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下小胸鳖甲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几丁质酶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温胁迫下小胸鳖甲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几丁质酶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胸鳖甲 转录组测序 低温胁迫 几丁质酶 表达和纯化 抗血清制备 功能预测
【摘要】:小胸鳖甲(Microdera punctipennis)隶属于鞘翅目拟步甲科,是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指示生物”之一。荒漠地区生境严酷,尤其是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极大。拟步甲科昆虫是分布于该区域的优势种群,有极强的抗干旱、抗高温及抗冻等多种抗逆性,因此,具有多种抗逆基因和分子机制可待发掘和利用。已经发现昆虫抗冻蛋白基因(Antifreeze protein,afp)及热激蛋白基因(Heat shock protein,hsp)等众多基因在其适应荒漠环境的分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发现更多新的参与昆虫环境适应性的基因和信号途径。本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4°C处理3 h(CD)和未经低温处理(CK)的小胸鳖甲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了该昆虫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分析了其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水平变化,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基因表达变化在昆虫低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此外,对低温诱导后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的几丁质酶基因进行表达和初步的功能分析。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正常对照组(CK)的转录组基础数据分析:未经处理小胸鳖甲成虫的转录组数据通过组装拼接最终获得56,348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666 bp。与已知蛋白数据库比对后发现41,109个unigene(72.96%)与已知蛋白序列高度相似(E-value10-5)。此外,对unigene进行GO、COG/KOG和KEGG的功能注释、分类或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与环境胁迫相关,包括编码热激蛋白hsp、抗冻蛋白afp基因,此外还有一些酶类如几丁质酶、海藻糖酶和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等。(2)低温处理组(CD)和正常对照组(CK)的转录组基础数据分析:对小胸鳖甲成虫低温胁迫与正常对照两个转录组数据合并后进行拼接组装,发现所获得的所有144,777个unigene的平均长度为463 bp。对所有unigene进行BLASTX搜索(E10-5)发现共有51,447个unigene(35.54%)与蛋白质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同源,还有大量unigene(64.46%)未能注释,这是由于大多数较短unigene(300 bp)不能通过BLASTX比对获得同源序列信息。大量已知及未知功能基因的获得,扩充了昆虫低温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数目,充分显示出转录组测序手段在基因序列数据挖掘上的巨大潜力,为深入研究荒漠昆虫的低温响应机制奠定了基础。(3)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两组样品转录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有92,010个unigene的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其中有48,416个unigene上调,43,594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具有水解酶活性的(go:0016787)unigene数量最多,其中1,231个水解酶活性相关的unigene上调表达。利用goslim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部分unigene的生物学功能集中在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方面,包括对温度应激响应(go-id:9266),胁迫响应(go-id:6950),热激响应(go-id:9408),氧化胁迫应激响应(go-id:6979)以及体温调节(go-id:43052)等生物学过程。与温度相关的unigene包括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kk7(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kinase7)、组氨酸脱羧酶hdc(histidinedecarboxylase)、分子伴侣dnaj(molecularchaperonednaj)、热激蛋白hspa5/bip(heatshockprotein5)、神经纤维瘤蛋白1nf1(neurofibromin1)等。所获得的所有unigene中,在两组样品中共表达的有38,667个,仅在低温处理组中特异性表达的unigene有28,678个,仅在正常对照组中特异性表达的unigene有24,671个,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的基因在低温条件下其表达存在着时空特异性。采用real-timepcr技术验证了13个表达差异基因在4oc低温处理3h后的表达水平变化,其结果和转录组差异表达结果基本一致。对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挖掘和鉴定将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4)最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几丁质酶基因mpcht12抗血清的制备:在水解酶活性相关unigene分析中发现,几丁质酶基因是小胸鳖甲成虫低温转录组中表达变化最为显著的类群之一,共有106个序列被注释为几丁质酶(e3.2.1.14),其中一个几丁质酶基因(unigeneidno.786seq1)受低温诱导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iv型昆虫几丁质酶,命名为mpcht12。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mpcht12,rt-pcr检测其在小鼠肝脏特异性表达。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mpcht12并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his-mpcht12。对昆明白小鼠采用核酸初免—蛋白加强的免疫方法,经pcdna3-mpcht12质粒免疫后,再用his-mpcht12融合蛋白加强免疫,收集血清,通过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效价高达1:204800。(5)mpcht12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初步分析:mrna水平上mpcht12基因在小胸鳖甲成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为:脂肪体后肠前肠体壁中肠,其中脂肪体的表达水平约为中肠的10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pCHT12在脂肪体和中肠都有表达。低温处理的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4oC处理下7 h后的表达上调最为显著。应用STRING在线软件对MpCHT12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共预测到22个与MpCHT12有互作关系的蛋白,其中预测到7个与MpCHT12有直接互作关系的蛋白,包括类N乙酰D-葡萄糖激酶,β类氨基己糖苷酶B,类β氨基己糖苷酶亚基α,类氨基己糖苷酶A,fused lobes(FDL),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2和氨基己糖苷酶NAG1。Mpcht12基因的低温表达模式说明其可能在小胸鳖甲低温适应中发挥作用,互作网络关系分析对于小胸鳖甲成虫低温胁迫下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提示作用。