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型非定常空化流体动力特性与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 空化流动 同步测量技术 压力脉动 主动通气 收缩-扩张流道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空化现象经常会出现在螺旋桨、水轮机、水泵等流体机械的内部流动,以及高速水下航行体周围。上述领域中的空化现象绝大多数是一种附着型的空化,空穴附着在绕流物体表面,其非定常过程包含了附着型空穴的生长、脱落、溃灭等复杂的非定常流动现象,空穴演变诱导的压力脉动可能带来振动、噪声、空蚀等不良影响。开展附着型空化流动非定常特性的基础研究,尤其是流体动力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对空化流动规律的掌握,提出相应措施抑制空化流动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针对附着型非定常空化的流动及其流体动力特性,开展了实验与数值研究。在实验研究方面,建立了一套基于空化水洞的空化流动多场同步测量系统,针对收缩-扩展流道内的非定常空化流动,研究了空穴演变诱导的压力脉动特性,包括空穴溃灭产生的时间尺度为微秒量级的压力脉冲特性,并且尝试采用主动通气技术对附着型空化流动的非定常特性进行调节。在数值计算方面,深入分析了云状空化形态演变及其诱导压力脉动的机理,以及云状空化的旋涡运动特性。全文主要内容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空化水洞的空化流动多场同步测量系统,该系统将高速全流场显示系统和压力测量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了空穴形态和压力脉动的同步采集,进而可以对附着型非定常空化流动的瞬时空穴形态和壁面压力脉动进行同步分析,揭示空穴形态演变与流体动力的相互关系。(2)基于多场同步测量系统,同步测量了收缩扩展流道内附着型非定常空化的空化形态和压力脉动。获得了压力脉动的时域和频域特性随空化数的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云状空化生长、脱落、溃灭准周期发展过程诱导的压力波动规律,获取了云状空化空穴演变与压力脉动的关联特性。在云状空化的非定常演变过程中,捕捉到了幅值为几个大气压量级,时间尺度为微秒量级的压力脉冲,压力脉冲在流场中的传播速度与当地的含气量有关。依据压力脉冲累积强度的分布规律发现,附着型空穴覆盖区域的累积压力脉冲强度远远小于附着型空穴尾部和脱落型空穴溃灭区域的累积压力脉冲强度。另外,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收缩扩张流道内不同空化数条件下的流场速度、涡量和湍流脉动分布,分析了空穴的非定常发展过程对当地流场结构及湍流场的影响。(3)揭示了云状空穴发展过程中空穴演变与其诱导压力脉动的机理,以及云状空化的旋涡运动规律。基于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云状空穴准周期变化过程产生的压力波动与空穴体积的二阶导数成正比,并且基于简化的单个空泡动力学方程的推导对上述结论进行了理论支撑。另外,采用拉格朗日分析方法、Q等值面和三维流线等方法呈现了云状空化的三维旋涡运动特性。(4)获得了主动通气技术对云状空化流动非定常流体动力特性的调节作用。采用同步测量技术,获取不同空化数和通气率下的空穴形态和壁面压力波动,发现主动通气有效地抑制了云状空化溃灭产生的压力脉冲,随着通气率的增加,附着型空泡断裂、脱落的频率显著降低,使得整个扩张流道内的附着型空泡发展过程更加稳定,压力脉动强度显著降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汉根,黄建波,徐福生;绕流体初生空化数的概率估计[J];水利学报;1986年10期
2 许卫新,程贯一,潘森森;空化起始的理论预测——模糊空化系统[J];力学学报;1987年06期
3 吴建华;柴恭纯;;垂直汇流漩涡空化的声测研究[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9年03期
4 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空化应用研究进展综述[J];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潘森森;空化机理的近代研究[J];力学进展;1979年04期
6 肖天铎;深水缓坡突体和升台的初生空化数显解式[J];水利学报;1985年08期
7 夏维洪,孙景琴,贾春英;减压模型的初生空化相似律[J];水利学报;1985年09期
8 杨志明,李炜;关于消失空化的机理[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7年04期
9 郑国华 ,黄炽元;计入水流阻力的等空化数曲线计算[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0 彭晓星,王力,潘森森;水中空气含量对旋涡空化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伟;张瑞平;陈建业;熊炜;张小斌;邱利民;;基于动态空化模型绕数值研究扭曲三维翼型的非稳态空化过程[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13年
2 彭晓星;洪方文;;25~(th)ITTC空化专家委员会报告综述[A];2008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中国船舶学术界进入ITTC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曹彦涛;彭晓星;徐良浩;;绕三维扭曲水翼云空化演化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F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C];2014年
4 洪方文;褚学森;彭晓星;颜开;刘登成;陈玮琪;;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近期空化流动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5 易灿;李根生;张定国;;围压下喷嘴空化起始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杨庆;张建民;戴光清;李鹏;;高速突扩流空化初生及比尺效应试验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7 彭晓星;;发展空化及其不稳定现象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8 陈笑然;阎兆立;陈杰;程晓斌;李晓东;;水泵空化的超声主动探测方法[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水力装置空化空蚀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赵宇;叶顶间隙旋涡空化数值计算模型与流动机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广豪;附着型非定常空化流体动力特性与机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杨庆;空化初生机理及比尺效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王柏秋;水下高速航行体非定常空化流场数值计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李晓俊;离心泵叶片前缘空化非定常流动机理及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7 杨静;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空化流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8 郭关柱;强剪切流变仪的研制及剪切空化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勇;离心泵空化及其诱导振动噪声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杜学文;液压阀口空化机理及对系统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旭;表面特性对绕水翼空化流动影响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冉文q,
本文编号:1505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50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