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聚变堆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迁移与公众后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8 19:15
【摘要】:氘氚聚变反应在实现能量自持方面需要最低的聚变三重积,因而被认为是能够率先实现商业聚变能的聚变反应。氘氚聚变反应也带来了特殊的放射性安全问题:一方面氚具有放射性,另一方面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和材料发生活化反应,产生放射性活化产物。以国际聚变堆ITER为例,整个聚变系统内的最大氚盘存量约4 kg,其中真空室内最大可移动的放射性物质分别为1 kg氚和1000 kg活化粉尘。放射性物质的潜在环境释放会影响公众健康,大量级的释放还可能导致公众急性死亡。因此,聚变堆放射性物质释放的环境和公众影响是制约未来聚变能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氚的环境迁移和生物代谢特性,本文针对聚变堆在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混合氚源(HT和HTO)的环境释放,在FDS团队多年深入研究开发的TAS2.0基础上,建立了氚大气弥散模型、土壤迁移模型、生物代谢模型和剂量计算模型。同时根据个体受辐照剂量和急性死亡、癌症发生率的关系,最后实现了氚释放的环境迁移和公众健康评价。并开展了国际知名程序UFOTRI、ACUTRI和HotSpot的子模块测试,IAEA-EMRAS-WG7框架协议例题的集成测试,及加拿大大气HT释放实验数据的验证,为聚变堆氚释放的环境迁移和公众后果评价提供了一套合理、准确的模型。其次,基于模型程序,对聚变堆在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氚释放的环境迁移规律和公众剂量进行模拟分析,并对聚变堆的氚释放标准进行讨论和建议。正常运行时,评估了 ITER类型聚变堆正常运行的公众剂量,结果表明,ITER类型聚变堆正常运行的公众辐射剂量远低于辐射剂量限值,甚至低于豁免水平。因此,从辐射防护的角度,未来聚变堆的氚排放标准建议在ITER氚排放标准基础上适当放宽,约一个量级。事故状态下,对单位氘瞬态释放后,环境中的氚浓度和公众个人剂量进行评估分析,同时参考中国和ITER对事故分类、对应的剂量限值的规定,对聚变堆不同事故状态下的最大允许氚释放源项进行反推,从辐射防护角度阐述聚变堆的最大允许氚释放源项参考数据。最后,考虑到历史上两次7级裂变核事故对环境和公众造成的严重后果,对聚变堆假想事故在保守释放和环境状况下的环境和公众后果进行评价。主要从事故描述、放射性释放源项、公众个人剂量、致死区域和环境恢复时间等角度进行系统性评价,此外,考虑到中国积极的核能政策和人口密度大的国情,基于中国某沿海核电厂址周边80 km内的人口分布数据,对假想事故导致的公众急性死亡、急性癌症率进行评价。为进一步从环境和公众后果角度阐述聚变堆的安全特性,分别与两次7级裂变核事故的环境释放源项在同等环境状况下的公众后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变堆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优势,但同样可能引起严重的公众辐射后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L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武;共生聚变堆[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2年01期

2 晓文;;国际聚变堆计划进入一个新阶段[J];国外核新闻;1991年10期

3 ;核聚变堆的利弊[J];国外核新闻;1992年05期

4 黄锦华,盛光昭;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聚变堆设计研究工作[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7年01期

5 郭双全;葛昌纯;周张健;刘维良;;聚变堆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涂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3期

6 张小锋;刘维良;郭双全;;聚变堆非电应用的研究进展(英文)[J];材料导报;2011年17期

7 路文芳;;用锂作聚变堆的冷却剂[J];稀有金属;1980年02期

8 汤文霞;;日本政府批准日参加国际热核实验聚变堆项目[J];国外核新闻;1988年08期

9 何开辉,黄锦华,冯开明;球环型产氚聚变堆中子学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4年02期

10 张小锋;刘维良;郭双全;姜林文;;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宜灿;FDS团队;;计算机技术在聚变堆设计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吴宜灿;FDS团队;;计算机技术在聚变堆设计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3 王永亮;倪木一;陈艳;王明煌;陈忠;蒋洁琼;宋勇;黄群英;吴宜灿;FDS团队;;聚变堆锂材料需求分析研究[A];第五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核能软件自主化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4 肖成建;汪小琳;康春梅;高小铃;罗阳明;胡胜;陈晓军;王和义;彭述明;;聚变堆产氚锂陶瓷释氚行为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苟富均;;聚变堆中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A];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郑国尧;冯开明;孙爱萍;;示范聚变堆的等离子体参数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陈小强;黄群英;宋勇;高胜;FDS团队;;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涂层研究进展[A];第五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核能软件自主化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8 黄群英;郁金南;万发荣;李建刚;吴宜灿;;聚变堆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发展[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洪磊;周新贵;于海蛟;赵爽;罗征;;聚变堆用SiC_f/SiC复合材料及其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庆生;郑树会;韩骞;刘少军;李春京;黄波;韩洋洋;黄群英;吴宜灿;FDS团队;;1/3尺寸聚变堆实验包层模块电子束焊接研究[A];第五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核能软件自主化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桂运安;国家核聚变堆总体设计组在科大筹建[N];安徽日报;2011年

2 记者 张奇锋;聚变堆发电有望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现实[N];广东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姝琴;基于未来聚变堆的协同设计平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朱博玲;聚变堆用体心立方结构材料中析出相形成与演化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聂淼;聚变堆部件可靠性数据修正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聂保杰;聚变堆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迁移与公众后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晓静;聚变堆深穿透屏蔽计算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宋文;聚变堆活化腐蚀产物源项数据库开发及参数灵敏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杨君娟;聚变堆精细操作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晓庆;聚变堆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及缺陷效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宋勇;聚变堆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模块氚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0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30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