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木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改性设计及性能评价

发布时间:2017-05-18 08:09

  本文关键词:木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改性设计及性能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新型木质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并其性能进行评价。本文重点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WPCs)的耐久性,包括光老化性能和吸水动力学,讨论了紫外光稳定剂和紫外光稳定剂/硼酸锌复配材料对木质高分子复合材料耐久性能的影响。并制备了两种无机材料/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包括纳米蒙脱土/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以及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这两种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吸湿性能等。对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木塑复合材料,提升木塑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归纳如下:(1)木塑复合材料的部分性能受到紫外光稳定剂的影响。加入紫外光稳定剂后木塑复合材料的表面润湿度增加。在所有的含有紫外光稳定剂的WPCs中,含有紫外吸收剂(UVA)的WPCs的接触角值最大。紫外光稳定剂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甚微,加入紫外光稳定剂后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值与参照样值相似。所有的配方木塑复合材料在老化气候箱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都发生了褪色,表面润湿度增加,弯曲强度和模量下降等现象。但是紫外光稳定剂对这一现象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比两种受阻胺剂(HALS),UVA和硼酸锌的效果,发现在所有的紫外光稳定剂中,UVA在减少木塑复合材料褪色方面,抗表面降解以及在保护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效果明显,特别是在老化时间为2000h效果最为明显。木塑材料的含水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在最初的700h内,材料的含水率是直线上升的,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材料吸水缓慢趋于平衡,最终含水率在16.3%左右。当将饱和含水率的木塑复合材料放置于室内环境下,材料会发生解吸的现象,在解吸的最初阶段,解吸曲线十分陡峭,说明木塑材料的含水率下降迅速,随着时间的增长,材料的解吸缓慢最终趋于平衡,材料终含水率在1.6%左右。通过菲克定律进行计算得知,材料的解吸扩散系数要远远的大于材料的吸水扩散系数。与前期的研究的饱和含水率以及扩散系数结果相比,加入紫外光稳定剂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解吸系数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紫外光稳定剂对材料的吸湿性能没有影响。(2)对加入紫外光稳定剂/硼酸锌复配添加剂后木塑复合材料的耐久性能包括老化性能和吸水性能进行研究,发现所有的放置于气候老化箱中的木塑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和水分喷射的环境中,材料的表观性能和力学性能都会下降。加入紫外吸收剂/硼酸锌复配添加剂的木塑复合材料表面碳酰基在老化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表观性能也优于仅加入硼酸锌的木塑复合材料。但受阻胺剂和硼酸锌紫外光稳定剂/硼酸锌复配添加剂的保护作用比硼酸锌的保护作用要弱,木塑复合材料老化后的力学性能和产品的表观质量相对要差。紫外光稳定剂/硼酸锌复配添加剂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吸水扩散系数和解吸后最终含水率与参照样值相似,但材料的解吸时的水分扩散系数随着HALS和UVA的加入而降低。(3)在纳米纤维素中加入10、20、35、50%的纳米蒙脱土制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纳米材料为层状结构,多孔结构的复合材料,其阻燃性能与表面润湿度与材料内部的纳米蒙脱土含量有关。随着纳米蒙脱土含量的增多,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当纳米蒙脱土含量为10%时,复合纳米材料就成为了不燃材料,当纳米蒙脱土含量为20%,材料的氧指数为纳米纤维素材料的两倍即44.5,当火源移开后,纳米复合材料会出现自然熄灭的现象。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接触角变化值也与材料内部纳米蒙脱土的含量有关,纳米纤维素材料的接触角为57°,当纳米蒙脱土土含量增加到50%的时候,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接触角提高至83°,且接触角的变化率为1%。在所有的观测性能中,力学性能的表现则与材料内部所含有纤维素有关,纤维素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拉伸性能,随着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模量也随之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热解行为与纳米蒙脱土的含量有关。纳米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低于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初始降解温度,随着纳米蒙脱土含量的增多,材料的热解后的剩余物的质量不断的提升,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剩余质量为26%,而纳米复合材料的剩余物质量为30%到65%之间。纳米复合材料主要有两个降解峰,随着纳米蒙脱土含量的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第一个降解峰在往低温度不断的转移,并且第一个降解峰变得明显,并且峰的高度不断增强。当纳米蒙脱土的含量为50%的时候,第一个降解峰和第二个降解峰有所重合,形成了一个肩峰。第一个热解峰是在180°C和250°C之间,这个热解峰为纳米蒙脱土内部的水分蒸发的热解峰。第二个热解峰在250°C和350°C之间,这个热解峰为复合材料的主要热解峰,即纳米纤维素的热解峰。使用Kissinger模型计算得出的活化能为从150到240,使用F=W=O和Modified Coats-Redfern两种模型计算出的活化能值相似,范围从180到290。后两种模型计算值要高于使用Kissinger计算出的活化能,但是活化能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随着纳米蒙脱土含量的增高,材料的热解活化能提高。(4)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通过观察发现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着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的增多稍微有所提高。对材料的热解参数及活化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多,材料的活化能值增加,其热解剩余物质量也有所增加。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值为21.8,属于易燃材料。当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增加到20%时,纳米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增长为24.2,属于可燃材料。而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却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多而下降,纳米纤维素材料的测量密度为1305kg/m3,当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为20%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132.93 kg/m3。纳米纤维素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为为120.98MPa和6.41GPa,当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量增加到20%时,复合纳米材料的拉伸强度仅为原始材料的1/3即43.99MPa。纳米纤维素材料在24h后的最终饱和含水率为18%,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多,材料的最终含水率不断提高,当纳米二氧化硅含量为20%时,纳米复合材料的最终含水率约26%。纳米纤维素材料的表面润湿度也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多而增大,纳米材料接触角的值为55.9°,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为50%,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接触角值仅为纳米纤维素值的1/2即为27°。
