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拽体激发颗粒流的离散元模拟

发布时间:2018-01-30 18:30

  本文关键词: 离散元 拖拽体 颗粒流 改进朗肯土压力理论 改进库伦土压力理论 连续介质力学模型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和一般简单的重力式平行颗粒流相比,拖拽体激发的颗粒流(Intruder-induced granular flow)在流态上十分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拖拽体激发的颗粒流在很多领域内都有所应用,诸如岩土力学、农业工程、生物仿生和军事等领域。为了全面分析拖拽体在颗粒流动中的受力规律,本文设计了若干不同形状的拖拽体,即半侵入型的竖直型薄板墙体、倾斜型薄板墙体、厚板墙体以及全侵入型的矩形和锯齿形拖拽体,并采用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模拟和室内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各种拖拽体在密集颗粒中的匀速运动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重点以各种因素对拖拽阻力和升力的影响为研究主线,旨在揭示拖拽阻力和升力随位移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采用特制的带翼拖拽体,在实际物理实验中模拟二维拖拽情况,通过摄像监视的结果发现,颗粒流动方向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这就为其和二维数值模拟的比较奠定了合理的基础。提出用重力增大法生成具有自由表面的颗粒床,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促使颗粒快速平衡,且当移除顶部墙体时,颗粒不会向上弹出,确保了系统初始状态的稳定;(2)借鉴土力学中相对密度的概念,建立了颗粒三维和二维情况下的孔隙率的对应关系。用实际颗粒自由落体得到玻璃珠的恢复系数,然后通过数值自由落体实验,发现不同的初始高度下,恢复系数和粘性阻尼率呈负指数关系且唯一,在此基础上,标定了本文颗粒接触的粘弹性模型;(3)对于竖直刚性薄板型拖拽体,有限容器中的拖拽运动存在明显的边界效应,即拖拽体和终点边界距离越小,其前方颗粒堆积越迅速,拖拽阻力也越大。颗粒的微观参数指标诸如颗粒刚度、颗粒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颗粒半径对拖拽阻力没有影响。拖拽体的初始位置、容器的尺寸对拖拽阻力非边界效应部分没有影响。拖拽体底部净高足够小时才对拖拽阻力产生较弱影响。拖拽阻力随侵入深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拖拽速度的增大而二次函数增大;(4)对于刚性倾斜薄板和锯齿形拖拽体,拖拽阻力是墙体倾角(或锯齿倾角)和拖拽速度的线性增函数。对于锯齿形拖拽体,该增函数中有三个重要参数,速度影响参数和深度影响参数以及系统阻力系数,它们和墙体倾角(或锯齿倾角)有关:具体来讲,速度影响参数和深度影响参数都是倾角的二次增函数,系统阻力系数是是倾角的二次减函数;倾斜型拖拽体所受拖拽阻力和升力的比值是其倾角的正切值,锯齿形拖拽体倾斜部分所受拖拽阻力和升力的比值也是锯齿倾角的正切值。(5)对于半侵入型刚性竖直厚板拖拽体,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发现,在其运动方向的角点处,存在应力集中(角端效应)现象,即拖拽体角端处的阻力剧增。本文从颗粒碰撞频度的角度较好的解释了角端效应现象;(6)对于不同形状的拖拽体,根据颗粒运动的实际情况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通过几何方式推导出了颗粒堆积高度的预测公式,并给出了基于改进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和基于改进库伦土压力理论的拖拽阻力预测公式。并通过室内物理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两种预测公式的正确性。这两种预测模型都是单变量模型,前者的决定因素是动压力系数,后者的决定因素是广义摩擦角。(7)分析了离散元模拟情况下颗粒的位移场变化、应力分布、应变率分布以及广义惯性数分布,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另外尝试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运用基于Drucker-Prager模型的自适应有限元模型,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小位移情况下的位移场、竖向应力场以及塑性应变。结果表明由有限元得出的位移场以及塑性区和离散元的结果吻合。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 it is found that the particle flow direction is basically in the same plane . ( 5 ) For a semi - invasive rigid vertical thick plate drag body ,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parameters , velocity influence parameters and depth influence parameters and system drag coefficient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玉树;对颗粒流理论的一点认识[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01期

2 张端明,雷雅洁,张美军,李智华;混合颗粒流分形模型及相关有效热传导的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3 黄德财;孙刚;厚美瑛;陆坤权;;颗粒速度在颗粒流稀疏流-密集流转变中的作用[J];物理学报;2006年09期

4 叶坚;毛旭锋;夏建新;;颗粒流研究最新进展与挑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白若虚;程雪松;郑刚;;关于土渗透系数颗粒流细观参数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1期

6 孟凡净;刘q;王伟;;剪切平行板间密集颗粒流的接触力分布及各向异性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3年07期

7 罗勇;龚晓南;吴瑞潜;;桩墙结构的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J];科技通报;2007年06期

8 朱涵成;韩文喜;陈超;;砂岩常规三轴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3年03期

9 周英,鲍德松,张训生,雷哲民,胡国琦,唐孝威;边界条件对二维斜面颗粒流颗粒分布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4年10期

10 周健,池永;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的颗粒流模拟[J];固体力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馥菱;张慰慈;陈俊杉;谢尚贤;;碰撞模型参数对滑道道高浓度干颗粒流发展之影响(英文)[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秦琦;王等明;;斜面颗粒流对围墙冲击作用的离散单元法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孟云伟;柴贺军;;颗粒流离散元在滑坡运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杨果成;刘启一;胡茂彬;姜锐;吴清松;;双瓶颈斜槽上的颗粒流相变和双稳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胡国琦;厚美瑛;杜其永;;密集态颗粒流的激波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家铭;任永强;;基于三维颗粒流理论的混合土体力学参数反演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7 郭海庆;李志刚;;粒径在颗粒流标定过程中对边坡岩土体细观参数的影响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8 孙其诚;王光谦;;斜面颗粒流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宗源;徐清清;党发宁;;碎石土地基动力夯实的颗粒流离散元数值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10 郭海庆;李志刚;高庄平;;粒径在颗粒流标定过程中对边坡岩土体细观参数的影响[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鸿;拖拽体激发颗粒流的离散元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罗勇;土工问题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伟;针对典型摩擦副的非流态化颗粒流润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曹文广;稠密气固两相射流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6 邱成春;H-V 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的试验及颗粒流分析[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航;自由下落颗粒流卷吸空气量及颗粒运动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于凡;间质流体对湿颗粒流化特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汪汝峰;深部人工冻结黏土加卸载颗粒流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王国呈;粘性颗粒在纤维体上沉积的数值模拟方法优化[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雷;基于颗粒流的高含石量巨粒土填料剪切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王家军;喷射颗粒流润滑试验研究及有限元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陈德文;锚固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其颗粒流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智勇;平行板颗粒流摩擦系统的力链构型与演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廖静薇;基于颗粒流强度折减法的粉质粘土边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10 陈宜楷;基于颗粒流离散元的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6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476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