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列车、轨道和桥梁之间相互作用的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参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13:47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2/3以上,“四纵四横”高铁主通道已经形成,规划建设“八纵八横”主通道,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桥梁比例高是我国高铁线路工程的特点之一,一方面常用跨度简支梁桥占高铁桥梁的9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差异显著,因此跨越既有道路、铁路、大江大河和深切沟谷都需要采用大量的大跨度桥梁结构。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和大跨度复杂桥梁都有了长足进步,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和科研成果,但总体而言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新一轮的高速铁路建设中,桥梁数量较上一轮建设明显增多,跨度也更大,工程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总结,对其设计参数、适用范围进行系统研究,并对设计和运营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对于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围绕高速铁路常用跨度和大跨度桥梁的关键设计参数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高速铁路车辆-...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大桥138跨度31.7m横截面图
叁标桥(2019)-32m简支梁横截面
专桥(2039)-32m简支梁横截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梁轨相互作用的铁路桥梁徐变上拱限值[J]. 颜轶航,吴定俊,李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2)
[2]基于模态叠加法和直接刚度法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高效动力分析混合算法[J]. 朱志辉,张磊,龚威,罗思慧,姚京川,余志武. 工程力学. 2019(04)
[3]基于分离迭代和耦合时变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高效动力分析混合算法[J]. 朱志辉,龚威,张磊,余志武,蔡成标. 中国铁道科学. 2018(01)
[4]列车-轨道-桥梁相互作用分布式仿真平台的研发[J]. 冯读贝,杨吉忠,胡连军. 高速铁路技术. 2017(01)
[5]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方程求解方法对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影响[J]. 朱志辉,龚威,王力东,蔡成标,余志武. 中国铁道科学. 2016(05)
[6]拟静力分量对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J]. 雷虎军,李小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01)
[7]车桥耦合振动迭代求解稳定性研究[J]. 杜宪亭,夏禾,张田. 振动与冲击. 2012(22)
[8]桥梁结构刚度对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J]. 翟婉明,王少林. 中国铁道科学. 2012(01)
[9]基于轮轨线性相互作用假定的车桥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J]. 张楠,夏禾,郭薇薇. 铁道学报. 2010(02)
[10]不平顺条件下高速铁路轨道振动的解析研究[J]. 冯青松,雷晓燕,练松良. 振动工程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及行车安全性研究[D]. 雷虎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及行车安全性分析[D]. 王少林.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响应及走行安全研究[D]. 陈令坤.中南大学 2012
[4]强风作用下列车—汽车—桥梁时变系统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研究[D]. 刘海涛.中南大学 2011
[5]列车脱轨机理与脱轨分析理论研究[D]. 向俊.中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速铁路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相互作用优化研究[D]. 李国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8
[2]高速铁路曲线段动力特性分析[D]. 杨星光.兰州交通大学 2018
[3]地震作用下场地—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 余鹏程.西南交通大学 2016
[4]高速铁路圆曲线参数动力性能仿真研究[D]. 秦方方.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41846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大桥138跨度31.7m横截面图
叁标桥(2019)-32m简支梁横截面
专桥(2039)-32m简支梁横截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梁轨相互作用的铁路桥梁徐变上拱限值[J]. 颜轶航,吴定俊,李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2)
[2]基于模态叠加法和直接刚度法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高效动力分析混合算法[J]. 朱志辉,张磊,龚威,罗思慧,姚京川,余志武. 工程力学. 2019(04)
[3]基于分离迭代和耦合时变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高效动力分析混合算法[J]. 朱志辉,龚威,张磊,余志武,蔡成标. 中国铁道科学. 2018(01)
[4]列车-轨道-桥梁相互作用分布式仿真平台的研发[J]. 冯读贝,杨吉忠,胡连军. 高速铁路技术. 2017(01)
[5]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方程求解方法对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影响[J]. 朱志辉,龚威,王力东,蔡成标,余志武. 中国铁道科学. 2016(05)
[6]拟静力分量对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J]. 雷虎军,李小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01)
[7]车桥耦合振动迭代求解稳定性研究[J]. 杜宪亭,夏禾,张田. 振动与冲击. 2012(22)
[8]桥梁结构刚度对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J]. 翟婉明,王少林. 中国铁道科学. 2012(01)
[9]基于轮轨线性相互作用假定的车桥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J]. 张楠,夏禾,郭薇薇. 铁道学报. 2010(02)
[10]不平顺条件下高速铁路轨道振动的解析研究[J]. 冯青松,雷晓燕,练松良. 振动工程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及行车安全性研究[D]. 雷虎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及行车安全性分析[D]. 王少林.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响应及走行安全研究[D]. 陈令坤.中南大学 2012
[4]强风作用下列车—汽车—桥梁时变系统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研究[D]. 刘海涛.中南大学 2011
[5]列车脱轨机理与脱轨分析理论研究[D]. 向俊.中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速铁路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相互作用优化研究[D]. 李国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8
[2]高速铁路曲线段动力特性分析[D]. 杨星光.兰州交通大学 2018
[3]地震作用下场地—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 余鹏程.西南交通大学 2016
[4]高速铁路圆曲线参数动力性能仿真研究[D]. 秦方方.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41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94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