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次谐波产生的极紫外光源及其辐射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09:08

  本文关键词: 高次谐波 相位匹配 相干飞秒单色化极紫外光源 圆锥衍射 时间保持单色仪 平场光谱仪 干涉相消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飞秒极紫外(XUV)光源同时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和时间分辨的能力,对于人们认识物质世界和控制物理过程具有重要应用。在各种产生超快XUV光源的方法中,基于高次谐波的可调谐桌面化相干光源有很大的优势,具有重复频率高(kHz或MHz)、空间相干性好以及飞秒或阿秒的时间分辨等特性。超短脉冲强激光与气体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时,会辐射入射激光频率奇次倍的谐波,这些谐波构成一个平台区,即高次谐波。高次谐波(HHG)是一种极端的非线性过程,可以用三步模型解释。首先激光场非常强,强到将电子电离,电离后的电子被激光场加速,当电场反向时,电子减速并被反向加速,在一定时间后电子回到母核附近,有几率与母核复合。当电子与母核复合,会辐射光子,即高次谐波。电子与母核复合的时间尺度为阿秒,因此辐射的光脉冲是阿秒脉冲,频谱为连续谱。在多周期脉冲作用下,每半周期辐射的超短光脉冲在频域发生干涉,因此产生原激光频率两倍的分离谱。利用高次谐波产生桌面化光源的最大障碍是转换效率低,要产生强的高次谐波辐射,需要实现相位匹配,即高次谐波与驱动激光的相速度相等。当达到相位匹配时,不同位置的原子产生的高次谐波实现干涉相长,从而增强高次谐波辐射。这种桌面化的XUV光源能够在以前达不到的能量范围和时间分辨率的情况下探测物质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本论文研究设计、建立了一套基于强场高次谐波的超快可调谐极紫外相干光源及极紫外光谱测量装置,为了保证极紫外光的反射率和衍射效率,光学元件都采用掠入射方式。超快可调谐极紫外相干光源使用C-T单色仪结构选择单一级次的高次谐波。创新点是单色仪中光栅采用圆锥衍射方式进行安装,即入射光线近似与光栅刻线平行的方式入射,衍射光线分布在一个圆锥上。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既可以有较高的衍射效率又可以保持XUV光脉冲的时间特性。波长扫描使用精密真空转台控制光栅沿着通过光栅中心、与光栅刻线平行的轴转动来实现,使用出射狭缝选择出单一级次的高次谐波。光源实现的光子能量范围为20~75 eV,脉冲宽度约100 fs左右,对于23级谐波,每秒钟光子数为109。另外,为了研究原子、分子高次谐波全谱的规律,我们建立了极紫外光谱探测装置,光谱仪采用球面平场光栅作为分光元件,光谱仪的光谱探测范围为25~250 eV(5~50 nm),光谱分辨能力为600。谱仪的探测器采用微通道板(MCP)配以P46荧光屏,并用CCD相机获取荧光屏上的光谱成像。设计建立的极紫外光谱仪具有高次谐波全谱的探测能力并满足了开展相关高次谐波光谱研究的需求。使用建立的仪器装置,研究了稀有气体原子Ne、Ar、Kr、Xe和简单分子N2的高次谐波辐射特性,通过测量高次谐波强度与驱动激光光强、激光椭偏率、气体压强、驱动激光波长等条件的关系,探索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随着驱动激光强度的增加,高次谐波辐射强度呈现指数增加的趋势,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自由电子密度过高,偏离相位匹配条件,谐波强度有所降低。在相同驱动激光光强下,不同级次的谐波辐射强度随着气体压强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并存在一个最优化压强即谐波辐射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谐波辐射强度开始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还发现,在实验条件下随着驱动激光光强的增加,最优化介质气体压强区域呈现降低的趋势。我们使用Constant等人的1D模型计算研究了产生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在紧聚焦条件下,高斯束相位梯度和原子偶极相位对高次谐波相位匹配起主要作用,在激光焦点后原子偶极相位与中性原子色散都对相位匹配有正的贡献。由于原子偶极相位与激光强度成正比,当激光强度增加时原子偶极相位的作用增加,此时达到相位匹配时,中性原子色散的贡献就相应减少,即达到相位匹配时最优化气体压强会降低。进一步当激光光强继续增加时,等离子体散焦作用增强并阻止驱动激光光强的进一步增加,所以此时最优化气体压强几乎相同。同时,我们研究了Ar/N2、Ar/Kr、Ne/Xe混合气体的高次谐波强度,发现混合气体的高次谐波强度低于某一单独气体的谐波强度,这一现象表明在实验测量的光谱范围内混合气体相应组分原子间的高次谐波辐射会产生干涉相消。这些研究为理解高次谐波辐射特性,产生桌面化高亮度的XUV光源提供了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新阳;;供电系统高次谐波的危害和防治[J];科技风;2010年10期

