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发布时间:2017-08-11 06:58

  本文关键词: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更多相关文章: 分子非线性光学 二次谐波产生 双光子 环聚吲哚


【摘要】:环聚吲哚化合物主要是指环三聚吲哚和环四聚吲哚,本文所涉及到的结构类型包括三种,其结构如图1所示。本文以吲哚酮为前驱体,合成了系列环聚吲哚化合物,培养了单晶结构,研究了它们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主要成果如下:1.化合物的合成合成了四聚体化合物四个(TTr,TTr-Me4, TTr-Me3,TTr-Mel),其中三个为首次合成(TTr-Me4, TTr-Me3, TTr-Mel);首次合成环不对称三聚吲哚1个(isoTr-Ph);合成环对称三聚吲哚16个,其中14个为首次合成。几个典型化合物的结构如下:2.晶体结构获得了19种新的晶体结构,其中前驱体吲哚-2-酮类化合物结构5个,环对称三聚吲哚类结构11个,不对称三聚吲哚结构1个(isoTr-Ph3),环对称四聚吲哚晶体结构2个(TTr和TTr-Me4)。5-X-N-苯基吲哚酮类晶体,从I-1到I-3偶极矩依次为2.834 D(I-1,中心对称),1.951 D(I-2,中心对称),1.930 D(1-3,非中心对称),逐渐减小。晶体结构和偶极矩数据表明,小的偶极矩和大的分子间作用力是1-3形成非中心对称结构的原因。四聚体化合物TTr和TTr-Me4的晶体结构数据表明:吲哚基团间大的二面角是形成非中心对称的i4空间群的重要因素。理论优化结构和晶体结构进一步说明,氮原子上为氢的四聚体易于形成大的二面角,这为合成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的四聚体化合物提供了思路。晶体结构表明,三聚吲哚核具有良好的平面性,n-苯基化的三聚吲哚通常有两种分子构型,U,U,U型和u,u,d型。连接中心苯环与外围苯环的C-C键长的不同以及C-N键长的变化,说明了三种位置异构化合物采取了不同的电荷转移模式。3.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吸收和荧光谱表明,环对称的四聚吲哚相对于三聚吲哚具有好的透光性,不对称三聚体(isoTr-Ph3)有强的荧光。还表明了在三种位置异构的环对称三聚吲哚化合物中,电荷转移能力的顺序为2,7,12-位取代化合物3,8,13-位取代化合物5,10,15-位取代化合物。三聚体Tr-Ph3和四聚体TTr展现了突出的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其SHG强度分别为5倍的KDP和11倍的KDP。尽管TTr的分子NLO系数β没有Tr-Ph3的大,但它表现出更强的宏观二阶NLO效应,这源于它的马鞍形SA4的对称性以及由此导致的,4空间群对称性。TTr的NLO性质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它可以进一步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构建宏观NLO材料的中心核。三聚吲哚化合物双光子性质的研究表明,2,7,12-位取代化合物相对于3,8,13-位异构体有更好的双光子性质。4.主要创新点a.首次研究了四聚吲哚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并首次获得了TTr的晶体结构。TTr是首例分子和晶体同时具有S4对称性且具有显著宏观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有机化合物。提出了设计合成具有宏观二阶NLO性质的四聚吲哚材料的思路。b.合成了环对称三聚吲哚化合物和环不对称三聚吲哚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对称性是影响两者光谱性质的主要原因。c.合成了分子量为1618.6的三个大尺度环对称三聚吲哚化合物(互为异构体),研究了选位效应对环对称三聚吲哚化合物双光子性质的影响:2,7,12-位取代优于3,8,13-位取代。拓展了5,10,15-位取代三聚吲哚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关键词】:分子非线性光学 二次谐波产生 双光子 环聚吲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33.5
【目录】:
  • 摘要13-17
  • ABSTRACT17-21
  • 第一章 绪论21-56
  • 1.1 物质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简介21-23
  • 1.2 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23-31
  • 1.2.1 偶极型分子23-24
  • 1.2.2 八极分子24-31
  • 1.2.2.1 C_3对称的二阶非线性分子25-28
  • 1.2.2.2 S_4对称的二阶非线性分子28-31
  • 1.3 有机双光子材料的发展31-38
  • 1.3.1 光子吸收与双光子激发荧光31-33
  • 1.3.2 双光子响应的特点及应用33
  • 1.3.3 有机双光子材料的发展33-38
  • 1.3.3.1 线型双光子材料33-35
  • 1.3.3.2 多枝状双光子材料35-38
  • 1.4 环聚吲哚衍生物的发展及应用38-46
  • 1.4.1 环对称三聚吲哚衍生物的发展与应用38-43
  • 1.4.2 环不对称三聚吲哚的发展43-44
  • 1.4.3 环对称四聚吲哚的发展44-46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46-48
  • 参考文献48-56
  • 第二章 前驱体化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56-72
  • 2.1 前驱体化合物的合成56-61
  • 2.1.1 合成路线56-57
  • 2.1.2 合成与表征57-61
  • 2.2 晶体结构61-71
  • 2.2.1 5-X-N-苯基吲哚-2-酮衍生物的偶极矩与晶体学对称性61-67
  • 2.2.1.1 5-X-N-苯基吲哚-2-酮的低温晶体结构61-66
  • 2.2.1.2 偶极矩和晶体学对称性66-67
  • 2.2.2 5-X-N-苯基吲哚-2-酮的室温晶体结构67-68
  • 2.2.3 其他吲哚酮化合物的晶体结构68-71
  • 2.3 本章小结71
  • 参考文献71-72
