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6 07:20
【摘要】:长期以来,对喀斯特山区的民族传统乡村聚落研究多是从某一民族角度进行,或是地理学学科角度对喀斯特地域宏观的聚落分布有所关注,对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作为地理单元,对该地区民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系统性的研究罕有关注。课题从地理学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历史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站在地理学的视角来考察喀斯特地理特征与聚落形态的关系,结合历史长河的演变来理解民族聚落的发展,引入传统聚落空间形态量化分析方法来解读具体村落空间;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对喀斯特地理条件、文化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防御特性等方面的认识,对喀斯特传统乡村聚落的分布、选址、边界形态、聚落空间结构特征、民居建筑等进行总结与归纳;进一步以典型喀斯特地貌区黔中地区的屯堡聚落和布依族传统乡村聚落作为深入研究的对象,对上述两个族群的传统乡村聚落从形成演变、宏观分布、村落形态到建筑空间进行层层剖析,特征提取。并对形态特征形成的因素及机制进行分析与梳理;在其中加入公共空间图斑、建筑朝向、建筑密度、住居单元等的量化分析,量化数据便于聚落间比较研究、特征提取及数据库的建立,同时支撑质性分析展开;进一步将汉族移民族群聚落屯堡与其母源地江南汉族传统乡村聚落进行比较,廓清其传承与变迁,梳理其在喀斯特地域的演变;将屯堡聚落与世居族群布依族乡村聚落进行比较,提取出它们聚落形态中的地域共性。这两项比较研究分别从溯源与平行的角度,更加清楚地辨别与理解喀斯特地域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同时使我们在各种形态表征中,找出哪些形态要素主要受喀斯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哪些形态要素不易因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研究过程中,还配合了典型村落样本的解剖,使得研究更加生动透彻。最后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传统乡村聚落的近年分布演变、聚落演化模式、聚落边界扩张的特征和机制、内部空间及民居的演变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喀斯特山区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策略建议。结论部分对上述形态研究进行了总结,包括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分布的总体特征、选址特征、聚落边界特征、聚落空间结构特征、民居空间特征;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布依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贵州喀斯特山区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当代演变特征。以及基于这些结论进一步提出喀斯特山区传统乡村聚落形态影响因素与各种形态表征之间的关系,聚落形态形成、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图文】:

分布图,石漠化,贵州省,分布图


利用历史较长,溶洞随处可见,聚落发育较为密集。但石漠化及潜在石漠化突出,光秃秃逡逑的孤峰与山丘,上面覆盖低矮的灌木,缺乏木材与森林,,密集的喀斯特峰林、峰从和座座逡逑盆地溶洼体现出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图1.3)整个黔中地区森林覆盖率仅5.8%,邋“峰逡逑林盆地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一起成为黔中地区的重要喀斯特地貌类型,并主要分布于贵逡逑阳以西的平坝、安顺、长顺、清镇、普定、镇宁、六枝等地。”邋1131因此,以该地区民族聚落逡逑为例深入解析喀斯特聚落特征,无疑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逡逑8逡逑

地貌图,黔中,地貌,贵州省


5H逦59逡逑图1.2贵州省石漠化程度及喀斯特地貌分布图逡逑图片来源:自绘邋底图来自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参考《贵州省地理志》贵州省地貌区划图绘制逡逑“发育在石灰岩地区的开阔而平坦的平原叫做溶原,在一个地区,发育有溶原,标志逡逑着这个地区的喀斯特作用已进入了老年时期”邋11156,“在古溶原面上,常见孤峰或残丘矗立。逡逑在溶盆外围发育有峰林,尤其在贵阳至安顺一带其形态颇为典型。”邋[11"9这个地区有平坦逡逑的溶原、盆地,土壤深厚肥沃,河流纵横,暗河悬谷,水热充沛,农业产量高,土地开发逡逑利用历史较长,溶洞随处可见,聚落发育较为密集。但石漠化及潜在石漠化突出,光秃秃逡逑的孤峰与山丘,上面覆盖低矮的灌木,缺乏木材与森林,密集的喀斯特峰林、峰从和座座逡逑盆地溶洼体现出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图1.3)整个黔中地区森林覆盖率仅5.8%,邋“峰逡逑林盆地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一起成为黔中地区的重要喀斯特地貌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政旭;李修竹;钱云;;贵州省白水河谷地区布依聚落文化景观特征分析与价值评估[J];风景园林;2016年05期

2 杜佳;华晨;吴宁;童磊;;黔中喀斯特山区屯堡聚落空间特征研究[J];建筑学报;2016年05期

3 周政旭;封基铖;;生存压力下的贵州少数民族山地聚落营建——以扁担山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5年09期

4 黄丹;张爱萍;;顺驭自然——黔中屯堡岩石民居的环境适应解读[J];城市建筑;2014年19期

5 李仕蓉;;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的历史学解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5期

6 黄丹;戴颂华;;黔中岩石民居地域性与建造技艺研究[J];建筑学报;2013年05期

7 李阳兵;罗光杰;邵景安;程安云;王成;白晓永;;岩溶山地聚落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模式[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8 王红;李效梅;单晓刚;;喀斯特地域类型的寻找和转换——以贵州省乡土建筑为例[J];建筑学报;2012年S1期

9 王晓伟;何小芊;戈大专;龚胜生;;中国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12年01期

10 单军;罗建平;;防御性建筑的地域性应答——以安顺屯堡为例[J];建筑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习通源;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东天山地区聚落遗址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Pauline SEBILLAUD(史宝琳);中原地区公元前三千纪下半叶和公元前两千纪的聚落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勇;贵州布依族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连蓓;江南乡土建筑组群与外部空间[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27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27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f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