【关键词】:木塑复合材料 耐久性 纳米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纳米无机材料复合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3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30
  • 1.1 木塑复合材料耐久性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概述15-20
  • 1.1.1 木塑气候老化16-19
  • (1)太阳辐射对WPCs性能的影响16-19
  • (2)水汽对WPCs性能的影响19
  • 1.1.2 生物降解对WPCs性能的影响19-20
  • 1.2 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发展概述20-23
  • 1.2.1 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发展概述21-22
  • 1.2.2 无机纳米材料22
  • 1.2.3 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发展概述22-23
  •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23
  • 1.4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23-26
  • 参考文献26-30
  • 第二章 光稳定剂对木塑复合材料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影响的研究30-40
  • 2.1 引言30
  • 2.2 材料与方法30-33
  • 2.2.1 材料30-32
  • 2.2.2 试样制备32
  • 2.2.3 紫外老化实验和颜色测量32
  • 2.2.4 表面润湿度32
  • 2.2.5 弯曲性能测试32
  • 2.2.6 扫描电镜和表面形貌照片32-33
  • 2.3 结果和讨论33-37
  • 2.3.1 表观性能33-36
  • (1)表面颜色33-34
  • (2)表面微观结构34-36
  • 2.3.2 表面润湿性36-37
  • 2.3.3 弯曲强度37
  • 2.4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0
  • 第三章 光稳定剂对木塑复合材料吸水性能影响的研究40-51
  • 3.1 引言40
  • 3.2 材料与方法40-43
  • 3.2.1 材料40-41
  • 3.2.2 试样制备41-42
  • 3.2.3 吸水和解吸实验42
  • 3.2.4 木塑复合材料形貌分析42
  • 3.2.5 数据分析42-43
  • 3.3 结果和分析43-48
  • 3.3.1 WPCs的典型吸湿性能43-44
  • 3.3.2 WPCs微观结构44
  • 3.3.3 吸湿动力学44-46
  • 3.3.4 WPCs的最终含水率和扩散系数46-47
  • 3.3.5 与前期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47-48
  • 3.4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第四章 光稳定剂和硼酸锌复配对木塑复合材料耐久性影响的研究51-70
  • 4.1 前言51-52
  • 4.2 材料与方法52-55
  • 4.2.1 材料52-53
  • 4.2.2 试样制备53
  • 4.2.3 紫外老化实验和表面色彩测试53-54
  • 4.2.4 扫描电镜54
  • 4.2.5 表面润湿性能54
  • 4.2.6 表面基团测试54
  • 4.2.7 弯曲性能测试54
  • 4.2.8 吸水动力学54-55
  • 4.3 结果和分析55-65
  • 4.3.1 表面颜色55-57
  • 4.3.2 表面微观结构57-58
  • 4.3.3 表面润湿性58-59
  • 4.3.4 表面化学基团59-60
  • 4.3.5 弯曲强度60-61
  • 4.3.6 木塑复合材料吸水和解吸性能61-65
  • (1)木塑复合材料吸水性能61-63
  • (2)扩散系数63
  • (3)木塑复合材料解吸性能63-65
  • 4.4 结论65-67
  • 参考文献67-70
  • 第五章 纳米蒙脱土/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70-82
  • 5.1 引言70-71
  • 5.2 材料和方法71-72
  • 5.2.1 原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的制备71
  • 5.2.2 方法71-72
  • 5.3 结果和讨论72-79
  • 5.3.1 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72-73
  • 5.3.2 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基团分析73-74
  • 5.3.3 X射线衍射分析74-75
  • 5.3.4 材料的阻燃性能75-76
  • 5.3.5 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润湿度76-78
  • 5.3.6 拉伸强度78-79
  • 5.4 结论79-80
  • 参考文献80-82
  • 第六章 纳米钠离子蒙脱土/纳米纤维素的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分析82-94
  • 6.1 引言82
  • 6.2 材料和方法82-84
  • 6.2.1 原材料以及纳米薄膜的制备82-83
  • 6.2.2 方法83
  • 6.2.3 数据分析83-84
  • 6.3 结果和讨论84-90
  • 6.3.1 纳米复合材料的的热解过程84-85
  • 6.3.2 不同升温速率下纳米复合材的降解曲线85-87
  • 6.3.3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参数87-89
  • 6.3.4 活化能89-90
  • 6.4 结论90-92
  • 参考文献92-94
  • 第七章 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分析94-109
  • 7.1 引言94-95
  • 7.2 材料和方法95-97
  • 7.2.1 样品制备95
  • 7.2.2 制备方法95
  • 7.2.3 测试方法95-97
  • 7.3 结果和分析97-105
  • 7.3.1 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97-98
  • 7.3.2 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基团分析98-99
  • 7.3.3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热解过程99
  • 7.3.4 不同升温速率下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热解过程99-100
  • 7.3.5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热解参数100-102
  • 7.3.6 活化能102-103
  • 7.3.7 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103-104
  • 7.3.8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吸水性能和表面润湿性104-105
  • 7.4 结论105-107
  • 参考文献107-109
  • 第八章 总结论109-115
  • 8.1 总结论109-114
  • 8.2 未来的研究重点114-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渤,臧玉春,吴景贵,王明辉;纳米二氧化硅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禹坤;;纳米二氧化硅的生产及应用现状[J];现代技术陶瓷;2005年04期

