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高温合金组织退化及其对持久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7 09:09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等分析手段对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中拓扑密堆(TCP)相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二次反应区(SRZ)等组织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热处理制度、高温时效处理对TCP相析出的影响,研究了涂覆NiCrAlYSi涂层的合金中SRZ等组织的形成机制以及合金元素Ta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 TCP相对合金不同条件持久、蠕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900℃长期热暴露后,含2Re(wt.%)的铸态合金枝晶干无TCP相析出,枝晶间析出大量的σ相,并且优先在粗大γ/γ’共晶周围析出。枝晶干无TCP相析出主要是由于γ相体积分数较高,可以容纳更多的W、Re等难熔元素,而枝晶间大量σ相析出主要是由于γ/γ’共晶前沿Ti、Cr元素的富集。低温短时热处理(1260℃/1h)后,合金在枝晶干中心和枝晶间均无TCP相析出,而在二次枝晶臂有少量的μ相析出。不完全热处理(1270℃/4h)和完全热处理(1280℃/4h)后,合金均在枝晶干析出了μ相,枝晶间无TCP相析出。其中,完全热处理态合金析出的μ相体积分数更高。这是由于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和热处...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Rolls-Royce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TET)的演变[7】??Fig.?1-1?Evolution?of?the?turbine?entry?temperature?(TET)?capability?of?Rolls-Royce^?civil??
?>eJ<^°N,05?st??■*"?^/*/Wii?p?loy??〇?9C?〇?O?Wrought??£?800?-?^?OConveiitiond"ycasf??f?rN,〇A?AD.rectional.ysol.dlf.ed??〇??OSingle?crystal??Qu?ww¥〇??E??700*?*????1?1?i?i?i??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Year??图1-2髙温合金的发展历程rn??Fig.?1-2?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superalloys111??目前全世界研制和生产的高温合金牌号多达几百个,对这些高温合金按照基??体元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铁基、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其中,镍基高温合金最??复杂,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和组织稳定性,并且服役温度更高。主要是因为以镍??作为基体,具有以下优势:(1)?Ni为面心立方结构,不存在同素异构转变,从??室温到高温均能保持稳定结构。(2)?Ni本身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3)?Ni可以固溶大量W、Mo、Re等固溶强化元素,并且不析出有害相。(4)??Ni基体中加入Al、Ti和Ta元素,可以析出大量的Lh结构的Y'相(Ni3(Al,?Ti))??沉淀相,Y’相与基体成共格关系,可以产生重要的共格强化作用。因此,镍基高??温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和工业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制造。??1.2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发展??通常认为,高温下晶界是镍基高温合金的弱化因素,阻碍了镍基高温合金的??进一步发展。2
???Mo等),各种元素在y相中溶解度不同。其中Cr、Co、W、Mo和Re等元素溶??解度较大,而Ti、Ta、A1等元素溶解度较校由于Y相包含各种固溶元素,Y??相的点阵常数a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0.352 ̄0.362nm之间。??Q???-Q??V?Disordered,?FCC?Ordered,?LI2????T^^nr#?#Ni??KJ?!?Ni(Co,Cr,Mo,?/W?!?/"S??W,Re,Ru)?CY^JWyKj?〇AI,Ti??(a)?(b)??图1-5?y相(a)与,相(b)的晶体结构HI??Fig.?1-5?The?crystal?structures?of?y?(a)?and?(b)?phases*1*??1.3.2几何密排相??几何密排相(Geometrical?Close-packed?Phase,GCP相)是由紧密排列的原??子面按不同堆垛顺序依次堆垛而成,具有密排有序结构。根据密排面和堆垛顺序,??GCP相又分为多种类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GCP相有Ll2型有序y相(NbAl)、??密排六方有序ri-NbTi相、正交有序S-Ni3Nb相和卩-NiAl相等。其中,丫'相(Ni3Al)??最为常见。??Y'相具有Cu3Au型的Ll2面心立方有序结构,是镍基高温合金的主要强化相。??如图l-5(b)所示为丫'相的晶体结构:其中Ni原子占据晶胞的6个面心位置,A1??原子占据晶胞的8个顶角位置。Y相的点阵常数a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0.356nm?0.361nm之间。由于丫'相与Y相同样具有FCC超结构,并且晶格常数相??近,丫’相与Y相保持共格关系,但存在一定的错配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W对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稳定性的影响[J]. 王博,张军,潘雪娇,黄太文,刘林,傅恒志. 金属学报. 2017(03)
[2]μ相的形成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 蔡玉林,郑运荣. 金属学报. 1982(01)
[3]W和Co对Ni-20Cr基合金高温蠕变行为的影响[J]. 杨枏森,魏育环,傅宏镇,李文高,唐荣德. 金属学报. 1981(01)
博士论文
[1]一种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各向异性的研究[D]. 李一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269359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Rolls-Royce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TET)的演变[7】??Fig.?1-1?Evolution?of?the?turbine?entry?temperature?(TET)?capability?of?Rolls-Royce^?civil??
