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基于醛的有机可见光催化剂探索

发布时间:2020-12-21 00:44
  在大多数反应中催化剂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常规的催化剂一般都含有贵金属,成本较高。而廉价金属催化剂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虽然单位成本低于贵金属催化剂,易于制得,但是它们的催化效果一般劣于贵金属催化剂。我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使用廉价金属催化剂或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来代替那些昂贵的催化剂催化反应,并尽可能达到相同的催化效率。基于这样的研究需求和研究背景,我们使用了几种廉价易得的催化剂完成了本文的主要工作。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工作组成。(1)我们发现水杨醛在脱质子后光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可见光吸收区的417 nm处出现强吸收峰。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尝试使用它进行可见光催化的有机光反应,并完成了 NHPI酯和联苯异腈关环生成菲啶类衍生物的反应。通过荧光淬灭实验等对反应机理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又将水杨醛/碱的催化体系应用于其它光反应,成功实现了可见光催化的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等反应。(2)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有一个大的共轭平面,分布均匀的孔径,大的比表面积等结构特性,因此我们推测它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非均相可见光催化剂。我们使用芳香二醛和氨基化合物作为构筑单元合成了相应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对其光学物理性质进行...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醛的有机可见光催化剂探索


图1.9?C0F-LZU1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催化的Suzuki-Miyaura反应??2014年Bettina?V.?Lotsch教授课题组报导了第一例使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光??

水杨醛,外照射,日光


?第二章水杨醛催化的有机光反应???-E3??图2.1水杨醛在日光及360?ran紫外照射下的表现??水杨醛的二甲亚砜溶液,浓度为0.05?mmol/L,碱为磷酸钾(K3P04)。???2-1?a??2-1?a??05i??2-1a+K3P04?^?600"i??2-1a+K3P04??r?a?I:??域lA??〇〇J__,?、丨|_mi?_???〇i———??1????400?600?500?600?700??wavelength?(nm)?wavelength?(nm)??图2.?2水杨醛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水杨醛的二甲亚砜溶液,浓度为0.05?mmol/L,脱质子化样品提前一小时加AK3P04&??理。??如上图所示,在脱质子后,二甲亚砜中水杨醛的最大吸收从324?nm红移到??了?417?nm,荧光强度由几乎为0激增至500以上。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此时水杨??醛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己经位于可见光区,即脱质子化的水杨醛可以吸收可见光。??2.?3芳香醛类化合物的光学性质??在上一小节我们发现了水杨醛的光学性质在脱质子后发生突变,为了探索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又对相似结构的芳香醛做了一些光学测试。结果如图2.3所??示,简写对应结构见表2.1。邻位官能团为氨基、甲氧基的苯甲醛因为无法与碱??13??

荧光光谱,水杨醛,荧光光谱,吸收光谱


?第二章水杨醛催化的有机光反应???-E3??图2.1水杨醛在日光及360?ran紫外照射下的表现??水杨醛的二甲亚砜溶液,浓度为0.05?mmol/L,碱为磷酸钾(K3P04)。???2-1?a??2-1?a??05i??2-1a+K3P04?^?600"i??2-1a+K3P04??r?a?I:??域lA??〇〇J__,?、丨|_mi?_???〇i———??1????400?600?500?600?700??wavelength?(nm)?wavelength?(nm)??图2.?2水杨醛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水杨醛的二甲亚砜溶液,浓度为0.05?mmol/L,脱质子化样品提前一小时加AK3P04&??理。??如上图所示,在脱质子后,二甲亚砜中水杨醛的最大吸收从324?nm红移到??了?417?nm,荧光强度由几乎为0激增至500以上。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此时水杨??醛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己经位于可见光区,即脱质子化的水杨醛可以吸收可见光。??2.?3芳香醛类化合物的光学性质??在上一小节我们发现了水杨醛的光学性质在脱质子后发生突变,为了探索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又对相似结构的芳香醛做了一些光学测试。结果如图2.3所??示,简写对应结构见表2.1。邻位官能团为氨基、甲氧基的苯甲醛因为无法与碱??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离子液体中合成多取代苯基异丙基醚[J]. 缪程平,宗乾收,陈喜,张洋,吴建一.  合成化学. 2011(03)
[2]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J]. 龚岳亭,杜雨苍,黄惟德,陈常庆,葛麟俊,胡世全,蒋荣庆,朱尚权,钮经义,徐杰诚,张伟君,陈玲玲,李鸿绪,汪猷,陆德培,季爱雪,李崇熙,施溥涛,叶蕴华,汤卡罗,邢其毅.  科学通报. 1965(11)



本文编号:2928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928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