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燃烧法制备Ni基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04:06

  本文关键词:燃烧法制备Ni基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天然气具有低碳、清洁和高效的优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天然气的需求量正逐年增加。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储量有限,相比之下,煤的储量则是最大的。将固态的煤转化成气态的合成气,然后经甲烷化反应制备合成天然气(SNG),将成为弥补我国天然气短缺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合成气甲烷化反应,催化剂是该项技术的核心,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对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考虑到甲烷化反应强放热的特点以及催化剂制备的成本,Ni基催化剂是目前煤气甲烷化反应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本文基于燃烧法制备了Ni/γ-Al2O3甲烷化催化剂,重点研究了制备条件、Ti助剂、Na助剂、Ce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的结构、还原性、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另外,初步探讨了Mg、Mn和La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溶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烧法,在不同的升温速率(2℃-min-1、5 ℃·min-1和10 ℃-min-1)和不同的溶剂中(乙醇、正丙醇和甘油)制备了Ni/γ-Al2O3催化剂。XRD和TEM的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和溶剂对活性组分Ni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性以及Ni颗粒的平均粒径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燃烧过程更加剧烈,使得Ni晶粒更容易团聚形成较大的颗粒;不同溶剂燃烧时的放热量和气体溢出速率都不相同,也会对Ni颗粒的分散性和粒径造成影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乙醇中以2℃·min-1的升温速率制备的Ni/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性能。研究了不同溶剂和Ti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的溶剂中(乙醇、正丙醇、乙二醇),采用燃烧法制备了Ti含量为1 wt%的Ni/γ-Al2O3催化剂。不同溶剂中制备的催化剂结构有较大差异,在乙二醇中制备的催化剂上活性组分Ni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更集中的粒径分布。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中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将乙二醇中制备的Ti含量为1 wt%的催化剂(G-1Ti)与不含Ti的催化剂(G-0Ti)进行了对比。活性评价结果表明,G-1 Ti催化剂的活性要优于G-0Ti催化剂。XRD和HRTEM等的分析结果表明,Ti助剂的添加抑制了催化剂中NiAl2O4尖晶石的形成,从而提高了活性组分Ni的利用率,增强了催化剂对反应物分子的吸附能力;Ti助剂的添加可以降低催化剂中Ni 2p3/2的结合能,有利于CO在催化剂表面的解离。进一步增加Ti在催化剂中的含量,得到了Ti含量分别为1 wt%、3 wt%和5 wt%的G-1Ti、G-3Ti和G-5Ti催化剂。CO-TPD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从1 wt%增加到3 wt%,催化剂的吸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当Ti助剂的含量增加到5 wt%以后,过多的Ti会覆盖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降低催化剂的吸附能力,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Ti含量为3 wt%的G-3Ti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性能。研究了Na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烧法,在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乙二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制备了不同Na含量(0 wt%、2 wt%、4 wt%和6 wt%)的Ni/γ-Al2O3催化剂,采用N:低温吸附、H2-TPR, XRD, TEM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活性测试结果表明,Na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在较高反应温度中的催化活性(300~340℃),其中Na含量为2 wt%的催化剂(G-2Na)具有较佳的催化性能。G-2Na催化剂中活性组分Ni的分散性更好,活性组分和载体之间相互作用适中,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高温活性和稳定性。添加过量的Na助剂可能导致活性表面减少,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烧法,在乙二醇中制备了不同Ce含量的Ni/γ-Al2O3催化剂(Ce含量分别为0 wt%、2 wt%、4 wt%、6 wt%和8 wt%),通过N2低温吸附、HRTEM、XRD、XPS、CO-TPD和TG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高温反应后的积碳情况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e的添加大幅度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XRD和HRTEM的分析结果表明,Ce没有进入NiO的晶格,而是进入了NiAl2O4尖晶石的晶格,形成了Ni-Ce-Al复合氧化物。Ce的添加促进了活性组分Ni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得到了粒径更小的Ni颗粒,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提高了催化剂对反应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然而添加过多的Ce助剂会导致Ce覆盖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上,降低催化剂的吸附性能。XPS的分析结果表明,Ce的添加可以降低催化剂中Ni 2p3/2的结合能,促进CO在催化剂表面的解离,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在不添加水蒸气的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了高温性能测试,含有Ce的催化剂上CO的转化率较高。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XRD和TG表征,结果表明,Ce的添加可以提高催化剂在高温反应中的抗积碳性能。研究了Mg、Mn和La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烧法,在乙二醇中分别制备了含有Mg、Mn和La的Ni/γ-Al2O3催化剂。Mg和Mn的添加会加强活性组分Ni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催化剂中NiAl2O4尖晶石的含量,对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是不利的。La的添加可以削弱活性组分Ni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抑制尖晶石的形成;含La的催化剂上Ni颗粒具有更好的分散性,提高了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a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Mg和Mn的添加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关键词】:甲烷化 Ni基催化剂 燃烧法 Ti Na C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1章 前言14-16