  • 第三章 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72-94
  • 3.1 合成部分72-79
  • 3.1.1 合成讨论和表征分析76-78
  • 3.1.2 环聚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78-79
  • 3.2 晶体结构测定79-92
  • 3.2.1 化合物Tr的晶体结构79-81
  • 3.2.2 Tr-Ph3的晶体结构81-86
  • 3.2.2.1 Tr-Ph3的P1相晶体结构81-82
  • 3.2.2.2 Tr-Ph3的Pn相晶体结构82-85
  • 3.2.2.3 Tr-Ph3的低温结构85-86
  • 3.2.3 isoTr-Ph3的晶体结构86-89
  • 3.2.4 TTr的晶体结构89-91
  • 3.2.5 TTr-Me4的晶体结构91-92
  • 3.3 本章小结92-93
  • 参考文献93-94
  • 第四章 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衍生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94-114
  • 4.1 线性吸收与荧光性质94-98
  • 4.1.1 线性吸收光谱94-97
  • 4.1.2 荧光光谱97-98
  • 4.2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98-108
  • 4.2.1 二阶极化率的理论计算98-104
  • 4.2.1.1 理论基础和方法98-101
  • 4.2.1.2 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计算结果101-104
  • 4.2.2 半定量粉末倍频实验104-108
  • 4.2.2.1 样品制备104-105
  • 4.2.2.2 宏观非线性光学性质105-106
  • 4.2.2.3 构效关系分析106-108
  • 4.3 热稳定性研究108-109
  • 4.4 循环伏安测试109-111
  • 4.5 本章小结111-112
  • 参考文献112-114
  • 第五章 位置异构的大π共轭C_3对称三聚吲哚的合成及表征114-129
  • 5.1 分子设计114-115
  • 5.2 合成路线115-117
  • 5.3 合成与表征117-128
  • 5.3.1 试剂与仪器117
  • 5.3.2 合成步骤117-128
  • 5.3.2.1 3,8,13-位化合物合成过程117-123
  • 5.3.2.2 2,7,12-位化合物合成过程123-125
  • 5.3.2.3 5,10,15-位化合物合成过程125-127
  • 5.3.2.4 其他化合物的合成127-128
  • 5.4 本章小结128-129
  • 第六章 位置异构的C_3对称三聚吲哚的晶体结构129-148
  • 6.1 位置异构的三聚吲哚衍生物的晶体结构129-147
  • 6.1.1 3-BrT-Ph的晶体结构129-132
  • 6.1.2 3-MYT-Ph的晶体结构132-134
  • 6.1.3 3-YT-Ph的晶体结构134-137
  • 6.1.4 2-YT-Ph的晶体结构137-141
  • 6.1.5 5-YT的晶体结构141-143
  • 6.1.6 5-SIT的晶体结构143-146
  • 6.1.7 3-SiT-Ph和2-SiT-Ph的晶体结构146-147
  • 6.2 本章小结147
  • 参考文献147-148
  • 第七章 环聚吲哚化合物的双光子性质148-181
  • 7.1 环对称三聚吲哚化合物的线性吸收及荧光性质148-154
  • 7.1.1 Stokes位移及溶剂效应148-149
  • 7.1.2 荧光量子效率149-150
  • 7.1.3 位置异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150-151
  • 7.1.4 位置异构对荧光光谱的影响151-152
  • 7.1.5 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152-153
  • 7.1.6 溶剂对荧光光谱的影响153-154
  • 7.2 三聚吲哚衍生物的双光子性质研究154-168
  • 7.2.1 基本原理和实验条件154-158
  • 7.2.2 双光子吸收(TPA)验证实验158-159
  • 7.2.3 光子吸收(TPA)性质159-160
  • 7.2.4 电荷转移对双光子吸收(TPA)的影响160-161
  • 7.2.5 电荷转移及共轭性对双光子吸收(TPA)的影响161-163
  • 7.2.6 氮原子上取代基团对双光子吸收(TPA)的影响163-165
  • 7.2.7 选位效应对双光子吸收(TPA)的影响165-168
  • 7.3 理论双光子性质研究168-179
  • 7.3.1 三聚吲哚化合物的双光子性质168-175
  • 7.3.1.1 Tr和Tr-Ph3的双光子性质168-169
  • 7.3.1.2 对称性对三聚吲哚双光子性质的影响169-170
  • 7.3.1.3 位置异构对三聚吲哚双光子性质的影响170-172
  • 7.3.1.4 N原子上取代基团对双光子性质的影响172-174
  • 7.3.1.5 2BYT-Ph和3BYT-Ph的结构优化174-175
  • 7.3.2 四聚吲哚化合物的双光子性质175-179
  • 7.3.2.1 Tr和TTr的双光子性质175-176
  • 7.3.2.2 TTr的双光子性质176-177
  • 7.3.2.3 N原子上取代基团对四聚吲哚双光子性质的影响177-178
  • 7.3.2.4 位置异构和取代基团对四聚吲哚双光子性质的影响178-179
  • 7.4 本章小结179-180
  • 参考文献180-181
  • 全文总结与展望181-183
  • 附录 主要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和质谱图183-21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文章215-216
  • 致谢216-217
  • 附件217-23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2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洪庆;彭梦侠;温欣荣;黄敏文;李岚;;一种手性多孔材料的CD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与吸附[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12期

