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微丝解聚因子ADF在进化过程中功能发生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植物微丝解聚因子ADF在进化过程中功能发生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出处:《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同源基因功能的分化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遗传材料和动力。在生物体中,基因发生复制后,子基因在自然选择压力下会经历假基因化,亚功能化和新功能化三种不同的功能分化命运,然而由于分子进化的驱动模式和过程难于重建,子基因功能分化命运模型依然存在争议,因此研究基因家族的功能分化对于揭示生物分子进化过程有重要意义。微丝解聚因子(Actin-depolymerizing factors,ADFs)是一类重要的微丝结合蛋白,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ADFs具有保守的剪切和解聚微丝的功能,并参与生物细胞中微丝骨架的动态调节。在植物中,actin和ADFs发生了共进化,在此过程中ADF家族基因的数目增多,并且生化功能发生了分化。然而,植物ADFs的生化功能和进化过程中的功能分化的分子机制依然未知。本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ADF基因家族的所有11个成员的生化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揭示了拟南芥ADF基因家族的生化功能发生了分化,并形成两种类型,即成束型功能(B-type)和解聚型功能(D-type)。(2)研究发现属于第三亚家族的AtADF5和AtADF9从保守的微丝剪切和解聚功能进化成了微丝成束功能,并且成束微丝的能力受pH调控。(3)研究表明第一亚家族AtADF1、AtADF2、AtADF3和AtADF 4剪切和解聚微丝的能力有所增强。(4)通过对该家族祖先基因的重建和生化功能的分析,发现一些关键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对拟南芥和其他物种的ADFs生化功能有重要影响。揭示了ADFs生化功能的分化在被子植物进化中是相对保守的。(5)研究发现植物ADFs第三亚家族成员N端氨基酸序列由于内含子滑动出现延伸,说明该过程对于ADFs解聚型功能和成束型功能的分化是必不可少的。综上所述,植物ADFs基因家族的生化功能从一种典型的解聚型功能分化出了另一种成束型功能,并且ADFs氨基酸序列N端的延长和一些保守功能位点的形成对该家族基因功能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homologous genes provides genetic materials and power for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organisms, after gene replication, subgenes undergo pseudogenization under the pressure of natural selection. Subfunctionalization and neo-functionalization have three different fates of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However, the fate model of subgene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is still controversial because the driving mode and process of molecular evolution are difficult to reconstruct.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gene famil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biomolecules. Microfilament depolymerizing factors. ADFs are a kind of important microfilament-binding proteins. ADFs have the functions of conserved shear and depolymerization of microfilaments in eukaryotes. And involved in the dynamic regulation of 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 in biological cells. In plants, actin and ADFs coevolved, and the number of ADF family genes increased in the process. And the biochemical function has been differentiated. The biochemical function of plant ADFs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during evolution are still unknown. The biochemical functions of all 11 members of ADF gene family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revealed that the biochemical function of Arabidopsis ADF gene family differentiated and formed two types. Beam-forming function B type) and depolymerization function D type 2). It was found that AtADF5 and AtADF9, which belong to the third sub-family, evolved from conserved microfilament shearing and depolymerization to microfilament bundles. The ability of strands of microfilaments was regulated by pH.) the first subfamily, AtADF1 and AtADF2, were studied. The ability of AtADF3 and AtADF 4 to cut and depolymerize microfilaments was enhanced. Some mutations of key amino acid residues were found to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ADFs biochemical func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other species, which revealed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DFs biochemical function was relatively conserved in angiosperm evolution. It was found that N-terminal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plant ADFs family members extended due to intron slippage. It shows that this process is essential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DFs depolymerization function and bunching function. The biochemical function of plant ADFs gene family is differentiated from one typical depolymerization function and another bunchy function. The prolongation of N-terminal of ADFs amino acid seque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some conserved functional si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family.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绍华;胡礼振;;小肠微绒毛中横行微丝的结构[J];四川解剖学杂志;1983年01期
