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典型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毒性效应与两种氧化隆解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9:51
【摘要】:目前,二苯甲酮类(BPs)紫外防晒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品(PCPs)中,其环境风险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尽管BPs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是关于BPs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同时,随着日常的使用,BPs源源不断地进入到环境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其的去除效率却十分低下。因此,为了去除此类PCPs物质,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也十分有必要开展其高级氧化过程的研究。本论文围绕以上几点不足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希望能提供BPs类紫外防晒剂的毒性机理和风险评价的有用信息,同时加深了解高级氧化过程去除此类紫外防晒剂的转化机理。具体从以下四方面展开:(1)测定BPs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和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然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及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化合物的结构-毒性关系,初步探讨其致毒机理。除此,研究这两种水生生物对BPs的生物敏感性及其种间关系。最后,整合不同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对BPs的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BPs对P. phosphoreum的毒性主要与化合物的电子性质有关,而对D. magna的毒性主要与化合物的疏水性有关。除了多羟基的几个BPs以外,D. magna比P. phosphoreum对大部分BPs更敏感,而且D. magna的急性毒性与真涡虫Dugesia japonica毒性的文献报道值有很好的相关性。综合生物安全分数结果表明,疏水性也是影响综合毒性的主要因素。(2)为了评价BPs对水生生物潜在的生态风险,将淡水鱼Carassius auratus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5mg L-1和5mg L-1的几种环境中常见的BPs溶液28 d。测定C. auratus肝脏与氧化应激有关的四个指标,包括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其次,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BR)评价BPs化合物引起的总体氧化损伤。最后,观察肝脏的组织结构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暴露7d,2,4-二羟基二苯甲酮(BP-1)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显著诱导了GST活性和GSH含量,而所有暴露组的SOD和CAT活性被抑制。延长暴露时间能产生过量的ROS,最终引起C. auratus肝脏氧化损伤。由计算的IBR值可知,BPs对C. auratus肝脏的氧化损伤的大小顺序为:BP-1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BP-2)2-羟基-4-甲氧基-5磺酸二苯甲酮(BP-4) BP-3。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也显示C.auratus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总之,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是BPs暴露对C. auratus致毒的一个重要机理。(3)为了研究水环境中BP-4臭氧氧化的影响因素、转化机理和毒性变化,在不同实验条件和水样中进行BP-4臭氧氧化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臭氧氧化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实验条件下的阴离子(Cl-,NO3-, SO42-)、阳离子(Ca2+, Mg2+)和腐殖酸对臭氧氧化BP-4无明显影响。借助LC-MS,分析出14种降解产物,推测出可能的降解路径。并计算前线电子密度来鉴定臭氧和羟基自由基的反应点位以及中间产物。此外,反应溶液的TOC去除比BP-4的去除要慢,而且反应后溶液比反应前的BP-4溶液对发光菌的毒性升高,说明可能有较高毒性的中间产物生成。最后,几种实际水样中BP-4的去除结果也证实了臭氧处理BP-4污染废水是可行的。(4)利用热解法,选择含氧官能团(-COOH和-OH)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合成N、S共掺杂的MWCNT材料,利用SEM、TEM、BET、 XPS、XRD、FT-IR、Raman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含氧官能团有利于N、S的掺杂,NS-CNT-COOH表现出最高的催化过硫酸钾(PMS)降解BP-4的活性,是单独N掺杂的CNT-COOH和N、S共掺杂的CNT的5倍,甚至超过了金属催化剂CuFe2O4的性能。同时研究了PMS/NS-CNT-COOH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PMS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BP-4降解有利。基于降解的中间产物,推测出可能的降解路径,并用计算的前线电子密度进行验证。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无金属催化剂,可用于新兴污染物水体的绿色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亚红;;防晒剂一览[J];中国化妆品(行业);2001年05期

2 ;德威龙公司开发出新的防晒剂原料[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3年03期

3 马克S赖希,黄汉生;防晒剂的安全性[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4年06期

4 曹锦芳,周洁;防晒剂及其复配防晒剂的光稳定性测试[J];日用化学工业;2004年04期

5 杜晶;物理防晒剂配方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4年08期

6 王腾凤;;如何配制含物理防晒剂的防晒配方[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7年01期

7 张英锋;范林;马子川;;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J];化学世界;2007年12期

8 广丰;李宏;;防晒剂及其安全性研究[J];中国化妆品(行业);2009年06期

9 广丰;杨炳蔚;;防晒剂防护值的测定方法[J];中国化妆品(行业);2009年07期

10 杜青云;洪佳妮;;天然防晒剂的研发现况及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翠;杨曦;曲瑞娟;梁金燕;;防晒剂对氨基苯甲酸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解[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楼刚;周洁;王铮;;复配防晒剂的稳定性研究[A];2006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志超;张小静;宋洪涛;;氙灯日光模拟器下有机防晒剂在乳膏中的光降解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4 谭帅;;防晒剂作用原理及研究进展[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Heiner Gers-Barlag;牛立民;;防晒剂功效的测定[A];2002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邓文静;吴翠屏;陈娅如;邵建国;杨字翔;;一种新型防晒剂的固固法合成与表征[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雷;魏少敏;武利民;郭奕光;林欣荣;杜华;;分子筛基纳米复合防晒剂的制备、表征和应用研究[A];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思玉;陈景文;王钰;乔显亮;葛林科;;防晒剂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在天然水中的光降解[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王学民;秦鸥;;二苯甲酮类防晒剂结构和安全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杨海平;王丽英;陈昆;鞠梅;顾恒;;皮肤科医师和光敏感患者防晒知识与防晒剂使用方法的评价[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夏季 护肤建议[N];重庆商报;2000年

2 刘菲菲;物理防晒剂PK化学防晒剂[N];健康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辉;典型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毒性效应与两种氧化隆解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孟翠;水环境中化学防晒剂的光解动力学和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想;不同结构防晒剂在毛发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防晒作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刘晓慧;包覆UVA/UAB防晒剂的纳米固体脂质载体的制备和性能表征[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丁怡然;五种典型有机紫外防晒剂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污水处理厂水样中含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5 张可冬;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紫外防晒剂检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家新;纳米ZnO/TiO_2广谱防晒剂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赵慧敏;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毒性效应及QSAR研究[D];五邑大学;2013年

8 刘奇;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氯化转化及毒性评价[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周磊;天然水体中防晒剂对氨基苯甲酸和碳纳米管的光化学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65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765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