2 李学信,徐至展,毛利群;任意偏振双色相干场高次谐波[J];光学学报;1997年10期

3 程亚,徐至展,韩申生;关于用光学方法产生高次谐波的建议[J];中国激光;1997年06期

4 沈百飞,余玮,曾贵华,徐至展;隧道电离产生的高次谐波[J];光学学报;1997年01期

5 徐至展,张正泉,李学信,翟侃,杨晓东;利用超快强光场产生的高次谐波获得相干软X射线辐射[J];光学学报;1997年07期

6 夏元钦,陈建新,姚琴,王骐;飞秒激光在氦气中的高次谐波[J];光学学报;2002年09期

7 周洪军;郑津津;霍同林;张国斌;戚泽明;钟鹏飞;;计量线高次谐波的定量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5期

8 梁晓红;李贞;;电网高次谐波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1年19期

9 华克新;;浅谈滤波器对电网高次谐波的抑制[J];科技信息;2013年23期

10 程斌;;矿井提升机“可控硅—电动机”系统高次谐波的抑制[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衣庆韶;;大连港电网高次谐波污染的检测分析及抑制对策的探讨[A];中国港口协会港口自动化分会2005年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赵志忠;;电力系统中高次谐波抑制技术发展的动向[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张春丽;祁月盈;刘学深;丁培柱;;激光与一维模型原子相互作用及高次谐波转化效率的提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张伟;滕浩;运晨霞;汪礼峰;詹敏杰;叶蓬;贺新奎;王兵兵;魏志义;;亚5fs激光驱动的高次谐波及其光谱调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郁海勇;鄢扬;袁学松;;同轴内开槽结构高次谐波回旋管冷腔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范瑜f[;彭锋;刘丹晓;刘克;;Oberst管内高次谐波特性实验研究[A];2009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郭福明;杨玉军;刘俊星;朱巍;朱颀人;;一维模型原子在组合脉冲辐照下的高次谐波发射[A];第十三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熊辉;曾志男;郑颍辉;李儒新;徐至展;彭滟;杨旋;曾和平;;双脉冲高次谐波实验[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卢发铭;张盛;夏元钦;陈德应;;双色激光场驱动CO_2分子高次谐波辐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卢志芳;谢健;刘维民;;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的确定及其补偿方法[A];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光军;荣信股份 SVC装置受承钢青睐[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朝;全量子高次谐波理论及其截断定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卢发铭;超短脉冲强激光场中线性分子排列和高次谐波辐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何立新;高次谐波辐射效率与频谱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牛永;基于高次谐波产生的极紫外光源及其辐射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秦梅艳;不同结构的排列分子高次谐波的产生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玉铨;双原子分子排列及高次谐波辐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彭滟;高次谐波的产生与优化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俊;空间非均匀场作用下原子分子的高次谐波发射[D];吉林大学;2015年

9 陈高;利用组合脉冲辐照联合两原子体系有选择性地提高延展的高次谐波平台[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葛鑫磊;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高次谐波及阿秒脉冲产生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雁鹏;取向分子高次谐波辐射效率与驱动激光波长关系的理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小景;多通道高次谐波产生及其传输效应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丽华;通过优化多色激光场的波形来扩展高次谐波的截止位置[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袁仲;氧气分子的高次谐波[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钟慧英;一般伪谱方法研究强场中三维氢原子高次谐波谱及阿秒动力学[D];吉林大学;2016年

6 梁红静;强场高次谐波产生及优化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贾成;THz作用下原子的高次谐波发射[D];吉林大学;2016年

8 李利青;强场中氢分子离子高次谐波的理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书山;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分子的电离和高次谐波发射[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10 董小敏;优化双色激光场中原子发射高次谐波转化效率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51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551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e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