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促进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释放的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自噬促进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释放的作用机制研究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感染雏鸡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对世界范围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的禽双RNA病毒属。通过对病毒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结构和致病机制等的不断研究,IBDV已成为该病毒科中的代表。因为对自噬在双RNA病毒感染中的调控及功能了解相对较少,IBDV就成为理解这一调控机制的重要模型。禽双RNA病毒的VP2可以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通过与受体复合物HSP90AA1的相互作用诱导AKT-mTOR的失活从而诱导自噬。但是,在IBDV感染的晚期,自噬流的诱导、调控及其与病毒相互作用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双RNA病毒家族的成员能够将病毒基因组整合成一个复合体结构,被称作“病毒工厂”,并定位于内体系统组份膜结构的胞质面。而且,高尔基体在IBDV组装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病毒成熟与释放的机制需要深入地研究。最近有研究证明水痘病毒的细胞外排结合利用了内体系统和自噬路径。因此,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我们从宿主的角度出发尝试研究自噬在IBDV成熟与释放中的作用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IBDV研究自噬在禽双RNA病毒复制中的作用。研究证明IBDV在感染晚期诱导了LC3分子的荧光聚点、内源性LC3分子型别转换为LC3-II、超微结构典型的自噬体的显著增加,说明IBDV感染诱导了细胞自噬的发生。饥饿诱导细胞自噬使病毒蛋白pVP2和VP2的量显著增加,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的感染性子代病毒量也显著增加。WM抑制自噬,使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子代病毒的量显著降低;3-MA抑制自噬,使病毒蛋白pVP2和VP2均显著地减少,而且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子代病毒的量也显著降低。敲低LC3B有效抑制了自噬,使病毒蛋白pVP2显著减少,而且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子代病毒也都极显著地降低。敲低ATG5显著抑制了自噬,使病毒蛋白pVP2显著地减少,而且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子代病毒的量都显著降低。病毒感染后(p)VP2、VP3、dsRNA与LAMP1存在部分共定位。感染使LAMP1核心多肽和LAMP1糖基化的蛋白量均有显著的增加。BAF A1作用抑制了病毒诱导的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使病毒蛋白pVP2和VP2的量均显著地降低,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子代病毒的量也显著降低。CQ作用抑制了病毒诱导的自噬溶酶体的降解,从而使病毒蛋白pVP2的量显著增加,而VP2的量却显著降低,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子代病毒的量也显著地降低。这证明了IBDV诱导了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但并没有有效地降解其包裹的内容物,而病毒粒子利用自噬囊泡的低pH环境来促进病毒的成熟。利用免疫电镜观察发现大量的完整病毒粒子按晶格样排列并被自噬溶酶体标志分子p62包围并有部分渗透到病毒粒子间。电镜也观察到大量的完整病毒粒子被囊泡膜结构所包裹,介导明显的释放。说明自噬内体系统协助了病毒蛋白的成熟和膜介导的子代病毒粒子的释放。该研究证明了自噬增强病毒感染晚期的复制,自噬通路协助了IBDV复制复合体的功能与病毒组装,对于完成病毒生命周期是十分关键的。而且,病毒绑架了自噬囊泡,利用其酸性环境促进病毒的成熟,和一种膜介导的释放与细胞到细胞的再感染机制。这就提出了一种自噬内体系统介导IBDV成熟、释放与再感染的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才;邵增务;;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2 赵勇;师长宏;伍静;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3 伍静;赵勇;师长宏;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20期
4 杜万清;俞立;;自噬过程的晚期阶段[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1期
5 王光辉;;自噬与疾病[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6 方梦蝶;刘波;刘伟;;自噬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年04期
7 高雅;邢皓;于爱鸣;;自噬与肿瘤[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14期
8 谢洪;李艳君;陈英玉;;线粒体自噬[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12期
9 丁渭;张玉林;陈德喜;;自噬——凋亡之后的新理念[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2年05期
10 孙鹏;宋锦宁;;高迁移率族蛋白1介导自噬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芹;丁壮;;自噬功能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胡晨;张璇;滕衍斌;胡海汐;周丛照;;家蚕中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结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陈希;李民;Xiao-Ming Yin;李林洁;;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自噬的化合物对Atg9的依赖性不同[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陈涓涓;敬静;蔡元博;张俊龙;;针对活体细胞自噬行为的发光金属配合物的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宁晓洁;钟自彪;王彦峰;付贞;叶启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肝细胞自噬[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吴晓琦;李丹丹;邓蓉;江山;杨芬;冯公侃;朱孝峰;;CaMKKβ磷酸化Beclin 1调控自噬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周鸿雁;裴中;陈杰;申存周;钱浩;刘妍梅;冼文彪;郑一帆;陈玲;;线粒体动力改变参与了LRRK2突变导致的自噬[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2 周飞 张粹兰;花榈木“自噬”可抗癌[N];广东科技报;2011年
3 张明永;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盛楠;转录因子p8调控自噬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皮会丰;DNM1L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镉致肝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倩;miRNAs介导的自噬抑制在类鼻疽杆菌感染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黎炳护;激活TRPV1诱导自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陈江伟;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李荣荣;自噬在布比卡因肌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维;NF-κB信号通路参与介导的自噬在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刘春朋;日粮硒缺乏对鸡肝脏蛋白质组学及自噬变化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梁蓓蓓;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2调控细胞自噬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袁扬;线粒体自噬的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红;Jnk2通过smARF的降解来调控压力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及组织损伤[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洪永桃;自噬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及甲氨蝶呤对自噬的影响[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李宁;自噬在吗啡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冰;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王存凯;microRNA-30a-5p通过抑制自噬阻止肝星状细胞激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宇程;泛素连接酶HOIL-1L在线粒体自噬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7 唐芙蓉;自噬对奶山羊雄性生殖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军童;肾损伤分子1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包勇;Kap1在LBH589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自噬形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魏园玉;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Nucleostemin下调对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0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2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