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亚丽,张猛;金属配位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郝志峰,庞树峰,李永利,唐宗薰,史启祯;电荷转移型导电配位化合物[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年02期
3 才让卓玛;;浅谈配位化合物的藏文命名[J];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李松林,邵建辉,赵云中,王玉新;固态1,4-二-(4-羧基吡啶基)丁烷锰(Ⅱ)配位化合物中的二维互相穿插和三维互锁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10期
5 高峰;配位化合物及其在医学药学方面的应用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晓晖;杨宪立;肖田梅;张文韬;;电荷转移型导电配位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热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周明;费浩;刘扬;李宛飞;;金属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分析、成像以及染色方面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0年01期
8 杜红宾;游效曾;;光电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合成[J];化学通报;2011年11期
9 戴f 纳;罗立文;曹作刚;冯锡兰;崔敏;刘春英;;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配位化合物教学改革的模式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配位化合物相互作用力测量获新成果[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洪见;李端秀;戴铭;郎建平;;若干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固相合成、结构及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郑小燕;王学业;沈克琪;;1,3-杯[4]-冠-5-氮-杂冠-5与钾离子配位化合物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鲁艺;褚钱;孙为银;;由3,3’,4,4’-氧醚二苯二甲酸和含氮杂环配体构筑的新型钴配位化合物的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汉辉;叶钊;杨融生;何文询;蔡妙庄;陈维钧;;铜的脲素、羧酸混合配位化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5 石秀敏;陈雷;宋薇;王旭;阮伟东;赵冰;;4-巯基吡啶与钴(Ⅱ)、镍(Ⅱ)、铜(Ⅱ)配合物的光谱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朱旭祥;孙峥;;海洋药物的新兴领域——海洋配位化合物药物[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7 张国宝;曹健;刘清;王颖;邹卫华;杨瑞娜;赵根锁;;铜和二苯基膦及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配位化合物的IR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李永光;吴立新;任咏华;;对热和机械力响应的Pt(Ⅱ)配位化合物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亓海啸;任志刚;郎建平;;两种具有催化光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质的Au(Ⅰ)配位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10 曾云龙;唐春然;;电位法研究中药解汞毒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丹;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金林;几类重要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及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宇;平面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石秀敏;几种过渡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淼;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施和平;硅取代和硅桥联金属有机锂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李方;黄酮类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生物构效和协同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鹏;基于弯折型配体及富烯配体的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胜利;功能配位化合物的构筑—金属合成子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10 许晓宇;含氮、氧、氯配体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氮杂环、羧酸类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李丹丹;前过渡金属与钳形VA唑啉类配体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丽华;培氟沙星、洛美沙星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王慧娜;几种含氧配体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表征[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5 隋晶晶;新型叠碳团簇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丁成;含羧酸配体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晴;均三苯胺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8 苏蕾;基于羧酸和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9 孙瑞;基于嘧啶及喹啉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
10 崔宏鹏;2-(4-吡啶基)苯并咪唑及其配位化合物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0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26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