群;多层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变形镜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刘浩;基于双变形镜的人眼像差校正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曹芬;边缘驱动低阶变形镜设计与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王丹;小像差压电变形镜制造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刘娟;变形镜驱动器排布对低频位相拟合能力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2年
6 孙晓林;基于音圈电机变形镜的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7 马志波;MEMS微变形镜测试及工艺防粘附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乔大勇;基于MEMS技术的自适应光学微变形镜的设计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何洋;MEMS微变形镜的系统级建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张亚超;液晶波前校正器和变形镜高低阶自适应校正方法的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2106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10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