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基于适配体识别—化学发光功能化纳米探针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7 17:39
【摘要】:化学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可以将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磁学和催化等性能与化学发光的优点相融合,不但可以起到增强化学发光检测体系灵敏度的作用,还可以赋予纳米材料化学发光性能,对于生物、医药领域和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适配体具有特异性好、靶标范围广、易于生物化学修饰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识别元件,适配体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抗生素残留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在我国甚至全世界广泛存在,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抗生素和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检测的重要指标。论文研究了基于适配体识别的新型化学发光功能化纳米探针在抗生素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结合磁分离富集技术、滚环扩增技术等建立了快速、灵敏、可靠的新型分析检测方法,为丰富和提高食品安全技术提供了新思路。第一,通过壳聚糖和N-(4-氨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共同还原氯金酸获得分散均匀和发光性能良好的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随后通过引入对碘苯酚(PIP)构建了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H2O2-PIP稳态化学发光体系,使鲁米诺类的化学发光反应类型由瞬时发光变成稳态发光,并可使稳态化学发光检测时间延长至20 min,为后续化学发光检测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第二,研究了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结合磁分离富集技术与适配体识别技术在单组分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将适配体与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连接组装成捕获探针,将适配体互补序列与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连接组装成信号探针,当目标物存在时,目标物及互补序列可以与适配体发生竞争性结合,通过磁分离可以得到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与信号探针的复合物,在加入H2O2和PIP后可测定化学发光信号,进而可以得到目标物浓度。以氯霉素作为分析物质,构建基于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标记-适配体识别-磁分离富集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方法,在0.01-0.2 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 ng/m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8%-103.1%之间,表示所构建方法可应用于牛奶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第三,在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成功实现单组分检测的基础上,初步探究以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作为化学发光标记物在多组分检测中的应用。以96孔微孔板作为固相载体,以三种抗生素作为分析模型,将三种适配体序列通过亲和素固定在微孔板上,将三种目标物适配体互补序列分别与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连接组装成信号探针,构建竞争反应模型,实现对土霉素、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同时检测,其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05-5 ng/mL、0.05-5 ng/m L以及0.005-0.5 ng/m L,检测限分别为0.02 ng/mL、0.02ng/m L以及0.002 ng/m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04%-102.66%之间,表示所构建方法可应用于牛奶样品中三种抗生素的检测。第四,构建了基于Co~(2+)增强/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和滚环扩增技术的增敏性化学发光检测体系实现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将适配体与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连接而组装成捕获探针;将Co~(2+)固定在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表面实现发光信号增强,以滚环扩增产物互补序列与Co~(2+)增强/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连接组装成信号探针。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检测模型,在目标菌存在时,通过适配体与目标菌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碱基互补配对可以形成“捕获探针-目标菌-滚环扩增产物(信号探针)”三明治夹心结构,通过测定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可以实现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在目标菌浓度为32-3.2×106 cfu/m L时,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与鼠伤寒沙门氏菌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 cfu/mL。本检测方法与平板计数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说明所构建的方法可成功用于猪肉样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第五,研究了Co~(2+)增强/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作为能量供体在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中的应用,构建了均相化学发光检测体系。以互补序列与Co~(2+)增强/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连接后的复合物作为能量供体,以WS2纳米片作为能量受体,以适配体作为识别分子,并结合滚环扩增技术构建了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根据WS2纳米片对DNA单链和双链结合能力的差异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通过测定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可以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在50-1.5×105 cfu/mL浓度范围内,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 cfu/m L。本检测方法与平板计数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说明所构建的检测体系已成功用于猪肉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本论文制备了ABEI功能化花状纳米金这一种化学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利用其优良的化学发光性能与生物修饰性能,结合适配体识别技术、滚环扩增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基于磁分离富集技术和微孔板分离技术的化学发光检测体系以及均相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实现了对食品危害因子中抗生素和食源性致病菌的单组分或多组分的同时检测,所构建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靠性好,拓展了化学发光检测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TS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一林;郭磊;张朝阳;唐吉军;谢剑炜;;适配体探针传感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8年01期

