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相似有机分子太赫兹谱实验与理论研究
本文选题:太赫兹时域谱 切入点:量子力学 出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太赫兹波(Terahertz,THz)位于微波和红外波之间,通常主要指频率在0.1-10THz的电磁波,某些场合特指0.3-3 THz。90年代初,由于自由电子激光器和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太赫兹波技术领域的革新。近年来,太赫兹波由于其独特的透视性、安全性及光谱分辨本领,为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THz-TDS)在物质检测、物质结构特性、物质定性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现阶段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应用中,很多只注重于实验测试,或仅涉及一些浅显的理论分析,很少从微观分子尺度对物质太赫兹波谱进行详细解析,这不但严重阻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更深一步的应用,也阻碍了对物质在分子空间尺度及皮秒时间尺度的研究。因为,实验得到的太赫兹光谱真实地反映了物质实时的存在状况,而理论模拟不仅可以更细致的得知物质结构状态,更可以分析物质吸收峰的来源。这种重要性在医疗上尤为明显,如果知道各吸收峰的来源,便可预测细胞分子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以通过预测吸收峰的来源,进而分析细胞异常原因,预防及阻止细胞进一步的病变。总的来说,采用太赫兹时域谱技术研究物质在此波段的光谱信息不仅具有重大科研价值而且对实际生活中的工业、农业、食品及健康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论文在系统研究了一系列针对人们日常生活至关重要的生物分子、针对工业生产急需辨别的同分异构体以及对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结构近似分子的太赫兹特征谱的同时,借助量子力学手段分析了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太赫兹特征谱的来源。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首先概述了太赫兹波特性及应用,着重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然后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常用的太赫兹波产生及探测方法,总结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应用过程中吸收系数及折射率计算公式,最后阐述了针对太赫兹特征吸收峰进行理论分析的主要计算方法。第二部分(第三章)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试分析了对人体及医药制造至关重要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太赫兹特征吸收峰。这三种氨基酸中均含有氨基和羧基,并且分子结构依次随着官能团的增加变得复杂。实验测试发现,这三种氨基酸在太赫兹波段的特征吸收峰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模拟计算,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首次分析了导致这三种氨基酸太赫兹特征谱差异的原因,并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讨论归纳了它们太赫兹特征吸收峰的来源。第三部分(第四章)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试分析了对人体至关重要的果糖、葡萄糖及一水葡萄糖在太赫兹波段的吸收谱。果糖和葡萄糖属于同分异构体,比较它们的太赫兹吸收峰,发现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完全可以辨别这两种糖类同分异构体。对于葡萄糖和一水葡萄糖,着重研究了固相情况下生物分子与水的相互作用,发现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也可以成功辨别物质及其水合物;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发现,无水葡萄糖的太赫兹特征吸收峰主要源于葡萄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一水葡萄糖的太赫兹特征吸收峰主要源于葡萄糖与水分子、葡萄糖与葡萄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第四部分(第五章)基于工业生产监控的迫切需要,首次测试研究了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及对苯二酚在太赫兹波段的光谱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太赫兹特征吸收峰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这三种物质含有相同元素,故其太赫兹特征谱的差异来源于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固态密度泛函模拟发现,邻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的吸收峰来源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对比了邻苯二酚的太赫兹吸收谱与中红外吸收谱,发现其太赫兹特征谱主要源于范德华力及氢键,而中红外谱源于分子面内及面外振动。此外,本文还测试研究了2-吡啶甲酸,3-吡啶甲酸和4-吡啶甲酸三种同分异构体。第五部分(第六章)基于食品安全考虑,测试分析了固/液相苯甲酸及苯甲酸钠的太赫兹特征吸收谱,发现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固/液相吸收谱完全不同。量化模拟发现,苯甲酸与苯甲酸钠二者吸收谱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种物质分子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氢原子被钠原子取代后分子间排列及相互作用发生了重大改变,苯甲酸分子间以双氢键联接,而苯甲酸钠分子间主要是范德华力。第六部分(第七章)基于离子液体在电池储能方面的应用,采用红外泵浦探测技术首次研究了室温离子液体(EAF)被激发后的热能传输特性。在离子液体中红外谱的研究基础上,以ND(或NH),CH伸缩振动模式为切入点,实验测试结合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室温离子液体中疏水和亲水部分的热能传输上特性。研究发现,作为微观结构非均匀性的离子液体,其动力学过程也是局域性的,且热平衡时间常数受离子结构影响。第七部分(第八章)总结本文研究工作,展望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及泵浦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魔力太赫兹 神奇“先锋队”——访首都师范大学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实验室[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年04期
