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对斑马鱼发育及肝脏代谢的影响
本文选题: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切入点:发育毒性 出处:《南京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 OPFRs)是一种常用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建材、纺织、化工以及电子等行业。由于多溴联苯醚(Poly 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类阻燃剂在世界范围内被逐渐禁用,近年来OPFRs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和使用量都大幅增加。另外OPFRs是以物理添加的方式而非化学键合的方式应用于材料中,所以其极易从终产品中释放出来进入环境。据近几年文献报道,OPFRs在室内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环境介质以及鱼类、鸟类等生物体内均有检出,而且其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OPFRs的环境及健康风险亟待明确,但目前有关其生态毒性及毒性机理特别是其发育毒性、肝脏毒性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调查考察了9种常用OPFRsi(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丙酯TPrP,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TBEP,磷酸三苯酯TPhP,磷酸甲酚二苯酯CD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磷酸三(1,3-二氯丙基)酯TDCPP)的发育毒性和肝脏代谢毒性并讨论了相关毒性效应与OPFRs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重点研究了含有芳香基团的OPFRs TPhP和CDP的心脏发育毒性以及TPhP的肝脏毒性并探索了其相关毒性作用机理。首先测定了9种OPFRs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了胚胎发育中的畸形情况。结果显示9种OPFRs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的96h-LC50介于0.418 mg/L和1250 mg/L范围之间并且与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ogKow)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发现两种含有芳香基团的OPFRs, TPhP和CDP可导致明显的心脏畸形。后续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0.1,0.5,1.0 mg/L)的TPhP和CDP,观察了两种OPFRs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除0.1mg/L的TPhP外,其余暴露组斑马鱼胚胎心率均显著下降,静脉窦-动脉球(SV-BA)距离变长,心壁变薄。最后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0.5 mg/L的TPhP和CDP,调查了心脏发育关键调控因子NKX2-5, BMP4, GATA4, TBX5的表达情况,发现暴露组斑马鱼胚胎体内NKX2-5, BMP4, TBX5的表达在0-72hpf的发育过程中均受到显著抑制。斑马心脏发育在0-48hpf容易受到外源化合物的影响。结合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组织切片和血糖血脂测定系统探索了TPhP对斑马鱼肝脏的影响。成年斑马鱼暴露于0.050,0.300 mg/L的TPhP一周后,取肝脏及血样进行了上述指标的测定。TPhP暴露后,肝脏代谢组在两种浓度暴露组中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葡萄糖含量升高,琥珀酸、延胡索酸、胆碱、乙酰肉碱、亚油酸等脂肪酸含量下降,说明TPhP暴露显著影响了斑马鱼肝脏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过程。转录组结果显示糖代谢、脂代谢相关通路如叶酸合成、鞘糖脂合成、脂肪酸延长、PPAR信号通路等受到显著影响,除此之外,DNA复制、细胞周期、碱基切除修复、非同源末端连接以及p53信号通路在TPhP暴露组中也受到显著影响,说明TPhP暴露影响了肝脏细胞DNA修复过程。另外血糖血脂升高,肝脏切片中发现的细胞脂肪变性、细胞凋亡同样说明了TPhP暴露可影响斑马鱼肝脏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肝脏细胞DNA修复系统。最后运用代谢组学手段研究了9种OPFRs对斑马鱼肝脏代谢影响的异同,讨论了其与OPFR分子结构的关系。9种OPFRs分别以1/20 96h-LC50的浓度对斑马鱼暴露一周,测定了空白组及各暴露组斑马鱼肝脏的代谢组学特征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9种OPFRs暴露均能导致葡萄糖浓度升高,醋酸、琥珀酸、胆碱、乙酰肉碱、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浓度降低,表明9种OPFR暴露均能抑制糖、脂、氨基酸的代谢供能过程;与烷基取代的OPFR(TEP, TCrP, TBP, TBEP)相比,含芳基的OPFR (TPhP, CDP)暴露造成乳酸、缬氨酸、胆固醇酯浓度的降低,但使亮氨酸、花生四烯酸(AR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浓度升高,表明含芳基的OPFR对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氯取代OPFR(TCEP,TCPP)相对于烷基OPFR可造成羟基乙酸酯、二甲胺、葡萄糖浓度的升高,以及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氧化三甲胺浓度的降低,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表明氯代烷基OPFRs对肝脏糖代谢影响更加显著,羟基乙酸酯含量提高可能与氯代烷和氯代烯烃降解通路的激活有关,氧化三甲胺是鱼体重要渗透压调节质,其含量下降与肠道微生物代谢活动有关,卵磷脂的减少会进一步阻碍脂肪和糖类的代谢。TDCPP暴露组的肝脏代谢组学指纹特征与其他氯取代OPFR相比有明显差异,比如造成氧化三甲胺、卵磷脂含量的升高以及多种脂肪酸含量的下降;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与较多的氯取代数量有关,具体作用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评价OPFRs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炳;赵美蓉;黄海凤;;4种农药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法国科学家发现斑马鱼造血干细胞生成机理[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陈粉丽;张松林;李运彩;;斑马鱼胚胎毒理学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刘在平;张松林;;斑马鱼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4期
5 王雪;王希敏;刘可春;韩利文;袁延强;;斑马鱼胚胎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科学;2011年06期
6 刘丽丽;王健;王海胜;余凯敏;李国超;闫艳春;;斑马鱼转基因平台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10期