(6)6个差异表达几丁质酶基因的组织及低温表达模式分析:对小胸鳖甲低温转录组中获得的6个差异表达几丁质酶基因(394seq2,1184seq1,19417seq2,200seq3,5176seq3和7762seq6)进行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根据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6个几丁质酶基因分别属于3种不同的类型。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基因都在中肠高表达,个别在脂肪体和后肠中也有表达。 4oC处理不同时间几丁质酶基因的整体表达水平高于4oC处理不同时间后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小胸鳖甲几丁质酶基因以多基因家族形式存在。几丁质酶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低温诱导表达说明其可能有多重功能且在昆虫的低温适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琴,李冠;几丁质酶研究进展[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少波,吴根福;几丁质酶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04年03期
3 关海宁;徐桂花;刁小琴;;微生物产几丁质酶的研究概况及其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年08期
4 黄乾生;谢晓兰;陈清西;;几丁质酶的结构特征与功能[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5 李春霞;佟永薇;侯世洁;;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08期
6 陈崇顺,徐凤彩,李明启;21科41种(变种)植物叶片几丁质酶系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年04期
7 陈三凤,李季伦;几丁质酶研究历史和发展前景[J];微生物学通报;1993年03期
8 杨承勇,周世宁;几丁质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杨承勇,周世宁,周毅频,林永成;海洋细菌11211的生长条件及其几丁质酶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欧阳石文,赵开军,冯兰香,谢丙炎;植物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崇顺;朱雪峰;郁志芳;;蔬菜植物几丁质酶最新研究评述[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2 周洪妹;郭庆港;李社增;鹿秀云;马平;;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基因克隆[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明艳;田玉敬;张洪斌;;昆虫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抑制剂筛选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蔡银杰;;几丁质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几丁质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5 林毅;方光伟;彭琨;;苏云金杆菌4H2菌株几丁质酶产生条件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王海东;宋小慧;何腾腾;胡忠;;海洋微生物新几丁质酶编码基因的探索[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7 郝之奎;蔡宇杰;廖祥儒;张峰;童超;;一株产几丁质酶细菌的筛选与鉴定[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文娟;李聪;王步云;;几丁质酶与苜蓿抗病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申屠旭萍;俞晓平;;几丁质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钟万芳;郭慧芳;方继朝;;Serratia sp.几丁质酶基因的比较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林岳夫;海洋微生物几丁质酶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海洋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林岳夫 李文星;而今迈步从头越[N];中国海洋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之奎;Chitinolyticbacter meiyuanensis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产几丁质酶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陆雪莹;低温胁迫下小胸鳖甲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几丁质酶的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张婕;嗜热真菌热稳定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分子改造[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沙莉;苏云金芽胞杆菌几丁质酶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刘东;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特性分析及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确定[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君;角毛壳菌Chi58基因克隆与密码子优化及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郭润芳;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热稳定几丁质酶纯化及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8 范艳华;球孢白僵菌降解寄主体壁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的分子改良[D];西南大学;2006年
9 陶勇;一株产几丁质酶细菌的鉴定、酶的性质及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缑敬轩;几丁质及高附加值产物酶法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香;几丁质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姚祥春;气单胞菌产几丁质酶的工艺条件优化和应用初探[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丹;产几丁质酶渤海丝状真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永娟;嗜线虫致病杆菌几丁质酶基因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于恺;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熊晶;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及几丁质酶酶学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陈红;广谱抗病虫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与几丁质酶分子生物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8 郑秀丽;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几丁质裂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9 张荣奎;土壤中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鉴定、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10 古丽皮艳;具有抑菌作用的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22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2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