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空间火灾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协同消除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U674.76;V47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封闭空间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清除技术
1.2.2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清除研究现状
1.2.3 二氧化碳化学吸附清除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与不足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章节安排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测试系统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催化剂制备及耦合方法
x-CeO2催化剂常制备'> 2.3.1 CuO-MnOx-CeO2催化剂常制备
2CO3的耦合催化剂制备'> 2.3.2 添加LiOH/KOH/K2CO3的耦合催化剂制备
2.4 性能测试系统及评价方法
2.4.1 测试系统组成
2.4.2 测试步骤
2.4.3 评价方法
2.5 催化剂表征
2.5.1 X射线衍射
2.5.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吸附与脱附'> 2.5.3 N2吸附与脱附
2.5.4 CO程序升温脱附
2.5.5 X射线荧光
2.5.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2.5.7 场发射扫描电镜
2.5.8 透射电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温高活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制备和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1 样品催化活性分析
2吸附脱附分析'> 3.2.2 FE-SEM和N2吸附脱附分析
3.2.3 X射线衍射分析
3.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2.5 催化反应机理
3.3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3.1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3.2 铜锰比例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3.3 最优性能催化剂表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氧化碳催化剂与二氧化碳吸收剂耦合制备研究
4.1 引言
4.2 耦合方法对耦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2清除性能'> 4.2.1 不同耦合方法制得样品的CO和CO2清除性能
4.2.2 X射线衍射分析
2吸附脱附分析'> 4.2.3 N2吸附脱附分析
4.2.4 扫描电镜分析
4.3 吸收剂对耦合催化剂能的影响
4.3.1 耦合LiOH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2CO3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3.2 耦合K2CO3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3.3 耦合KOH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3.4 不同耦合催化剂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杂质气氛下催化剂失活与改性措施研究
5.1 引言
5.2 水蒸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2.1 水蒸气对CuMnCe/KOH的影响
2CO3的影响'> 5.2.2 水蒸气对CuMnCe/K2CO3的影响
5.2.3 水蒸气对CuMnCe/LiOH的影响
5.2.4 水蒸气影响小结
5.3 二氧化硫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3.1 二氧化硫对CuMnCe/LiOH的影响
2CO3的影响'> 5.3.2 二氧化硫对CuMnCe/K2CO3的影响
5.3.3 二氧化硫影响小结
5.4 二氧化氮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4.1 二氧化氮对CuMnCe/LiOH的影响
2CO3的影响'> 5.4.2 二氧化氮对CuMnCe/K2CO3的影响
5.4.3 二氧化氮影响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封闭空间耦合催化剂烟气循环清除效果验证研究
6.1 引言
6.2 相关标准和规范研究
6.2.1 国内标准规范
6.2.2 国外标准规范
6.2.3 各国封闭空间毒害性气体允许浓度对比
6.3 封闭空间烟气循环清除理论分析
6.3.1 关于气体浓度的动力学模型
6.3.2 最低净化流量要求
6.4 封闭空间烟气循环清除实验验证
6.4.1 循环清除实验设计
6.4.2 耦合催化剂清除封闭空间火灾烟气特性研究
6.4.3 净化流量对耦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6.4.4 用量对耦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6.5 封闭空间循环清除过程中气体浓度变化模型修正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和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课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隆华,霍然,姚斌,王浩波;超狭长两端封闭空间烟气运动工程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J];火灾科学;2003年01期
2 杨锋;;钢结构半封闭空间涂装用设备[J];电镀与涂饰;2020年10期
3 安岚;周武;;封闭空间微电影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4 张峰;赖祐萱;小世儿;宗威;;“钻石公主”号:疫情与封闭空间造就的“恐怖邮轮”[J];法律与生活;2020年06期
5 张大箴;;百花园的封闭空间[J];中国画画刊;2019年02期
6 本刊编辑部;;封闭空间监测中的常见错误[J];电力安全技术;2006年08期
7 宁方立,韦娟;小尺度封闭空间可听化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6期
8 宁方立,韦娟,陈克安,孙进才;计算小尺度封闭空间内混响时间的方法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宁方立,陈克安,孙进才;小尺度封闭空间可听化技术研究[J];电声技术;1999年10期
10 陈积雪;;论排他性封闭空间下的作为义务[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锦;封闭空间火灾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协同消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2 宁方立;小尺度封闭空间可听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李德成;高层住宅建筑竖井内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
4 张甲雷;长通道内火灾烟气中一氧化碳生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唐智;喷头水颗粒作用下火灾烟气层沉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陈大林;封闭空间噪声的智能单元分布控制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徐耀松;封闭空间液态场内声源定位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倪天晓;高速铁路隧道列车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及控制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绘锦;封闭空间影像的故事构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杨博文;对流—辐射热交换下封闭空间环境热场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3 王思涵;封闭空间电影创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邱涛;封闭空间中声源辐射阻抗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5 马金梅;水喷淋作用下地铁站火灾烟气控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6 王少华;地铁隧道中运动列车内部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7 苏俊凯;西安某岛式地铁站台火灾烟气流动模拟与排烟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8 郭田锦;地铁岛式车站火灾烟气扩散及人员疏散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9 师帅;开元隧道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及火灾烟气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10 董智玮;车辆阻塞效应对隧道火灾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7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6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