  • 1.1 研究背景14
  • 1.2 研究目的14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14-16
  • 第2章 文献综述16-32
  • 2.1 煤气甲烷化反应16
  • 2.2 甲烷化催化剂16-23
  • 2.2.1 活性组分17
  • 2.2.2 载体17-18
  • 2.2.3 助剂18
  • 2.2.4 制备方法18-20
  • 2.2.5 催化剂失活20-22
  • 2.2.6 甲烷化催化剂发展现状22-23
  • 2.3 甲烷化反应的机理及其动力学23-24
  • 2.3.1 甲烷化反应机理23-24
  • 2.3.2 反应动力学24
  • 2.4 甲烷化反应器及工艺24-28
  • 2.4.1 甲烷化反应器24-25
  • 2.4.2 甲烷化工艺25-28
  • 2.5 煤制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28-32
  • 2.5.1 国外情况28-29
  • 2.5.2 国内情况29-31
  • 2.5.3 影响因素31-32
  • 第3章 实验部分32-42
  • 3.1 催化剂制备32-34
  • 3.1.1 试剂32
  • 3.1.2 制备方法32-34
  • 3.2 催化剂性能评价34-40
  • 3.2.1 实验流程与设备34-36
  • 3.2.2 实验前准备36-37
  • 3.2.3 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37-40
  • 3.3 催化剂表征40-42
  • 3.3.1 氮气低温吸附(N_2 adsorption-desorption)40
  • 3.3.2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脱附(CO-TPD)40-41
  • 3.3.3 多晶X射线衍射(XRD)41
  • 3.3.4 高倍透射电镜(HRTEM、SAED及Mapping)41
  •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41
  • 3.3.6 热重(TG)41-42
  • 第4章 燃烧法制备Ni/γ-Al_2O_3催化剂及其催化甲烷化性能研究42-56
  • 4.1 升温速率对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42-47
  • 4.1.1 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制备催化剂42
  • 4.1.2 N_2低温吸附42
  • 4.1.3 XRD42-44
  • 4.1.4 H_2-TPR44
  • 4.1.5 TEM44
  • 4.1.6 低温催化活性评价44-47
  • 4.2 不同溶剂对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47-53
  • 4.2.1 采用不同溶剂制备催化剂47-48
  • 4.2.2 N_2低温吸附48
  • 4.2.3 XRD48-50
  • 4.2.4 H_2-TPR50
  • 4.2.5 TEM50
  • 4.2.6 低温催化活性评价50-53
  • 4.3 E-2催化剂的高温催化性能评价53
  • 4.4 本章小结53-56
  • 第5章 Ti助剂及溶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56-75
  • 5.1 溶剂对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56-61
  • 5.1.1 催化剂制备56
  • 5.1.2 N_2低温吸附56
  • 5.1.3 TEM56-58
  • 5.1.4 CO-TPD58-59
  • 5.1.5 低温催化活性评价59-61
  • 5.2 Ti助剂对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61-67
  • 5.2.1 催化剂制备61
  • 5.2.2 XRD61-62
  • 5.2.3 H_2-TPR62
  • 5.2.4 HRTEM,SAED及Mapping62-63
  • 5.2.5 CO-TPD63-64
  • 5.2.6 XPS64-65
  • 5.2.7 低温催化活性评价65-67
  • 5.3 Ti含量对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67-70
  • 5.3.1 制备不同Ti含量的催化剂67
  • 5.3.2 XPS67
  • 5.3.3 CO-TPD67
  • 5.3.4 低温催化活性评价67-70
  • 5.4 高温催化性能评价70-73
  • 5.4.1 高温稳定性测试70-71
  • 5.4.2 N2低温吸附71-72
  • 5.4.3 XRD72-73
  • 5.4.4 TG73
  • 5.5 本章小结73-75
  • 第6章 Na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75-84
  • 6.1 Na助剂对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75-79
  • 6.1.1 催化剂制备75
  • 6.1.2 N_2低温吸附75
  • 6.1.3 XRD75-76
  • 6.1.4 TEM76-77
  • 6.1.5 H_2-TPR77-79
  • 6.1.6 低温催化活性评价79
  • 6.2 Na助剂对高温催化性能的影响79-83
  • 6.3 本章小结83-84
  • 第7章 Ce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84-99
  • 7.1 Ce助剂对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84-93
  • 7.1.1 催化剂制备84
  • 7.1.2 N_2低温吸附84
  • 7.1.3 H_2-TPR84-85
  • 7.1.4 XRD85-86
  • 7.1.5 HRTEM86-88
  • 7.1.6 低温催化活性评价88-92
  • 7.1.7 CO-TPD92
  • 7.1.8 XPS92-93
  • 7.2 Ce助剂对高温催化性能的影响93-95
  • 7.2.1 高温稳定性测试93
  • 7.2.2 XRD93
  • 7.2.3 TG93-95
  • 7.3 本章小结95-99
  • 第8章 Mg、Mn和La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99-105
  • 8.1 Mg、Mn和La助剂对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99-104
  • 8.1.1 催化剂制备99
  • 8.1.2 N_2低温吸附99
  • 8.1.3 XRD99-101
  • 8.1.4 H_2-TPR101
  • 8.1.5 TEM101
  • 8.1.6 低温催化活性评价101-104
  • 8.2 高温催化性能评价104
  • 8.3 本章小结104-105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105-107
  • 9.1 催化剂制备条件优化105
  • 9.2 Ti助剂及溶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05
  • 9.3 Na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05-106
  • 9.4 Ce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06
  • 9.5 Mg、Mn和La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06
  • 9.6 展望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6
  • 致谢116-117
  • 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凤宏,刘志芳;燃烧法测定镀铬液中硫酸[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年09期

