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铌基复合催化剂的构建及对有机硫污染物的脱除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9 14:08
【摘要】:有机硫污染物的过量存在对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选用甲烷气中的乙硫醇为模型物并以对其脱除为研究目标、以铌基复合催化材料的构建为研究前提、以自制的动态吸附和光催化反应装置为评价设备,研究了无机复合催化材料的构建机制与构效关系、对乙硫醇的吸附模型以及乙硫醇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本研究围绕如下五个方面展开:1.借助密度泛函理论构建了 LiNbMoO_6的晶体结构并详细计算了其能带结构、态密度、前线轨道、Fukui函数以及XRD图谱等,计算结果为分析复合材料的构建机理及其对乙硫醇的吸附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与理论计算一致的LiNbMoO_6,利用自制的气固吸附和光催化反应装置研究了LiNbMoO_6对乙硫醇的吸附和光催化脱除性能。LiNbMoO_6对乙硫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形成O…H-S型氢键;在可见光照射下LiNbMoO_6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活性,能够将乙硫醇部分转化为二乙基二硫醚;2.通过离子交换法将Fe~(3+)和Ce~(3+)引入层状LiNbMoO_6层间取代Li+,并探索改性后的材料对乙硫醇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Fe~(3+)和Ce~(3+)的引入,改变了层间电荷密度分布,从而提高其对乙硫醇的吸附和光催化脱除性能。通过动态吸附-动态反应在线检测和动态吸附-静态反应离线检测等方式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研究了乙硫醇在改性催化剂表面的脱除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催化剂对乙硫醇光催化氧化脱除深度有显著影响。3.通过插层柱撑和剥离重组法方式构建了一系列二组分铌基复合催化剂并应用于降解乙硫醇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两种方法构建的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脱硫效率显著提高,乙硫醇能够几乎全部转化为二乙基二硫醚,吸附量从离子交换法改性材料的近45.3μmol/g提高至109.1 μmol/g,在吸附过程中,由于前驱体HNbMoO6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使得乙硫醇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能部分被氧化为亚砜或砜。几种复合物中,Ti02@e-HNbMoO6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而Fe2O3@e-HNbMoO6表现出最高的氧化深度,能够将乙硫醇光催化氧化成硫酸盐。4.通过剥离组装法构建的三组分复合材料Ag@MnO_2@e-HNbMoO6对乙硫醇的吸附量为222.7 μmol/g,是LiNbMoO_6吸附量的6.5倍,是其他改性材料的2-4倍有余,这主要得益于Ag的引入,而MnO_2的加入有效增强了复合材料对乙硫醇的氧化性能,e-HNbMoO_6的存在使得Ag@Mn02@e-HNbMo06比Ag@MnO_2@e-HNbW06和Ag@Mn02@e-HTiNbO5具有更优的脱硫深度,能将乙硫醇氧化成硫酸盐和硫离子,Ag@MnO_2@e-HNbMoO6是集吸附-氧化-光催化于一体的优质脱硫催化剂。5.在对LiNbMoO_6的改性方法中,离子交换法改性直接通过取代即可实现,而插层柱撑和剥离重组法则是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不同的改性方式形成不同的氢键。复合物对乙硫醇的吸附主要受氢键和酸碱性质影响。在Fe_(1/3)NbMoO_6和Ag@MnO_2@e-HNbMoO_6表面吸附乙硫醇时软硬酸碱理论作用强于氢键作用,在Ce1/3NbMo06上吸附乙硫醇时氢键作用强于软硬酸碱理论作用,而在其他的催化剂氢键和软硬酸碱理论共同起作用。乙硫醇在催化剂表面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机理是以乙硫醇反应生成二乙基二硫醚为开端,通过与光催化产生的强氧化性物种·OH反应,陆续生成亚砜、砜、磺酸盐以及硫酸盐等。通过改性有效增强了催化材料对乙硫醇的吸附能力,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且对脱硫深度进行了有效控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以及实验结果,详细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构建机制和乙硫醇在材料上的吸附模型以及反应机理。
【图文】:

