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Bclafl在持续性DNA损伤引起的细胞衰老及低氧应答中的作用与机制

发布时间:2018-03-17 17:01

  本文选题:细胞衰老 切入点:Bclaf1 出处:《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细胞应激反应是细胞应对外来或内源压力时的一系列应答反应,对于细胞稳态的维持和防止细胞癌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调控信号通路的关键因素是相关转录因子,其含量、活性、修饰直接决定了相关下游基因的转录并最终决定细胞的命运。转录因子Bclaf1是一个功能十分重要的蛋白,与器官发育、肿瘤发生、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然而关于其调控和功能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我们的研究发现Bclaf1参与到了低剂量、长时间DNA损伤诱导的细胞衰老(TIS)和低氧胁迫这两种细胞应激反应中。课题分为两部分对具体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课题第一部分内容研究的是Bclaf1在TIS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建立了化疗药物Doxorubicin诱导的细胞衰老(TIS)体系,发现了 Bclaf1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发现Bclaf1在TIS中会发生明显上调;RNAi沉默细胞内源性Bclaf1后,细胞衰老水平会显著降低。为探索Bclaf1上调机制,利用siRNA敲低DNA损伤应答的一系列相关分子,发现Bclaf1的上调依赖于ATM/Nemo/NF-κB信号通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也进一步证明了 Bclaf1受到了 NF-κB家族p65和c-Rel直接转录调控。另一方面,为检测Bclaf1在诱导细胞衰老中发挥的作用,我们通过RNAi沉默细胞内源Bclaf1,发现衰老相关炎性因子IL-6、IL-8的转录水平受到明显抑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时发现,调控IL-6和IL-8的转录因子C/EBPβ的水平受到Bclaf1的显著影响:RNAi沉默细胞内源Bclaf1后,C/EBPβ在TIS中的上调受到了显著抑制;ChIP实验表明Bclaf1能结合到C/EBPβ启动子区域。这些结果表明Bclaf1对于C/EBPβ有着转录调控的作用。另外,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Bclaf1与C/EBPβ的亮氨酸拉链区域能直接相互作用,后续实验发现在TIS中Bclaf1会协同C/EBPβ调控细胞因子IL-8的产生。最后,用结肠癌细胞系HT-29进行了裸鼠载瘤实验,结果显示,敲低Bclaf1对正常生长的肿瘤影响不显著,却严重降低了肿瘤对化疗药物Doxorubicin的敏感度。这些研究提示着Bclaf1的水平可能对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本课题的第二部分研究集中在Bclaf1在低氧应激中的调控及功能。发现Bclaf1在多种肿瘤细胞低氧处理后会发生上调。而敲低Bclaf1的细胞在低氧环境下的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在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进行信号通路的检测中发现Bclaf1的敲低显著抑制了 HIF1α的在低氧激活后的稳定性及转录活性。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揭示了 Bclaf1在两种细胞应激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在持续性DNA损伤诱导细胞衰老中,Bclaf1在功能上像NF-κB信号通路中的一个放大器,直接被NF-κB上调,然后通过提高转录因子C/EBPβ的表达和活性,促进受NF-κB调控的炎性因子的分泌和细胞衰老;而在低氧应激中,Bclaf1会被转录因子HIF1转录调控,并在HIF1α的稳定性和功能调控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封少龙,罗屿,钟远,谢朝云,孔志明;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农药对蚯蚓的DNA损伤[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李力;持续性DNA损伤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细胞消失[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6年02期

3 张遵真,衡正昌;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铬和砷化物的DNA损伤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6期

4 孟建峰,庄志雄,倪祖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镍化物对人血细胞的DNA损伤[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7年06期

5 唐蓓;吴凯;吴丹;常青;刘丹丹;袁均林;;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致小鼠肥大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08年04期

6 徐长君;满龙生;殷亚杰;秦姝冕;张虹;卞立红;;龙凤湿地水体对霍夫水丝蚓DNA损伤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4期

7 蔡丽敏;李雪峰;;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DNA损伤和细胞凋亡检测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刘晓麒;曹恩华;;DNA组织在电离辐射诱发DNA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3年04期

9 赵琳娜;陈薛钗;钟儒刚;;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的方法及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3年03期

10 孙星炎,徐春,刘盛辉,何品刚,方禹之;DNA电化学传感器在DNA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宏翔;胡建安;武越;黄云;熊敏如;;人支气管上皮细胞5-脂氧合酶介导的4-氨基联苯活化及DNA损伤[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萍萍;廖惠珍;张金华;施文振;;不同食物对镉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潘虹;陈凤秀;任思冲;王若菡;刘戟;;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的人类正常细胞和早老细胞中DNA损伤及其修复效率的比较(英文)[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志鸿;;彗法分析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的损伤及抗氯化剂对DNA损伤的拮抗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张志超;王媛媛;吴桂叶;钱旭红;;染色质构像变化引起转录阻滞触发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利用一对DNA拓扑结构探针研究DNA损伤信号转导[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罗琼;黄荷凤;钱羽力;朱小明;孟庆霞;;环境电磁辐射对小鼠种植前胚胎DNA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曹毅;陈瑞;王仲文;邢晓红;王小莉;;辐射和化学物质诱导的DNA损伤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梁建成;汪春红;;维生素C抗DNA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何蕊;江其生;;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核辐射等因素诱导的DNA损伤评估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雪竹;严海东;王俊;刘娜;;糖基化终产物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DNA损伤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黑龙江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晓波 李晶 朴海锦 程玉芝 李岩 薛长玲 李桂玉;核酸对铅中毒大鼠DNA损伤的影响[N];保健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超;香烟烟雾暴露诱导气道上皮细胞DNA损伤反应及其修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邵安文;转录因子Bclafl在持续性DNA损伤引起的细胞衰老及低氧应答中的作用与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3 刘伟;硫丹对生物DNA损伤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刘婷婷;亚硝基脲导致DNA损伤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刘金凤;PML NBs新组分分子鉴定及其在DNA损伤反应中的功能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6 吴涵;透明质酸对滴眼液常用促渗剂诱导角膜上皮细胞DNA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潘欣;SOX4参与了DNA损伤反应中p53的激活[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8 王浩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引发DNA损伤敏感性筛查及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9 武冬梅;二氧化硫对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的氧化应激、DNA损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4年

10 茹晋丽;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对大鼠毒副作用和细胞周期、DNA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越;FOXO3a信号在纳米二氧化钛气管暴露致大鼠DNA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章艳燕;五味子乙素预防BaP致HTR-8/SV neo细胞氧化损伤及DNA损伤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董建云;DEB通过氧化应激诱导雄性生殖细胞DNA损伤和周阻滞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文涛;泛素连接酶Ring2在苯并(a)芘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变化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艳强;甲基叔丁基醚单一及与镉复合对蚯蚓生理指标和DNA损伤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许时丽;依达拉奉对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和NF-κB水平影响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7 骆慧惠;4E-BP1在电离辐射诱发DNA损伤应激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8 李静;TIPE2介导的DNA损伤反应在HCV致癌过程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5年

9 张飞;铬、镍、锰作业工人的DNA损伤和褪黑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凯德丽艳·阿布都外力(Kadirya abduwali);叶酸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致哈萨克族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25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25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