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中国西部兰州盆地多环芳烃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

发布时间:2019-12-03 03:27
【摘要】:多年来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且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PAHs污染直接或间接的与人体的健康效应密切相关。人群PAHs的主要暴露途径有呼吸、饮食以及皮肤暴露。评估人群PAHs暴露所导致的健康风险及效应对于PAHs污染治理和排放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及饮食例如烧烤等因素造成城区PAHs的大量排放,三面环山的半封闭哑铃式盆地特征造成兰州市内气流闭塞导致城区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而在城内屯积。鉴于此,本论文拟结合外暴露和内暴露法对兰州盆地PAHs污染、PAHs的暴露风险及其健康效应进行较深入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首先拟利用大气被动采样技术对兰州盆地大气PAH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性差异进行观测研究;基于大气PAHs观测数据,采用苯并[a]芘(Ba P)毒性当量法以及终身超额致癌风险(ECR)对研究区大气PAHs的致癌风险进行评估;此外,并对大气被动样品进行SOS/umu的体外遗传毒性测试以了解研究区大气样品的遗传毒性效应,时空分布差异以及PAHs对大气样品遗传毒性效应的贡献;最后拟选取两类特殊人群母婴(易感人群)和石化工人(职业人群)作为研究群体采用内暴露法对研究区PAHs污染对人体的健康效应进行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母婴(易感人群)利用直接分析产妇母乳中PAHs的浓度水平来评估PAHs污染对母婴人群的健康效应,并比较婴儿摄入母乳PAHs剂量及吸入大气PAHs剂量分析婴儿PAHs暴露的主要途径;对另一类特殊的职业工人人群PAHs暴露拟采用PAHs的生物代谢物1-羟基芘(1-OHP)在尿中的内剂量浓度来进行内暴露评估,此外,利用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和终生致癌ILCR风险模型评估职业工人PAHs暴露所致的健康风险。本学位论文结论如下:(1)研究区大气样品中16种USEPA优先控制的PAHs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年均大气Σ16PAHs(颗粒相+气相)浓度范围为132-462 ng/m3,颗粒相和气相PAHs季节变化规律均为冬季夏季,其他污染特征表现为Σ16PAHs颗粒相高于气相,低环PAHs(2-3环)主要分布在气相中,中高环PAHs(4-6环)则主要是分布在颗粒相中。综合运用多种源解析方法对研究区大气PAHs进行来源解析发现靠近点源的区域大气PAHs的浓度为研究区最高水平(大气Σ16PAHs颗粒相与气相浓度总和为680 ng/m3),主要与工业源排放以及交通污染有关。冬季65.5%的排放源为交通以及工业源排放,而夏季则为59.6%,表明冬季化石燃料以及煤等的使用量增加造成大气PAHs的排放量加大。(2)研究区大气样品中16种USEPA优先控制的PAHs终身超额致癌风险评估表明:冬季平均ΣPAHs16-Ba Peq浓度(颗粒相+气相)为40.7 ng/m3,夏季平均ΣPAHs16-Ba Peq浓度(颗粒相+气相)为28.2 ng/m3。本研究所有采样点年均ΣPAHs16-Ba Peq的值均超过中国环保部大气Ba Peq限值表明研究区大气PAHs污染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癌风险,需引起一定的关注。根据所得Ba Peq浓度值进一步计算ECR值得到研究区PAHs的暴露可造成平均冬季每百万人中大约会产生45-3540人的癌症病例,夏季每百万人中大约会产生31-2451人的癌症病例。