2 后横;;微丝动力学很多问题但很少答案[J];国外医学情报;1988年05期
3 杨坤,王琦,李艳红;植物微丝骨架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4 安美文,吴文周,陈维毅,曲华,滕维中;基于微丝主动收缩的细胞分裂的力学模型[J];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5 买霞,陈莉,徐瑞成;微丝在体外培养四种不同细胞表达的形态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邢艳丽;李静;耿美玉;;细胞迁移中微丝微管的变化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6期
7 邱鸿;于荣;;微管和微丝的相互作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9年04期
8 陈琼;黄善金;于荣;;植物微丝骨架动态变化的调节[J];植物生理学报;2011年01期
9 许萍,张丕方;微丝骨架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5年S1期
10 雷宇华,闫芝芬,严玉平,魏建昆;微丝骨架与信号转导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国;;微丝与细胞行为[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端顺;徐淑惠;胡云英;马跃;孙惟东;汪X仁;;钙调素拮抗剂——三氟啦嗪对微丝组装的响影[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3 彭雄波;孙蒙祥;杨弘远;;高等植物受精卵中精核的迁移依赖于微丝而不依赖于微管[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和平;任海云;;Rop1Ps对百合花粉管生长和微丝骨架排列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樊小雪;向云;任海云;;拟南芥钙依赖性微丝结合蛋白AtABP41的分离纯化与特性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彭雄波;严婷婷;孙蒙祥;;高等植物受精后精核迁移依赖于微丝而不依赖于微管[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岂平;蔡绍皙;石宇;向昆仑;;基底应变可通过改变微丝骨架的张力调节Rho蛋白活性[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邵阳光;;细胞骨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尹力;柳惠图;王端顺;;微丝聚合的改变对PIP_2及DG水平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10 胡适宜;李春贵;;用鬼笔环肽予处理保存花粉管中微丝超微结构的方法[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讨论会论文专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仙本明;生产不锈钢微丝的前景分析[N];中国建材报;2006年
2 仙本明;山东兖矿水泥厂不锈钢微丝生产线投产[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刘德君 李荣霞;盂县不锈钢微丝项目填补省内空白[N];阳泉日报;2011年
4 江水;小企业名品占领大市场[N];江苏经济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毛庆 通讯员 张小华 郭礼华 实习生 韩斌;区里来了大学教授管科技[N];南京日报;2010年
6 吴一福;心脑血管保护分子机制研究瞄准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王旭东;开拓鼻咽癌变分子机制研究[N];科技日报;2007年
8 章米力;我国在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研究领域获得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琼;植物微丝解聚因子ADF在进化过程中功能发生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张城;NudC在微丝骨架动态变化和纤毛组装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赵双双;拟南芥微丝相关蛋白SCRP1调节气孔运动的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东明;熔体抽拉非晶微丝磁畴调控及其与GMI效应相关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斐;微丝成核相关蛋白因子WASH复合物、Arp2/3复合物和FMNL1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6 张冰;微丝骨架Actin介导的拟南芥免疫反应及其抗小麦条锈病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时兰春;微丝、微管骨架在拟南芥细胞机械响应中的作用[D];重庆大学;2011年
8 贾红磊;植物特有微丝交联蛋白-CROLIN1的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樊婷婷;拟南芥微丝结合蛋白Profilin3体内生理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施海帆;拟南芥RIC1切割微丝调控细胞顶端生长的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美玲;Rap2对微丝细胞骨架结构的调控及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姣;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细胞内微丝骨架和胼胝质的变化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群;胞质微丝构架对有丝分裂纺锤体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王坤;用于植入式神经接口的微丝电极阵列的研制与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5 柯文俊;考虑微丝作用的细胞建模及细胞伪足的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何云欢;补肾通络法组方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微丝结构的影响[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涂巍巍;微丝相关的三丁基锡毒性机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8 王莹;芽再生过程中微丝骨架通过调节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影响干细胞的再生[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9 陈艳梅;白gD花粉管微丝骨架介导信号传导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10 曾晶;微丝相关的微囊藻毒素毒性机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1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44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