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锌在锑化镓中扩散机理和锑化镓薄膜电池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0 23:50
【摘要】:热光伏(Thermophotovoltaic,TPV)技术是一种将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技术。与传统的太阳能光伏系统相比,TPV系统具有理论效率高、无可移动部件、便携、可靠性高等优点。TPV系统的辐射器温度一般在1000~2000K,辐射器发出的峰值光子能量集中在1.4~2.9 μm。锑化镓电池室温下禁带宽度为0.72 eV,光谱响应达到1.8μm,是TPV系统中最常用的光电转化器件。本文的研究围绕TPV系统的关键部件,即GaSb电池的研究展开。GaSb电池的核心部件是进行光电转化的p-n结。Zn扩散法是制备p-n结的常用方法。由于Zn扩散曲线对GaSb电池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理解Zn在GaSb中的扩散机理对精确控制Zn扩散曲线,进而制备高效的GaSb电池十分重要。实验结果表明在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一定时,分别采用纯Zn、Zn-Sb和Zn-Ga扩散源得到的Zn在n型GaSb中的扩散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表面浓度和表面有效扩散系数。首先,我们基于GaSb晶片表层区域处于平衡态的假设和填隙-替位理论推导出表面浓度、表面有效扩散系数与晶片表面蒸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Ga/Sb/Zn三元相图和各组分蒸气压力的计算获得了扩散源不同时表面Zn浓度之比和表面有效扩散系数之比的理论值,定量解释了扩散源的组成对表面参数的影响。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趋势一致。其次,我们构建了具有不同Ga空位浓度的五个模型代表不同扩散源情况下距离晶片表面不同深度的GaSb晶体,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 Zni在不同位置和价态时的形成能来讨论扩散源对Zni的稳定位置和价态的影响,并通过计算dissociative和kick out两种机制在不同模型中的激活能讨论了扩散源对扩散机制的影响。在对GaSb薄膜电池性能进行分析时,构建了薄膜电池内量子效率的计算模型。首先,基于密封式扩散法获得的box类型Zn扩散曲线预测了采用Zn扩散法制备p-n结的GaSb薄膜电池的内量子效率,并讨论了基区厚度、底面复合速率和空穴肖克莱-里德-霍耳(Shockley-Read-Hall,SRH)寿命对GaSb薄膜电池内量子效率的影响。其次,基于文献中实测的Te扩散曲线讨论了采用Te扩散法制备p-n结的GaSb薄膜电池的内量了效率,发现当扩散时间和扩散温度均相同时,采用Te扩散法制备的GaSb薄膜电池具有更高的内量子效率。最后,还对采用外延法制备p-n结的GaSb薄膜电池进行了讨论,发现采用外延法制备的GaSb薄膜电池的内量子效率要高于采用扩散法制备的GaSb薄膜电池。针对GaSb薄膜电池吸收率低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具有一维光栅薄膜耦合超材料结构的GaSb薄膜电池。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法计算了该薄膜电池在横磁波(TM)和横电波(TE)两种偏振波垂直入射情况下的吸收光谱,发现设计的薄膜耦合超材料结构在TM波垂直入射情况下可显著增强薄膜电池的吸收率。对吸收光谱中各个吸收峰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后发现,该结构通过激发磁极化激元、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和法布里-珀罗共振提高GaSb薄膜电池的吸收率。其次,对光栅周期、光栅厚度、介电层厚度等几何参数以及入射角对吸收光谱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讨论。基于选择性辐射器预测了薄膜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输出功率和转化效率,并讨论了辐射器温度和发射带宽度对薄膜电池输出功率和转化效率的影响。最后,简单讨论了具有二维光栅薄膜耦合超材料结构的GaSb薄膜电池。二维光栅具有对称性,其吸收光谱不受TM或TE入射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具有二维光栅薄膜耦合超材料结构的GaSb薄膜电池理论最高转化效率可达41.1%,比采用一维光栅时的最高转化效率提高了 74.9%。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开大学铜铟硒光伏薄膜电池研究取得突破[J];稀有金属;2004年03期

2 丁敏;;内地与香港合资生产光电薄膜电池[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3期

3 刘馨;袁叶;;薄膜电池的春天[J];新材料产业;2009年04期

4 晓晓;;薄膜电池[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9期

5 ;瑞士联合欧洲13国进行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术攻关[J];电源世界;2012年09期

6 ;瑞士联合欧洲13国进行光伏薄膜电池技术攻关[J];航天器工程;2012年05期

7 彭敦云;宋连科;朱久凯;杨海磊;郭文静;栗开婷;;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激光杂志;2013年04期

8 ;R_(20)型薄膜电池初步试制情况[J];干电池技术通讯;1975年02期

9 何祥华,余高庆,史逖;实用化的氧化锌型薄膜电池[J];电池;1981年03期

10 郭秀春;;新型薄膜电池[J];化学世界;199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苍利民;李柳强;邢敏;关丽哲;李太民;;从专利分析探讨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术及发展方向[A];电子玻璃技术(2010年第1、2期)[C];2010年

2 曹章轶;徐传明;王小顺;叶晓军;;化学水浴法制备Cu(In,Ga)Se_2薄膜电池ZnS缓冲层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3 魏晓明;周长吉;丁小明;鲁少尉;曹楠;;光伏发电温室的现状及技术前景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颖春;汉能完成收购美薄膜电池公司[N];中国证券报;2013年

2 郝钢;电池薄如蝉翼 世界最大薄膜电池厂开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3 徐瑞哲;薄膜电池下月批量生产[N];解放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其珏;扎堆上项目 薄膜电池热隐伏信贷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瞧;光伏产业双雄争霸 薄膜电池异军突起[N];中国工业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魏刚;太阳能薄膜电池:能源的救星?[N];北京科技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丛榕;政策驱动光伏产业薄膜电池优中之选[N];中国证券报;2009年

8 王秀兰;昭和壳牌建薄膜电池新厂[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吕佳琪;薄膜电池借力建筑一体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邢佰英;铂阳精工 薄膜电池引领光伏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倪青;锌在锑化镓中扩散机理和锑化镓薄膜电池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石倩;薄膜电池LiV_3O_8正极材料的结构控制与电化学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林利;太阳能薄膜电池涂布生产线的张力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黄迪秋;AZO薄膜性能研究及其在薄膜电池上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蔡凤萍;不同衬底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电池用AZO及缓冲层对其性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志强;CuInS2薄膜电池的数值模拟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5 沈艺花;氧化钛半导体材料制备及在薄膜电池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71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371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