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高透量、高稳定性透氧膜材料及其透氧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9:05
【摘要】:无机致密透氧膜是一类同时具有电子和氧离子导电性的陶瓷膜。在无外加电场情况下,能够选择性的分离出纯氧,且选择性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由于这类陶瓷膜在分离氧气、涉氧反应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要满足工业化需求,无机致密透氧膜不仅要有高的氧气渗透量,而且还要具备优异的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然而,目前研究的无机致密透氧膜都很难同时达到以上两个要求。为了改善这一瓶颈问题,本论文开发并设计新型无机致密透氧膜,并将其应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和甲烷燃烧反应。具体如下:(1)采用双功能掺杂的方法,制备出新型无机致密透氧膜材料Ba Bi0.05Co0.8Ta0.15O3-δ,显示出优越的透氧性能和稳定性。在950 oC下,0.8 mm的片状膜透氧量高达3.57 ml/min.cm2,透氧量十分可观。同时,在900 oC下,长达280 h的长期稳定性测试中,膜的透氧量一直维持在2.2 ml/min.cm2,未出现任何衰减趋势。对反应后的膜进行XRD、SEM表征,膜的微观结构未发生变化。实验结果证实了双功能掺杂的可行性,为今后设计新材料提供了一种思路。(2)利用缺陷理论,设计出缺陷的(Pr0.9La0.1)1.9(Ni0.74Cu0.21Ga0.05)O4+δ膜材料。相比于未缺陷的(Pr0.9La0.1)2(Ni0.74Cu0.21Ga0.05)O4+δ膜材料,膜的透氧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从0.35 ml/min.cm2,增加到0.83 ml/min.cm2。而且此膜材料在中低温的条件下十分稳定。在800 oC、775 oC以及750 oC中低温下,长达285 h长期稳定性实验中,膜的透氧量维持在0.25、0.13、0.07 ml/min.cm2,未出现任何衰减。(3)选取Ba Co0.7Fe0.2Ta0.1O3-δ膜材料,通过相纺织法将其制备成U型中空纤维结构。在热循环稳定性能测试中,膜未发生任何破损,证明了U型结构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对膜的形貌的改变,得到了高透氧量、稳定的U型Ba Co0.7Fe0.2Ta0.1O3-δ中空纤维膜。在975 oC、air/He气氛下,膜的透氧量可以达到7.73 ml/min.cm2。而且在250 h的长期稳定中,U型Ba Co0.7Fe0.2Ta0.1O3-δ中空纤维膜的透氧量也始终维持在4.26ml/min.cm2,未发生任何的衰减。(4)成功地将U型Ba Co0.7Fe0.2Ta0.1O3-δ中空纤维膜应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在875 oC,U型Ba Co0.7Fe0.2Ta0.1O3-δ中空纤维膜反应器中,甲烷的转化率高达99%,CO的选择性高达96%,膜的透氧量可以达到20 ml/min.cm2。(5)成功地将U型Ba Co0.7Fe0.2Ta0.1O3-δ中空纤维膜应用于甲烷燃烧反应。在975 oC下,长达83 h的甲烷燃烧反应稳定性测试中,甲烷的转化率和CO2的选择性高达100%,且氧气的渗透量维持在2.2 ml/min.cm2,显示出膜优越的稳定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051.893;TQ17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建华,杨维慎;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制备及其应用[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2 金万勤;徐南平;;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设计与应用[J];化工进展;2006年10期

3 ;混合导体透氧膜实现低温稳定运行[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2期

4 周健儿,朱志刚,梁健,马光华,顾幸勇;钙钛矿型混合导体透氧膜的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1年04期

5 廖传华;无机透氧膜的发展与应用[J];硅酸盐通报;2004年03期

6 朱雪峰;杨维慎;;混合导体透氧膜反应器[J];催化学报;2009年08期

7 邵宗平,熊国兴,杨维慎;系统选择钙钛矿型透氧膜材料[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8 程云飞;赵海雷;王治峰;滕德强;;钙钛矿型透氧膜材料的结构特点与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12期

9 丁伟中;沈培俊;杨志彬;郭曙强;张玉文;汪学广;吴成章;鲁雄刚;;焦炉煤气在透氧膜反应器中的重整机理[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盖永乾;丁伟中;金容;孟星宇;吉福堂;王贺;;La掺杂对Ba_(1-x)La_xCo_(0.9)Nb_(0.1)O_(3-δ)透氧能力及稳定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辉;;新型混合导体透氧膜在催化反应上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洁花;张颖;张明森;;致密透氧膜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3 张华;陶顺衍;金江;李祖钢;杨南如;;一种新型的混合导电性透氧膜材料[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朱德春;李健林;汪波;陈初升;;致密陶瓷透氧膜反应器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金万勤;徐南平;;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开发及应用[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6 朱雪峰;丛铀;杨维慎;;用于天然气转化与CO_2捕获的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董学良;何艳君;金万勤;徐南平;;SrCo_(0.4)Fe_(0.6-x)Al_xO_(3-δ)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8 杨丽;顾学红;陈长林;徐南平;时钧;;SrCo_(0.4)Fe_(0.6)O_(3-δ)掺杂YSZ新型致密透氧膜的氧渗透性能和稳定性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鹏;韩敏芳;宋世栋;;Ba_(0.9)Co_(0.7)Fe_(0.2)Nb_(0.1)O_(3-δ)透氧膜性能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会暨第一届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10 顾学红;杨丽;陈长林;徐南平;时钧;;SrCo_(0.4)Fe_(0.6)O_(3-δ)掺杂ZrO_2致密透氧膜的制备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应用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艾班;透氧膜反应器提效甲烷芳构化[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庆;高透量、高稳定性透氧膜材料及其透氧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占闽川;高稳定性陶瓷透氧膜及膜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李澄;有支撑高通量致密镧镍系透氧膜的制备与表征[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汪波;高温致密透氧膜材料和膜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田婷芳;陶瓷透氧膜材料和过程xO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吴振涛;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左艳波;致密陶瓷透氧膜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杨丽;新型锆基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沈培俊;焦炉煤气重整透氧膜研究及材料优化[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易建新;致密陶瓷膜的稳定性和氧输运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星星;元素掺杂对钙钛矿型透氧膜抗二氧化碳腐蚀性能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王仲涛;无钴陶瓷透氧膜的探索与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陈鑫智;新型掺杂钙钛矿型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红章;YBa_2Cu_3O_(7-d)及元素替代材料的透氧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王玉;钙钛矿结构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黄祥贤;SrCo0.8Fe0.203-δ管状非对称透氧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表征[D];安徽工业大学;2008年

7 郑琴;新型单相抗CO_2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吴日铭;LaCoO3系管状透氧膜的制备和分离性能表征[D];安徽工业大学;2009年

9 唐s

本文编号:2794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794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