2 王巍;贾凌云;;适配体筛选方法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9年03期

3 谢海燕;陈薛钗;邓玉林;;核酸适配体及其在化学领域的相关应用[J];化学进展;2007年06期

4 屈锋;刘允;任肖敏;赵新颖;张经华;;毛细管电泳在核酸适配体研究及核酸适配体筛选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9年Z2期

5 赵强;乐晓春;;核酸适配体亲和色谱的研究进展[J];色谱;2009年05期

6 朱静;黄勇;蒋小平;谭钟扬;蒋健晖;沈国励;俞汝勤;;基于核酸适配体-质粒DNA复合物信号放大的荧光免疫传感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11期

7 ;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J];分析化学;2012年05期

8 李瑜;王源升;于斌;张静秋;董瑞;;核酸适配体在光生化检测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2年14期

9 王周平;张维潇;;适配体及其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9期

10 ;《核酸适配体手册》[J];分析化学;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圣;刘彩云;卢建忠;;基于核酸适配体和酶循环放大的腺苷化学发光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巍;赵新颖;屈锋;;毛细管电泳法筛选蛋白质的核酸适配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3 杨晓娟;邴涛;梅宏成;上官棣华;;核酸适配体用于手性拆分L型和D型色氨酸[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4 郑冬梅;娄新徽;;一种基于结构开关型适配体的无标记荧光传感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薛利云;周小明;邢达;;基于核酸适配体探针和酶辅助荧光信号扩增的等温高灵敏度蛋白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马文韬;古力;屈锋;;毛细管电泳筛选大肠杆菌适配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7 梁好均;徐华国;邓伟;;核酸适配体链构象转变的研究[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8 王晓芳;程琳;耿霞;赵强;;基于适配体修饰的磁珠和量子点荧光法检测凝血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汪海林;章大鹏;;单核苷水平核酸适配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温桂清;范燕燕;梁爱惠;蒋治良;;核酸适配体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检测血清中钾离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潘文;核酸适配体在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于洋 田野;蛋白质检测有了新方法[N];吉林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康义瑶;这块蛋糕,有我一份[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欧阳应;我国化学发光诊断试剂研究取得进展[N];医药导报;2004年

5 徐亚静;我国首创化学发光微孔板HIV诊断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温艺晗;金融风暴未能阻挡北京科美融资步伐[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玲;基于适配体识别—化学发光功能化纳米探针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2 黄玉坤;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时间分辨荧光纳米探针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陈霞;功能核酸的筛选及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4 林雪霞;微流控芯片与可控适配体技术用于细胞代谢物分析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周庆同;生物相空间中的适配体和药物虚拟筛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郭业民;基于适配体传感器的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李菁菁;适配体功能化的荧光纳米探针用于蛋白和细胞传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于鸽;乙丙肝病毒相互干扰及适配体在肝癌诊断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6年

9 王成全;基于磁控适配体传感体系的农产品中典型霉菌毒素检测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10 姜红岩;自组装RNA适配体纳米传感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月侠;蛋白质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慧玲;BHL DNA适配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金钏;适配体纳米金比色法灵敏度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于连元;核酸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在肿瘤靶向免疫治疗及靶向热疗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赵变军;基于适配体特异性作用的乳腺癌细胞表面多种肿瘤标记物同时检测的新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乔醴峰;基于核酸适配体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一步纯化固定化研究及其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吕莉;基于适配体的酶联吸光度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D];山西大学;2015年

8 陈艳霞;核酸适配体/小檗碱荧光体系的构筑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9 吕琴;基于荧光标记适配体的荧光各向异性法检测小分子[D];山西大学;2015年

10 朱志玲;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赭曲霉毒素A SPR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03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403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