2 付伟伟,周立新,赵亚英,万华平;1,3取代方酸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有限场方法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盛宁;苑壮东;王静霞;;四芘取代自由卟啉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高建荣,陈兴,程侣柏,何海兰,陈大军;醌构稠杂环化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8年03期

5 李宏波,韩峰,陈慧英,羌笛,王树峰,黄文涛,龚旗煌;C_(60)腈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1999年11期

6 薛照明,张宣军,田玉鹏,刘志强,蒋民华;含吩噻嗪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10期

7 何云清;胡启山;丁涪江;;尿素和硫脲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从头算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8 刘继红;刘波;由君;肖翠;赵芬;;含咔唑环A-π-D-π-A型分子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高建荣,陈兴,程侣柏,郑殷东,吴剑钟;萘醌并噻唑系化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8年02期

10 陈鹤平;田磊;周虹屏;田玉鹏;;硫代酸甲酯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巍;李志儒;吴迪;顾凤龙;孙家钟;;电子化物(Li@calix[4]pyrrole)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田维全;;态求和模型的计算线性化及在非线性光学性质模拟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应晓;田俊春;徐志广;刘海洋;;手性氨基酸卟啉锌(Ⅱ)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莹;吴迪;李志儒;;理论研究碱金属化物M~+(N_3H_3)M′-(M=Li,Na,and K)的非线性光学性质[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维全;;态求和公式计算效率的改善及在非线性光学性质模拟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常鹰飞;唐树伟;冯静东;王风笛;王荣顺;;卤化富勒烯C_(3v)C_(60)F_(18)和D_(3d)C_(60)Cl_(30)电子和非线性光学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张婷;麻娜娜;颜力楷;温世正;苏忠民;;不同取代元素对缺位γ-Keggin型多酸阴离子非线性光学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绍晨;于广涛;石芝铭;黄旭日;孙家钟;;锂原子掺杂并五苯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张立娟;史宗海;韩瑞雪;王萱;周云山;;Keplerate型同多钼氧酸盐基材料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李丽娜;韩靓;罗军华;洪茂椿;;具有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无机/有机杂化晶态化合物(英文)[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巍;电子化物和碱金属化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振波;从分子到纳米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白杨;某些电子化物及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电场效应[D];吉林大学;2013年

5 樊丽涛;新型碱金属化物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D];吉林大学;2012年

6 邓燕;局域场增强的纳米金属复合结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及全光调制特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Muhammad Shabbir;利用碱金属(Li→K)及卤素(F→Br)与含硼、氮酸性分子间相互作用调控非线性光学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中军;几种纳米分子及小分子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婷;Keggin型钨酸盐及Anderson型钼酸盐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裴松皓;新型卟啉,偶氮类功能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航;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曾薇;三类重要有机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彦华;分子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朋伟;有机分子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的量子化学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波;颗粒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D];苏州大学;2005年

6 付伟伟;方酸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丁金亮;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超快光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宋玉志;有机分子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影;具有扭结π共轭体系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邹睿雪;含氮类金属萘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4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654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e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