2 赵元平;;用《燃烧法》净化有害气体[J];环境工程;1983年03期

3 郦楷元;;用土设备进行燃烧法测定硫的一些技术问题[J];河北冶金;1959年18期

4 ;用燃烧法测定硫的自制卧式管状炉[J];化学世界;1959年09期

5 《硫酸生产分析测定规程》试验小组;燃烧法测定硫铁矿中有效硫的改进[J];硫酸工业;1979年02期

6 益田信雄;王春福;;液中燃烧法[J];工业炉通讯;1980年01期

7 ;美呼吸燃烧法[J];男生女生(银版);2008年05期

8 刘成文;周碧珍;;有机化合物中氮的快速微量测定——套管燃烧法[J];化学通报;1964年03期

9 ;喷射固体硫磺颗粒燃烧法熔渣炉制酸[J];硫酸工业;1974年02期

10 ;电弧引燃燃烧法测定钢铁中碳和硫[J];分析化学;197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东;;就地燃烧法在深海地平线溢油清理中的应用[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国平;宫本奎;李胜利;孙良成;李静;朱新德;;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掺杂铬酸镧的工艺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陈莹;崔巍;陈克新;;燃烧法快速合成氮化硅:铕及其发光性能[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4 翟永清;杨国忠;周雪玲;刘红梅;;甘氨酸燃烧法合成Sr_2CeO_4荧光粉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5 易华兵;彭天右;李思敏;曾威;;燃烧法合成CuAl_2O_4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6 张恒;陈允忠;董巧燕;;液相燃烧法合成YAG粉体的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7 王珏;聂文花;谢平波;;用燃烧法制备的形貌可控的CaAl12O19:Mn4+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方海燕;程继贵;杨俊芳;李健;蒋秋妹;;柠檬酸燃烧法制备NiO/Ce_(0.8)Sm_(0.2)O_(1.9)粉体及其性能表征[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9 孙华君;陈文;徐庆;周静;何政;刘晓芳;;以溶胶-自燃烧法合成PZT为基制备PMZN压电陶瓷[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石士考;王继业;王丽华;;燃烧法合成Eu~(2+)激活的BaMgAl_(10)O_(17)蓝色荧光粉[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泽富;填补国内空白 打破国际垄断[N];市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毓文;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几种纳米材料[D];南京大学;2012年

2 曾艳;燃烧法制备Ni基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名勇;溶液燃烧法合成Co-Cu-Mn-Fe系纳米晶黑色陶瓷色料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建秀;Zn_(1-x)Cd_xS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3 刘申飞;溶液燃烧法合成Li_3V_2(PO_4)_3/C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杨勇;燃烧法合成稀土离子掺杂荧光材料[D];河北大学;2006年

5 杜吉勇;燃烧法制备超细镓酸镁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6 王欣;新型稀土多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凝胶—燃烧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朱燕;二元和三元金属氧化物的溶液燃烧法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骏飞;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盐助喷雾燃烧法合成与表征[D];南昌大学;2013年

9 解育娟;甘氨酸盐燃烧法制备BaFe_(12)O_(19)纳米粉末及其性能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姚山山;白光二极管(WLED)硅酸盐、铝酸盐荧光粉的燃烧法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燃烧法制备Ni基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40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