7 朱琳,史淑洁;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在毒性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2期
8 董武,杨景峰,王思珍,高原,解颜炯,马国文;二VA英污染引起的特异性下颌短小—斑马鱼下颌形态学检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蔡翔,王捷,王颖;应用胚胎检测技术评价氟吗啉对斑马鱼胚胎-幼体发育的影响[J];农药;2005年06期
10 张立凤;钟涛;桂永浩;;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雯雯;杭晓明;王巍;刘聪;孙野青;;模拟微重力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蛋白质组特征[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张利军;史慧勤;彭双清;;基于斑马鱼模式动物的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研究[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晗;;斑马鱼生物钟调节的分子遗传和基因组机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林秀坤;;斑马鱼作为抗肿瘤药物模型的分子基础[A];第四届中国肿瘤大会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分会场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侯佳;桂永浩;张立凤;王跃祥;宋后燕;钟涛;;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6 陈锡强;韩利文;王希敏;王思锋;侯海荣;刘可春;;促渗剂氮酮对斑马鱼胚胎的透皮作用及其毒性影响(英文)[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7 于永利;杨景峰;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体节以及脊索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巴雅斯胡;杨景峰;于永利;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代森锌诱导斑马鱼胚胎脊索变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利军;郭家彬;苑晓燕;史慧勤;赵君;束玉磊;彭双清;;应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评价布洛芬的心脏毒性[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10 朱小山;朱琳;李燕;端正花;;富勒烯(C_(6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妍;美国培育出终生透明的斑马鱼[N];中国渔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小小斑马鱼 大大有用处[N];科技日报;2010年
3 枫叶 编译;筛选药物:斑马鱼责任重大[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记者 熊琳晖 通讯员 孙慧;研究斑马鱼揭示器官再生之谜[N];长江日报;2013年
5 罗刚 李兵;斑马鱼破译人类基因的先锋[N];健康报;2004年
6 记者 李学梅;斑马鱼为治疗白血病提新思路[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本报记者 许琦敏;静候那一点流星似的光亮[N];文汇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许琦敏;刘廷析 “掘宝”斑马鱼世界[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翊闳;核仁因子Def磷酸化修饰调控细胞周期和p53降解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胡晶莹;环境雌激素影响斑马鱼生殖系统发育机制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婷;Karsch-Neugebauer综合征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和行为学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健;新型斑马鱼模型在研究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侵袭机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明勇;斑马鱼生物钟基因per2突变体的构建及在生物钟系统中的功能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6 龚璐;p53及其异构体△133p53/△113p53在人类细胞和斑马鱼中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郭翠翠;斑马鱼D3b基因结构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沈兵;致癌染料的生理毒性及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张庆友;斑马鱼Mil/s1pr2和vmhc基因的功能研究及药源性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杨梅;乙草胺对斑马鱼的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干扰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俊安;稀土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二社;nano-TiO_2,nano-Ag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理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温鼎声;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化合物心脏毒性和急毒性筛选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梁荣朝;丙烯酰胺对斑马鱼生物余能的影响及对其肝、鳃毒性的作用[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5 海洋;鱼藤素对斑马鱼胚胎CyclinD1的表达调控及相关抗肿瘤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蒋宇霞;东江流域沉积物生物毒性及其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7 袁忠月;壳聚糖纳米载体对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余凯敏;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罗茜;斑马鱼生长抑素-1基因靶向敲降和营救以及基于表达谱的胚胎发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胡月阳;UBE2C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规律[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8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58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