(3)基于研究区大气被动样品的体外遗传毒性测试表明:冬季的遗传毒性比夏季较为严重,冬季几乎所有样品的诱导率IR值均超过标准值1.5,表明本研究所采集的大气样品中存在能够诱发基因突变的致遗传毒性污染物。冬季的气相样品遗传毒性值比颗粒相高,可能是由于冬季化石燃料等使用增加造成硝基自由基含量升高从而加快了气相中PAHs等污染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衍生物的速率,同时冬季较弱的光合作用使得遗传毒性物质的存在时间较长。与PAHs大气化学浓度的spearma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AHs化合物例如ACY,FLO,PHE(TEF=0.001)和ANT,Bghi P(TEF=0.01)与样品的直接遗传毒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大气样品总提取物中综合多种大气污染物,进一步对单纯PAHs的混合标样进行SOS/umu直接遗传毒性测试表明PAHs对大气样品的直接遗传毒性具有一定的贡献。比较大气样品总提取物与单纯PAHs标样组分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得出总提取物的遗传毒性比单一PAHs标样组分的遗传毒性高很多,表明环境中大气混合污染物的遗传毒性不是由单种污染物的遗传毒性简单加和作用产生。(4)研究区母婴特殊人群PAHs内暴露结果表明:兰州盆地母乳样品中15种USEPA优先控制的PAHs浓度范围为7.26-44.92 ng/g脂重(NAP的本底较高且在人体中代谢快,所以母乳中PAHs只分析除NAP以外的15种USEPA优先控制PAHs),中低环PAHs对母乳中∑15PAHs浓度的贡献为70.1%。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产妇居住区域、体重、二手烟暴露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对母乳中PAHs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例如经常食用烤肉可提高产妇母乳中PAHs含量,在家中经常暴露于二手烟的环境中的产妇母乳中PAHs污染水平较高。对婴儿通过摄入母乳而造成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婴儿通过母乳摄入的PAHs剂量远远大于经呼吸进入体内的PAHs剂量,通过母乳摄入剂量占总剂量的64.52%-94.79%,呼吸吸入大气PAHs的日吸入剂量只占了总剂量的5.21%-28.38%。虽然计算所得婴儿摄入母乳中Ba P的平均剂量低于文献中所提出的上限值,但是高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提出的食品中PAHs的暴露界限(margin of exposure,MOE)表示这批母乳样品具有潜在风险,还需加强关注。(5)研究区石化厂职业人群PAHs内暴露研究结果表明:经肌酐校正(消除尿样浓稀差异)后的尿中1-OHP平均浓度为1.96mmol/mol肌酐。其中职业工人组平均尿中1-OHP浓度2.34mmol/mol肌酐,显著高于办公室人员组尿中1-OHP浓度(T检验,P=0.023)。职业工人组吸烟者尿中1-OHP浓度明显高于文献中对尿中1-OHP所提出的生物暴露限值LOGEL,表明PAHs暴露可能对职业工人造成了基因损伤,此外,吸烟对职业工人组的影响相比办公室人员组明显,这说明职业工人PAHs暴露的两个主要暴露源职业接触和吸烟可能有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会导致工人PAHs暴露的内剂量的增加。捐献者尿中1-OHP浓度与其红细胞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及PBTK模型模拟的PYR和1-OHP的组织-血分配系数分析均表明职业工人长期暴露于PAHs环境中可能增加其红细胞异常的风险。影响职业工人体内PAHs内剂量的主要因素是职业工作时的呼吸暴露,对职业工人PAHs呼吸暴露的终生致癌风险ILCR值的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职业工人存在潜在的癌症风险,在劳动卫生保护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图文】:

中英文,分子结构式,名称,大气污染特征


USEPA16种优控PAHs分子结构式及中英文名称Figure1-1Thestructuralmolecularformulasandnamesof16USEPApriorityPAHs

总浓度,排放量


图 1-2 中国地区 1990-2005 年∑16PAHs 大气总浓度(ng/m3)(马万里 2010)Figure 1-2 Atmospheric ∑16PAHs concentrations from 1990 to 2005 in China图 1-3 中国地区 2005-2012 年大气∑16PAHs 的排放量(ng/m3)(徐徐 2014)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1;X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徐军,浦跃朴,李云晖,吕冬梅,卢玉川;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物的致遗传毒性作用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年06期

2 吴萍,苏忆兰,张杰,林素艳;汽车尾气颗粒物的遗传毒性及其毒作用机理的研究[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0年02期

3 肖睿洋,禹果,王春霞,王子健;天津地区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的分布规律[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10期

4 王方元,刘德明,王喜中;环境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J];环境科学丛刊;1981年08期

5 曹阳,张林,刘雁雨,曹佳,杨录军,,卓鉴波,许莉萍;22种化学物和紫外线对λDNA的遗传毒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1994年02期

6 张平;;氟化物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J];畜禽业;2009年02期

7 廖华初;范丽蓉;夏瑞明;龚太平;;苯对接触女工遗传毒性影响的研究[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1年03期

8 钱黎明,张抱膝,王文贤,王伟彤,黄志勇,许德恒;广州大气颗粒污染物遗传毒性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年03期

9 石健;吴明;许志珍;王东升;;水源水膜处理与常规处理技术的遗传毒性指标对比[J];环境工程;2014年07期

10 王兆群,丁长春,刘斌,王芹;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在工业废水遗传毒性监测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元峰;栾洋;戚新明;任进;;新的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探索[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文众;;完整细胞核DNA在遗传毒性物质筛选中的应用[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国霞;许玫英;吴泳标;许杰龙;蒋雍君;梅承芳;孙国萍;;水源水有机提取物遗传毒性的空间统计分析[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永学;;酵母绿色筛选分析法在药物遗传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前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欣杰;郑金;张新宇;;1-氯-2-羟基-3-丁烯遗传毒性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6 潘丽波;张金良;;某地区水环境遗传毒性监测和风险评估[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7 武元峰;栾洋;任进;;新的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探索[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英;刘秀林;隋建丽;周平坤;;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射小鼠远期的遗传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厉以强;李兆利;姜巍巍;陈海刚;孔志明;;江苏沿江主要饮用水源水有机污染的遗传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家强;张国霞;岑英华;孙国萍;;饮用水源遗传毒性可利用技术研究概述[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铮;中药妇产科用药生殖及遗传毒性应引起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刘梅;FDA要求补充Trexima遗传毒性方面信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石瑛;骨髓的玄机[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董新昕;欧盟制定多环芳烃使用限量[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5 记者 孟晶;欧盟2010年正式限用多环芳烃[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测定大雾中多种多环芳烃致癌致畸物质[N];科技日报;2011年

7 沈宣铭 肖新华;部分输欧童鞋遭退运[N];温州日报;2007年

8 陈树棠;千万别低估吸烟的危害[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晓鸣 实习生 徐子睿;国内多款汽车被检出多环芳烃[N];文汇报;2013年

10 梁 彦;天文学家推断宇宙充满生命[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中国西部兰州盆地多环芳烃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D];兰州大学;2017年

2 张美辨;膨润土颗粒细胞遗传毒性体外实验研究和职业暴露人群调查[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驰;多氯联苯和苯并(a)芘联合作用的遗传毒性与代谢酶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詹立;藻毒素Microcystin-LR的体内及体外遗传毒性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邵鹏;太湖周边典型区域水体污染的综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黎;SCGE/HepG2测试系统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绍慧;HGPRT基因突变试验和SOS/umu显色试验在饮水消毒副产物遗传毒性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文卫华;职业砷接触人群健康危害与遗传毒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张晶;A/O、A~2/O和典型高级氧化技术对污水毒性削减效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吴锡南;低强度1800MHz电磁波暴露对大鼠行为功能的影响及其遗传毒性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汉阳PM2.5对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DNA损伤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毛蕾;常见抗生素类兽药对作物的遗传毒性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豆捷雄;SOS/umu试验应用于饮用水遗传毒性及致癌风险评估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4 徐晓宇;气态甲醛对卡氏毛园蛛的遗传毒性和甲醛对不同动物细胞遗传毒性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易懿;体外遗传毒性评价试验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程龙凤;淮河流域某地区浅地下水遗传毒性监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晓雪;有机膨润土和自然土颗粒的遗传毒性比较和烷基季铵盐的细胞遗传毒性体外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征;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体外高通量筛选方法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张建超;环境遗传毒性效应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何林;几种食品添加剂的遗传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9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69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