?>eJ<^°N,05?st??■*"?^/*/Wii?p?loy??〇?9C?〇?O?Wrought??£?800?-?^?OConveiitiond"ycasf??f?rN,〇A?AD.rectional.ysol.dlf.ed??〇??OSingle?crystal??Qu?ww¥〇??E??700*?*????1?1?i?i?i??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Year??图1-2髙温合金的发展历程rn??Fig.?1-2?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superalloys111??目前全世界研制和生产的高温合金牌号多达几百个,对这些高温合金按照基??体元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铁基、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其中,镍基高温合金最??复杂,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和组织稳定性,并且服役温度更高。主要是因为以镍??作为基体,具有以下优势:(1)?Ni为面心立方结构,不存在同素异构转变,从??室温到高温均能保持稳定结构。(2)?Ni本身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3)?Ni可以固溶大量W、Mo、Re等固溶强化元素,并且不析出有害相。(4)??Ni基体中加入Al、Ti和Ta元素,可以析出大量的Lh结构的Y'相(Ni3(Al,?Ti))??沉淀相,Y’相与基体成共格关系,可以产生重要的共格强化作用。因此,镍基高??温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和工业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制造。??1.2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发展??通常认为,高温下晶界是镍基高温合金的弱化因素,阻碍了镍基高温合金的??进一步发展。2
???Mo等),各种元素在y相中溶解度不同。其中Cr、Co、W、Mo和Re等元素溶??解度较大,而Ti、Ta、A1等元素溶解度较校由于Y相包含各种固溶元素,Y??相的点阵常数a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0.352 ̄0.362nm之间。??Q???-Q??V?Disordered,?FCC?Ordered,?LI2????T^^nr#?#Ni??KJ?!?Ni(Co,Cr,Mo,?/W?!?/"S??W,Re,Ru)?CY^JWyKj?〇AI,Ti??(a)?(b)??图1-5?y相(a)与,相(b)的晶体结构HI??Fig.?1-5?The?crystal?structures?of?y?(a)?and?(b)?phases*1*??1.3.2几何密排相??几何密排相(Geometrical?Close-packed?Phase,GCP相)是由紧密排列的原??子面按不同堆垛顺序依次堆垛而成,具有密排有序结构。根据密排面和堆垛顺序,??GCP相又分为多种类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GCP相有Ll2型有序y相(NbAl)、??密排六方有序ri-NbTi相、正交有序S-Ni3Nb相和卩-NiAl相等。其中,丫'相(Ni3Al)??最为常见。??Y'相具有Cu3Au型的Ll2面心立方有序结构,是镍基高温合金的主要强化相。??如图l-5(b)所示为丫'相的晶体结构:其中Ni原子占据晶胞的6个面心位置,A1??原子占据晶胞的8个顶角位置。Y相的点阵常数a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0.356nm?0.361nm之间。由于丫'相与Y相同样具有FCC超结构,并且晶格常数相??近,丫’相与Y相保持共格关系,但存在一定的错配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W对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稳定性的影响[J]. 王博,张军,潘雪娇,黄太文,刘林,傅恒志. 金属学报. 2017(03)
[2]μ相的形成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 蔡玉林,郑运荣. 金属学报. 1982(01)
[3]W和Co对Ni-20Cr基合金高温蠕变行为的影响[J]. 杨枏森,魏育环,傅宏镇,李文高,唐荣德. 金属学报. 1981(01)
博士论文
[1]一种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各向异性的研究[D]. 李一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269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26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