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低温储热的糖醇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综合评价及性能提升研究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B34;TK11
【部分图文】:
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必然驱动能源消费增加。如图1-1a所示,近1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上升,从2008年的32.06亿吨标准煤增加至2018年的46.4亿吨标准煤,增加44.73个百分点[1]。此外,我国全社会电力消费量也逐年攀升(图1-1b),从2008年的3.44万亿kW·h增加至2018年的6.84万亿kW·h。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报告[2]显示,预计2030年我国GDP将达到135万亿元人民币,届时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3亿吨标准煤。此外,虽然我国单位GDP能耗在近10年来持续降低[1],但能耗强度依然高于世界平均能耗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能耗强度水平的1.4倍。跟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相比,分别是美国的1.3倍,日本的1.9倍,德国的2倍,英国的2.4倍。
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电能在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4],2018年我国发电量约为6.99万亿kW·h,同比增长8.4%。从电力生产结构看,目前我国主要依赖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如图1-3a所示,2018年我国火电占发电总量的70.5%,其中燃煤发电占比高达64.1%,燃油和燃气发电占比仅约为3%。相比全球电力生产结构(图1-3b),我国火电中的燃煤发电占比远高于全球的煤电占比。2018年我国燃煤发电占比为64.1%,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7倍[5]。一次能源消费及电力生产中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引起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BP公司早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6]显示,参考目前全球化石能源的开采速度,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可供开采的时间分别约为112年、54.2年、63.6年。国家自然资源部的通报[7]显示,2017年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仅为35.42亿吨。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4.22万亿m3,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仅为5.52万亿m3。据推算,我国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的保证程度仅为114.5年、120.1年、49.3年[8]。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公报[9]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城市中约2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比高达64.2%(图1-4a)。约20.7%的平均天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严重污染的平均天数比例为0.7%(图1-4b)。
一次能源消费及电力生产中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引起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BP公司早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6]显示,参考目前全球化石能源的开采速度,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可供开采的时间分别约为112年、54.2年、63.6年。国家自然资源部的通报[7]显示,2017年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仅为35.42亿吨。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4.22万亿m3,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仅为5.52万亿m3。据推算,我国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的保证程度仅为114.5年、120.1年、49.3年[8]。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公报[9]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城市中约2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比高达64.2%(图1-4a)。约20.7%的平均天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严重污染的平均天数比例为0.7%(图1-4b)。作为化石燃料的主要排放物,CO2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最主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温室气体的总辐射迫使气候增温效应增加了43%,其中约81%是由CO2引起[10]。早在工业化前(1750年前),全球大气CO2平均浓度维持在278 ppm[11],由于工业生产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影响,CO2浓度逐年上升。国家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11]和生态环境部[12]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年平均CO2浓度达402.5±4.5 ppm,高于全球平均CO2浓度(400±4.3 pp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辉;王金鹏;;浅议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8年02期
2 李芃;周民;;相变材料十四酸改良凝固-熔化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年03期
3 徐云龙;刘栋;;六水氯化钙相变材料过冷性质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4 袁萍;付蕾;田哲;土勋勋;张显勇;贾仕奎;;硬脂酸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储能行为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23期
5 南光花;王建平;王艳;王赫;李伟;张兴祥;;包含聚苯胺的相变材料纳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4年02期
6 崔巍;;相变蓄能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节能与环保;2007年05期
7 孙玉钗;刘磊;;相变材料在智能调温纺织品中的应用[J];河北纺织;2009年02期
8 易建;张谊;崔宏志;;有机相变材料热物理性能可靠性研究综述[J];陕西建筑;2016年11期
9 黄菊花;甄亚琴;曹铭;姜贵文;;PW/EG/WMCNTs/CF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20年02期
10 胡旺盛;张少杰;张昌建;罗景辉;杨帆;孙鹏飞;;基于太阳能供热的石墨烯/石蜡复合相变材料蓄放热特性实验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2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雪峰;面向中低温储热的糖醇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综合评价及性能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2 张东;沥青路面控温用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9年
3 陈炎丰;聚合物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付弯弯;新型无机水合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叶荣达;水合无机盐/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吴伟雄;基于相变材料的电池热管理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7 赵耀;相变材料及梯级系统传热储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8 邓勇;膨胀蛭石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设计与性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商博锋;相变材料导热强化及其在高温测井仪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10 杨晓娇;相变热管理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综合效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一凡;复合水合盐相变材料的研制及其储放热过程中热物理现象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2 林道光;相变材料蓄热特性的模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国栋;微孔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与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4 康斯仪;适用于中南地区的锂离子电池相变材料热管理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5 喻寰;相变材料与液冷耦合的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6 舒梨;赤藓糖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年
7 徐丽美;深水相变材料夹层管道传热性能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8 杨潇;基于相变材料的可调中波红外光学器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9 陈之帆;蓄热相变材料的制备及传热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10 刘晓;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实验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8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8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