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10:00
农村居民点是土地科学、城乡规划学的核心研究对象。空间聚散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特征。空间集聚作为经济社会空间格局演进的基本驱动力,能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促进创新与加快增长。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存在哪些特征?受哪些影响因素?如何进行集聚优化?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乡村振兴将加速农村居民点自身的空间集聚。当下,贫困山区多从交通道路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易脱离农业生产体系。空间上极度分散的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该如何集聚,需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用以指导当前村庄规划建设实践。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渝东南国家级贫困县——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彭水县”)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主要研究尺度,以村域为辅助研究尺度进行对照研究,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基本研究单元,从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影响空间集聚的因素及空间集聚如何优化3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小。海拔越高,距县城越远,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越小。数量上59.34%、面积上44.75%的彭水县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小于10...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居民点、农村居民点与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
1.2 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1.3 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研究
1.4 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研究
1.5 结语
第2章 绪论
2.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2.1.1 选题背景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技术路线
2.5 研究区概况
2.5.1 县域尺度
2.5.2 村域尺度
2.6 研究基础数据
2.6.1 县域尺度基础数据
2.6.2 村域尺度基础数据
第3章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3.1 数据与方法
3.1.1 研究思路
3.1.2 数据来源
3.1.3 研究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农村居民点面积-边缘集聚特征
3.2.2 农村居民点形态集聚特征
3.2.3 农村居民点空间聚散特征
3.3 讨论
3.3.1 量化指标体系可作为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的研究基础
3.3.2 部分景观指数对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描述有局限性
3.3.3 度量地理分布工具能有效直观反映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
3.4 小结
第4章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数据与方法
4.1.1 研究思路
4.1.2 数据来源
4.1.3 研究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4.2.2 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经济社会因素影响
4.2.3 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影响因素差异比较
4.2.4 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与耕地空间相关性深度分析
4.3 讨论
4.3.1 耕地直接影响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
4.3.2 地质地貌从根本影响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
4.3.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
4.4 小结
第5章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
5.1 数据与方法
5.1.1 研究思路
5.1.2 数据来源
5.1.3 研究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县域尺度耕地空间集聚分析
5.2.2 村域尺度农村居民点与耕地核密度集聚特征分析
5.2.3 村域尺度农村居点空间集聚案例分析
5.3 讨论
5.3.1 地质地貌是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的根本基础
5.3.2 耕地集聚是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的实施基础
5.3.3 在耕地与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基础上,优化、提升贫困山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5.3.4 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贫困山区短时可能会出现耕地撂荒,但长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利用效率将稳定提升
5.4 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
6.1.2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影响因素
6.1.3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
6.2 主要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博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主持、参与课题和项目
出版著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J]. 李裕瑞,卜长利,曹智,刘烜赫,刘彦随.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2)
[2]基于多源开放数据的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J]. 赵鑫,宋英强,胡月明,刘轶伦,朱阿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仪式与公共空间研究[J]. 周政旭,孙甜,钱云.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1)
[4]陕西传统村落的时空特征及其保护策略[J]. 向远林,曹明明,闫芳,孙飞. 城市发展研究. 2019(12)
[5]农村居民点多维形态空间格局与耦合类型[J]. 曲衍波,魏淑文,刘敏,展凌云,李雅楠.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2)
[6]华北平原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比较研究[J]. 董光龙,许尔琪,张红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1)
[7]高山区村域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J]. 张红伟,王占岐,李秋,莫秋灵.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2)
[8]多维产业引导的鄂西生态圈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分区[J]. 刘殿锋,王莹莹,孔雪松,王静,刘耀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2)
[9]基于生态约束的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研究——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J]. 倪琳,宋安安,郑艳东,张长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0)
[10]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以麻柳镇为例[J]. 李静帧,陈国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9)
本文编号:317916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居民点、农村居民点与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
1.2 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1.3 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研究
1.4 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研究
1.5 结语
第2章 绪论
2.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2.1.1 选题背景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技术路线
2.5 研究区概况
2.5.1 县域尺度
2.5.2 村域尺度
2.6 研究基础数据
2.6.1 县域尺度基础数据
2.6.2 村域尺度基础数据
第3章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3.1 数据与方法
3.1.1 研究思路
3.1.2 数据来源
3.1.3 研究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农村居民点面积-边缘集聚特征
3.2.2 农村居民点形态集聚特征
3.2.3 农村居民点空间聚散特征
3.3 讨论
3.3.1 量化指标体系可作为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的研究基础
3.3.2 部分景观指数对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描述有局限性
3.3.3 度量地理分布工具能有效直观反映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
3.4 小结
第4章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数据与方法
4.1.1 研究思路
4.1.2 数据来源
4.1.3 研究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4.2.2 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经济社会因素影响
4.2.3 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影响因素差异比较
4.2.4 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与耕地空间相关性深度分析
4.3 讨论
4.3.1 耕地直接影响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
4.3.2 地质地貌从根本影响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
4.3.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
4.4 小结
第5章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
5.1 数据与方法
5.1.1 研究思路
5.1.2 数据来源
5.1.3 研究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县域尺度耕地空间集聚分析
5.2.2 村域尺度农村居民点与耕地核密度集聚特征分析
5.2.3 村域尺度农村居点空间集聚案例分析
5.3 讨论
5.3.1 地质地貌是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的根本基础
5.3.2 耕地集聚是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的实施基础
5.3.3 在耕地与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基础上,优化、提升贫困山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5.3.4 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贫困山区短时可能会出现耕地撂荒,但长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利用效率将稳定提升
5.4 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
6.1.2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影响因素
6.1.3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集聚优化
6.2 主要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博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主持、参与课题和项目
出版著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J]. 李裕瑞,卜长利,曹智,刘烜赫,刘彦随.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2)
[2]基于多源开放数据的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J]. 赵鑫,宋英强,胡月明,刘轶伦,朱阿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仪式与公共空间研究[J]. 周政旭,孙甜,钱云.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1)
[4]陕西传统村落的时空特征及其保护策略[J]. 向远林,曹明明,闫芳,孙飞. 城市发展研究. 2019(12)
[5]农村居民点多维形态空间格局与耦合类型[J]. 曲衍波,魏淑文,刘敏,展凌云,李雅楠.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2)
[6]华北平原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比较研究[J]. 董光龙,许尔琪,张红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1)
[7]高山区村域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J]. 张红伟,王占岐,李秋,莫秋灵.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2)
[8]多维产业引导的鄂西生态圈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分区[J]. 刘殿锋,王莹莹,孔雪松,王静,刘耀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2)
[9]基于生态约束的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研究——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J]. 倪琳,宋安安,郑艳东,张长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0)
[10]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以麻柳镇为例[J]. 李静帧,陈国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9)
本文编号:3179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17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