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凋落物降解的差异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发布时间:2017-12-24 08:38

  本文关键词: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凋落物降解的差异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出处:《南京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岛屿片段化 凋落物分解 氮沉降 微生物量 土壤胞外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驱使自然生境的土地面积减小,生境片段化加剧,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生物地理学差异和干扰程度不同,片段化生境中植物,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系统结构和多样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生态系统功能脆弱及系统的稳定性减弱,对环境条件的应答和响应敏感。岛屿作为典型的彼此独立的片段化生境,是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理想模型”。诸多学者通过岛屿片段化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生物多样性等影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然而岛屿生境中土壤系统的分解功能差异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研究很少。因此,从微观尺度研究片段化岛屿生态系统中分解系统微生物功能群的代谢差异和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对揭示生态系统片段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实验选择中国东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库区29个岛屿作为研究样地。凋落物分解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由凋落物质量和分解者系统共同决定的,而岛屿系统环境因子复杂且不稳定。因此,我们首先对实验样地稳定的岛屿属性,土壤环境及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区系进行调查分析,土壤节肢动物的通过食碎屑和代谢活动最终达到改良土壤分解环境养分状况。而土壤微生物是分解过程最主要的直接参与者,为了保证分解差异均由土壤微生物分解者调控而避免其他环境的干扰,我们采取室内控制实验。实验材料分别选择两种不同质量的优势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凋落物作为实验材料,相对应的29个岛屿的森林土壤作为分解基质,通过模拟N沉降施加无机氮的法进行室内共培养实验,共培养六个月,样品每月回收一次,定期喷施双蒸水和和无机氮溶液。在上述实验的培养期间,跟踪测量凋落物的失重速率、土壤微生物量、土壤pH,相关分解酶的活性以及土壤动物类群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岛屿森林中参与凋落物分解的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腐殖层和土壤表层。中小型动物类群隶属5门14纲33目;分别为: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轮形动物门。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螨目,在每个分解层都有分布。膜翅目,蜘蛛目,等翅目,鞘翅目,等足目等为常见类群。端足目,寡足纲,蛭纲,真螨目,蝎目,倍足纲,裂盾目等是稀有类群。垂直水平上,凋落层大型土壤动物常见类群有膜翅目(蚂蚁),鳞翅目(蛾类,蝶类),鞘翅目(瓢虫,屎壳郎),蜘蛛目等;中小型土壤动物常见类群有弹尾目,蜱螨目和寄螨目。其中,鞘翅目杂食性和捕食性动物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如蜘蛛,甲虫,蚂蚁等)。腐殖层以主要以虱目,等足目(鼠妇,卷甲虫)等腐食型动物占优势。土壤层最常见类群为寡毛刚,唇足纲,线虫等。动物类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在垂直水平分布不均匀,与岛屿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岛屿隔离度和干扰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和C/N显著正相关。土壤动物类群的的结构和组成都显著低于同纬度的陆地森林生态系统。腐殖层的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凋落层和土壤层,这是由于腐殖层具有土壤动物久居的最适宜条件。此外,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岛屿大小不是影响土壤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岛屿属性和中小型无脊椎动物活动共同影响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土壤表层动物活动,竞争,食性不同,影响森林地表土壤发生层,进一步影响分解者细菌真菌代谢活性。(2)经过6个月,每个岛屿土壤的分解实验,就凋落物质量而言,低质量的马尾松分解率显著低于高质量的苦槠凋落物分解率。而不同凋落物在不同岛屿土壤环境分解率有显著的差异。沿着岛屿大小梯度,氮限制存在于一些大岛屿土壤分解环境中,马尾松在小型岛屿的土壤中分解率显著高于来自大岛的土壤环境,而苦槠在来自每个岛屿的土壤中分解率差异均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在岛屿间各不相同,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其生物量在显著下降。经过6个月的分解,两种凋落物氮含量与岛屿面积显著负相关,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随着岛屿面积增加显著上升,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马尾松分解率显著正相关,说明特定的分解酶主导特殊生境凋落物的分解。这些结果提示马尾松表现出显著的主场效应,而苦槠分解对环境养分如N更敏感。土壤氮是调控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岛屿系统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养分平衡及凋落物性质和壤微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3)通过6个月分解实验,适当的无机氮添加促进了两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增加,尤其苦槠凋落物在大岛土壤中分解对氮的敏感性更高,说明氮添加缓解了土壤养分限制。苦槠和马尾松凋落物分解速率(k值)比对照分别高出20.48%和19.86%。简单线性模型显示,随着岛屿大小梯度增加,氮添加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和大部分和C,P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氮添加降低了N代谢相关的酶活性和土壤pH值。本研究结果表明氮增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量,进而改变微生物代谢产生胞外酶的配置从而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结果表明长期的大气氮沉降将影响小岛生境凋落物分解率,最终影响片段化森林C循环。综上所述,在片段化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岛屿属性对土壤无脊椎动物及土壤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节肢动物在分解层的活动和分布通过改变土壤环境促进凋落物分解,土壤养分尤其氮是影响分解率的重要因素,影响微生物群落对分解的调控机制。长期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森林生境孤立程度,导致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大气氮沉降引起的生境凋落物分解的增速效应可能会影响森林碳流,养分循环和腐殖质形成。本研究可为今后岛屿森林保护区的规划和建立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参考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明章,于丹,郭继勋;凋落物层对东北羊草草原微环境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年05期

2 李雪峰;韩士杰;胡艳玲;赵玉涛;;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叶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与碳、氮和磷释放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3 万猛;田大伦;樊巍;;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动态[J];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4 马红亮;刘维丽;高人;杨玉盛;孙杰;;凋落物与单宁酸对森林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5 涂玉;尤业明;孙建新;;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与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6 崔洋;汪思龙;于小军;颜绍馗;;森林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早期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11期

7 汪思龙,陈楚莹;凋落物对土壤酸化的缓冲及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2年04期

8 彭耀强;薛立;曹鹤;任向荣;梁丽丽;;三种阔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5期

9 王清奎;汪思龙;于小军;张剑;刘燕新;;杉木与阔叶树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10 孙志虎;牟长城;张彦东;;地统计学方法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估测中的应用[J];生物数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继勋;;植物凋落物研究概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殷秀琴;陈鹏;;小兴安岭人工云冷杉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华;张建利;喻理飞;卢红英;袁丛军;;草海流域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秀芹;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凋落物降解的差异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D];南京大学;2017年

2 陈光升;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春阳;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姚健;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王静;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潘辉;三种相思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及碳平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肖以华;冰雪灾害导致的凋落物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及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王意锟;不同杨树—农作物复合经营模式下凋落物分解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程煜;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恢复过程的群落及凋落物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10 易志军;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诚诚;模拟氮沉降和凋落物组成对柳杉人工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姜沛沛;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左巍;青海高寒区不同林分凋落物养分归还与碳固定[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孙双红;林隙大小对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层及土壤层酶活性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张素彦;凋落物的去除和添加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庆玲;黔中地区几种喀斯特次生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伟;川西亚高山植物层次调控对凋落物凋落与分解动态及苔藓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尚华;京西百花山区9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9 韩雨;巨桉与台湾桤木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涂玉;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7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27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b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