性功能


分子筛吸附剂能否进行选择性吸附含硫化合物主要由分子筛的孔结构和孔径逡逑大小筛分效应决定。Li邋S邋W和Song邋L邋C等人口,30]成功制备了功能化改性MCM-41逡逑分子筛(制备过程如图1-2所示),并将其应用于吸附二甲基硫和二甲基二硫上获逡逑得较强的吸附性能。LiHZ和HanXN等人[4,,W成功制备一系列改性HY型分子逡逑筛并将其应用在对嚷吩的ADS上,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脂肪轻-嗟吩系统还是在逡逑稀控-嗟吩系统中,金属离子惨杂均能提高吸附剂的吸附脱硫率。逡逑【】ImpregnationCalcination邋\逦I逡逑巧才叹一敬逡逑MCM-4I逦M(CuO)逡逑Graft丧Complexion逡逑j逦■逦4邋T逦?逦M(CuO)N(Cu)逡逑CTAB逦Cu(NOj):逦CuO逦APTMS逦C邋护逡逑图1-2MCM-4I的选择性功能化逡逑Fig.邋1-2邋Selective邋functionalization邋of邋MCM-41逡逑活性炭作为一种固体吸附剂,之所ua封导到广泛运用与其性质和结构特点密逡逑不可分,主要表现在有较大的表面积,孔道结构丰富,而且能够负载其他活性成逡逑分;另一方面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在吸附其他物质时速度非常快,而且吸附的量逡逑很多,吸附效果很好。孔址ganSK等[32调用湿法浸溃得到的Zn-C材料对异辛烧逡逑中二苯并嗟吩进行吸附脱除

示意图,二苯并,活性炭吸附,吸附机理


W 1-4MOFs材料中不同吸附机理的示意图逡逑Fig.邋1-4邋Scheme邋for邋the邋different邋adsorption邋mechanisms邋in邋MOFs邋materials逡逑图1-4最示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硫(硝)化物的吸附机理,分别是酸碱相逡逑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426;X5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鸿;对甲苯磺酸和亚磷酸复合催化剂合成乙二醇双硬脂酸酯[J];化学世界;2004年02期

2 蔡铁军,吕晓萌,邓谦,肖菡曦,彭振山;复合催化剂PW_n/TiO_2光催化降解甲醛反应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3 赵振华;;苯甲醚在复合催化剂上的催化酰化(英文)[J];分子催化;2007年02期

4 黄杏冰;王靖岱;蒋斌波;阳永荣;黄树彬;;茂金属/后过渡复合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8期

5 王宝罗;朱秀玲;乐婷婷;孙明晴;;掺镧钴钼复合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世界;2007年12期

6 刘建勋;凌洁;李凤生;姜炜;刘永;;纳米NiO/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的制备[J];石油化工;2007年07期

7 左玉香;;钴锰掺镝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化学世界;2010年10期

8 刘亚庆;;用铝硅复合催化剂催化聚合的聚酯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2012年07期

9 曹子卿;罗明润;;用非汞复合催化剂合成氯乙烯的实验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10 王积平,白秀全,黄克权;用热天平法研究煤的催化气化 Ⅲ.碱金属复合催化剂用于制取合成原料气的探讨[J];燃料化学学报;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秀娟;陈铭;刁国旺;;银铜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王成刚;张雪慧;郑伟;;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复合催化剂的晶相结构[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雪慧;王成刚;郑伟;;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复合催化剂元素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曦;杨华明;唐爱东;;粘土矿物负载型复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何曦;杨华明;唐爱东;;凹凸棒石负载型复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6 丛昱;许国梁;吴春田;陈帅;盛伟;王晓东;张涛;;微孔-介孔复合催化剂上的碳氢燃料吸热催化裂解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7 黄兆丰;江红;朱红;郭志军;魏永生;;PtSnO_2/C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8 郑伟;于振兴;付红英;张晓丽;张平;张宇航;胡信国;;MoVTeNbO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高选择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于振兴;付红英;吴虹;郑伟;张晓丽;徐文龙;张平;;反应条件对Zn-Tb/HZSM-5复合催化剂上轻烃芳构化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顾立军;马丁;姚颂东;王春雷;申文杰;包信和;;具有多级孔结构的ZSM-5分子筛与碳化硅复合催化剂[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丸山 正明;日本研发稀有资源替代材料[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子聪;二氧化钛基复合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黄博文;锂—空气电池用阴极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王琰;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二甲醚复合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4 周娟;等离子增强型TiO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胡丽芳;铌基复合催化剂的构建及对有机硫污染物的脱除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6 欧延;碳纳米管和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还原氧化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谭畅;Ag/C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化学还原法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Mohamed Elfatih Hassan Ahmed;[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李可心;孔道几何形貌控制合成基于多酸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庆辉;PET缩聚用铝系复合催化剂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佳芝;BiVO_4基复合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艳芳;新型三元复合催化剂TiO_2-石墨/MgO的制备及光催化去除水中刚果红染料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贾志民;硫化铋/铋氧基半导体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邱月;TiO_2-Pt-BiVO_4三元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飘飘;二硫化钼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晓卫;新型纳米复合催化材料析氢性能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岳恩伟;微-介孔ZSM-5/γ-Al_2O_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李怀龙;贵金属/钙钛矿复合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阚洪鹏;三维镍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黄建波;纳米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反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3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53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