2 ;第六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波国际研讨会[J];科技导报;2012年14期
3 Bradley Ferguson,张希成;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研究回顾[J];物理;2003年05期
4 张蕾,徐新龙,汪力,李福利;太赫兹射线成像的进展概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周泽魁;张同军;张光新;;太赫兹波科学与技术[J];自动化仪表;2006年03期
6 李玉林;陈华;汪力;彭慰先;;太赫兹波的产生、传播和探测[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3期
7 江世亮;邱德青;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该技术“空白领域”渐成热门,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科学;2006年10期
8 戴建明;谢旭;张希成;;利用空气来探测脉冲太赫兹波[J];物理;2007年03期
9 王琳;陈鹤鸣;;太赫兹辐射源与波导耦合研究新进展[J];光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10 张刚;;浅谈太赫兹波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广场;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存林;牧凯军;;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敏;权润爱;阮双琛;梁华伟;苏红;;连续太赫兹波在产品分布检测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戴厚梅;刘劲松;;空气中产生太赫兹波过程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喜来;徐军;曹付允;朱桂芳;侯洵;;太赫兹波军事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存林;赵国忠;;太赫兹波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存林;赵国忠;沈京玲;张岩;;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范文慧;;太赫兹波谱成像技术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国忠;梁卫华;张存林;杨国桢;;太赫兹波传播特性及成像研究[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澜涛;牧凯军;左剑;张振伟;张存林;;爆炸物的太赫兹超宽带光谱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孟增睿;张伟斌;;太赫兹光谱探测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志勇;张岩:借太赫兹波“穿墙透视”[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江世亮 邱德青 实习生 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任海军;有设备会“透视”可“分辨”爆炸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常丽君;太赫兹脉冲可提高砷化镓电子密度[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缪琴;神奇“太赫兹”改变你生活[N];成都日报;2006年
6 常丽君;科学家开发出石墨烯太赫兹设备样机[N];科技日报;2012年
7 ;英“远程透视眼”能看穿衣服,但不看“隐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实习记者 唐焘逸;反暴恐利器:国内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发布[N];中国航空报;2014年
9 刘霞;集成太赫兹收发器在美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侯铁中;太赫兹研究的中国高度[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涛;新型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彪;太赫兹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海漩;基于二元光学矢量理论的太赫兹亚波长功能器件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4 李辉;基于连续太赫兹波检测人体呼吸运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苟君;基于氧化钒辐射热计的室温太赫兹探测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赖伟恩;太赫兹时域光谱与新颖太赫兹薄膜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琦;几种新型微波无源器件及太赫兹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蓉蓉;大气水凝物中THz波和红外波的辐射传输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建军;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转基因物质检测上的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项;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欣然;木材的太赫兹波光谱特性及参数提取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唐关琦;大能量纳秒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进;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水蒸汽传输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磊;亚波长金属微结构对太赫兹波偏振调制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吴三统;基于单片集成二极管技术的太赫兹倍频链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孙振龙;太赫兹快速成像系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樊霖;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谢佳林;基于钽酸锂晶体的热释电太赫兹探测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孙琳琳;太赫兹波段基于HEMT人工微结构的制备与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丁杰;基于表面微结构的太赫兹吸收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8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58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