3 谌立新;;我国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获重大突破[J];功能材料信息;2005年02期

4 谭军;;暨南大学教授发明用稻壳制取纳米二氧化硅[J];功能材料信息;2006年05期

5 何奕锋;徐文彬;宾丽英;罗彬源;黎俞娟;萧婉莹;;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制备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年05期

6 莫引优;符韵林;;纳米二氧化硅在涂料中的应用[J];涂料工业;2009年11期

7 张越锋;张裕卿;;复合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研究进展[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王晓英;蔡旭;洪若瑜;李洪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03期

9 储艳兰;张凯;;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张盼;;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与应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刘峡;孙少学;秦晓蓉;;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进展[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闻新;方建勇;韩立晶;冉祥海;庄宇刚;董丽松;;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吴春蕾;杨本意;刘莉;康旭;;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研究进展[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英;蔡旭;徐白;洪若瑜;李洪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殷海蓉;秦晓蓉;黄晶;;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征[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清海;翟玉春;印万忠;;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7 蔡勇;;多孔纳米二氧化硅显微结构分析[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学梅;秦长喜;魏杰;;喷墨打印纸用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研究[A];'2007(第十四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昕;孙皎;;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大鼠心血管系统毒性的体内研究[A];2009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传常;任艳萍;唐爱东;杨艳;;不同干燥方法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我省首个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开始建设[N];山西日报;2000年

2 顾云平 周卫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有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伍维;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冯海波;奇迹:用“稻壳灰”筑高楼[N];广东科技报;2006年

5 ;纳米二氧化硅气相燃烧制备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记者 李陈续;织一张“大网”收集浮油[N];光明日报;2014年

7 中国包装总公司供稿;“智能型缓释杀菌水果保鲜包装膜制备与应用技术”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乙(丙)烯软包装材料制备技术”[N];中国包装报;2010年

8 徐少亚;执着耕耘 创新超越[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吉林:稻壳提取纳米二氧化硅[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雷克鸿;北京印刷学院两种食品包材新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食品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媛;木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改性设计及性能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游波;聚合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乳液及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侯雪艳;制革用含酶助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郑净植;聚丙烯/微、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分散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阳;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细胞多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常雪灵;有机凝胶模板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形成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陈国栋;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袁俊杰;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贾鑫;新型功能化聚乙烯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杜忠君;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心血管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莉;用硅溶胶制备纳米二氧化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叶超;表面修饰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的超疏水复合膜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叶光宝;聚合物/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于聪;炼锡废渣多组分回收工艺[D];江苏理工学院;2015年

5 杨尚悦;纳米二氧化硅和常规二氧化硅的水生态毒性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维超;纳米二氧化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D];郑州大学;2015年

7 杨晓彤;原位聚合法制备SiO_2/聚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8 彭璇;三维织物的成型加工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9 牛建伟;纳米氧化硅和碳纤维复合砂浆性能与改性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马红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木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改性设计及性能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75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7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