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遗址传统工艺科学认知与稳定性评价研究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K878;TU-87
【部分图文】:
几何模型完全按照第三章设计方案和第五章整体实验模型实际尺寸建模。基础部分尺寸为3.0m×1.4m×0.5m,墙体部分总尺寸为2.72m×0.96m×2.15m(墙体底宽0.96m,整体收分顶部至0.60m),整体误差不大于5mm。基础采用整体建模;墙体部分考虑夯层影响采用分层建模,按实验要求建立33层墙体,每层层高0.065m,即墙体高度=0.065×33 2.15m,误差不超过1mm,整体下部夯层相对较薄,上部夯层较厚,相差不超过2mm,夯层层界面薄层建立33层,每层层高取为1/15的墙体高度为0.004m,薄弱层厚度包括在每个夯层中,因此,夯层实际厚度为0.061m,几何模型如图6-1所示。(2)掏蚀墙体
几何模型完全按照第三章设计方案和第五章整体实验模型实际尺寸建模。基础部分尺寸为3.0m×1.4m×0.5m墙体部分总尺寸为:2.72m×0.96m×2.15m(墙体底宽0.96m,整体收分顶部至0.60m),整体误差不大于5mm。基础采用整体建模;墙体部分考虑夯层影响采用分层建模,按实验要求建立33层墙体,每层层高0.065m,即墙体高度=0.065×33 2.15m,误差不超过1mm,整体下部夯层相对较薄,上部夯层较厚,相差不超过2mm,夯层层界面薄层建立33层,每层层高取为1/15的墙体高度为0.004m,薄弱层厚度包括在每个夯层中,因此,夯层实际厚度为0.061m,掏蚀区域掏蚀深度450mm,掏蚀高度560mm,掏蚀高度在第9层夯层,几何模型如图6-2所示。6.1.3 单元格划分
原位墙体结构划分为基础和墙体两部分,其中基础部分3.0m×1.4m×0.5m,长度方向单元格墙体接触区域为保持和墙体单元格一致,长度方向单元格边长为136mm,与墙体非接触边缘区域为70mm,宽度方向与墙体接触区域为保持和墙体单元格一致,宽度方向单元格边长为96mm,其余非接触边缘区域为74mm,高度方向单元格边长均按照100mm分割,共计1920个单元格,单元形状均为六面体。墙体部分2.72m×0.96m×2.15m,沿高度方向夯层33层,每层厚度为65mm,层界面33层,层界面厚度4mm,为了确保夯层与层界面单元独立关系,夯层内墙长方向单元边长均为136mm,墙体宽度方向每层按照墙体收分均分单元格,33层单元格宽度均不同,最大为96mm、最小为60mm,高度方向夯层内单元边长均为65mm,共6760个单元,单元形状为六面体和棱柱体;层界面墙长方向单元边长均为136mm,墙体宽度方向每层按照墙体收分均分单元格,33层单元格宽度均不同,最大为96mm、最小为60mm,高度方向夯层内单元边长均为4mm,共6600个单元,单元形状为六面体。原位模型单元数量共计15280个(见图6-3)。图6-3原位墙体Solid65单元格划分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长青;;浅谈实施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7年21期
2 丛大川;马克思的人类发展观的科学认知表述与人本评价表述[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张一兵;;客观科学认知与个人知识——波兰尼《个人知识——走向后批判哲学》解读[J];哲学动态;2020年05期
4 陈宝禄;;科学认知视域下类比推理的认识研究[J];山西青年;2018年01期
5 周泽东;;论卡尔松自然欣赏的科学认知模式[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胡同恭;;论科学认知生产力[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08期
7 刘远;白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科学认知自我[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4期
8 陈十一;;用科学改变世界[J];教育家;2020年16期
9 岳文吉;;五维视角看健康(1)[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年04期
10 李承贵;;科学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以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理解方法为中心的讨论[J];北大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裴强强;夯土遗址传统工艺科学认知与稳定性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20年
2 王刚;科学认知规范的理论及其基本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丽;湿热地区降雨对墙体传热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欢;轻型木结构住宅节能与墙体传热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罗中宝;液压离心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的建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佳莹;儿童科学认知活动及其概念建构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2 晋兆东;巴渝传统夯筑建筑空间与环境特色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3 伏祥龙;SH加固夯筑支顶体水热变化规律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4 刘光伦;科学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教育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计双燕;室内空间中的墙体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荣强;软索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墙体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7 白瑞鑫;保温暖砖配筋墙体抗震性能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8 黎藜;墙体绿化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张甜;墙体绿化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10 刘少帅;室内空间中墙体设计语言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90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9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