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I介质快速扫描法计算qP走时及微震震源和各向异性参数联合反演
本文选题:TTI 切入点:反演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在地球物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垂向对称轴薄层各向同性的VTI模型和倾斜对称轴的TTI模型。在VTI和TTI模型中,相速度和群速度都随着角度而变化,对于准确快速计算走时有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了努力:1.2D和3D的快速扫描法计算TTI介质中qP波的走时。传统计算各向同性介质中P波走时的方法在扩展到VTI和TTI时候,会面临很大的挑战:1)相速度和群速度的不一致性会导致传统方法破坏时间因果性条件;2)当介质变得复杂以后,如何保证得到的走时是时间最小的。我们提出的新型快速扫描法(FSM)通过解析的求解一元四次方程(程函方程),得到可能的走时信息,再通过验证因果性条件来判断走时是否满足因果关系。如此我们很好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再配合Gauss-Seidel迭代来更新走时,如果迭代次数充足,走时就趋于稳定,这保证了走时是最小的。2.在层状VTI介质中,联合反演微震震源位置和各向异性参数。在微震监测中,得到可靠的速度模型和震源位置有利于扩大油气产量。本文提出一种联合微震震源位置和各向异性参数的反演方法。在计算走时方面,我们用了水平慢度打靶法,Snell公式隐式地包含在打靶过程中。同时走时对Thomsen参数的导数,也是基于慢度求的,这使得推导过程简单明了。本文通过模拟数据对联合反演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并将此方法应用到了实际的地震资料中。
[Abstract]:The anisotropic velocity model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geophysics, especially the representative VTI model vertical axis of symmetry thin isotropic and tilted symmetry TTI model. In the VTI and TTI model, phase velocity and group velocity changes with the angle, for rapid and accurate calculation time greatly the challenge,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to make travel time calculation of qP wave in TTI media 1.2D fast scanning method and 3D method.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of travel time of P wave in isotropic media to VTI and TTI in the expansion, will face a lot of challenges: 1) the inconsistency of phase velocity and group velocit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ill lead to the failure time causality condition; 2) when the medium becomes complicated, how to guarantee the travel time is the minimum time. We propose a new fast scanning method (FSM) by analyzing the solving equation of four degree ( Eikonal equation), obtain the possible traveltime information, then verify the causality condition to judge whether meet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So when we solve the first problem, coupled with the Gauss-Seidel iteration to update time, if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is sufficient, as it tends to be stable, to ensure that the travel time is the smallest.2. in layer in VTI medium, the joint inversion of seismic source location and anisotropic parameters. I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velocity model and reliable source lo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expansion of oil and gas produ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joint inversion method of seismic source location and anisotropic parameter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ravel time, we use the slowness shooting method. The Snell formula is implicitly included in the target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parameters of Thomsen derivative, is also based on slowness request, which makes the derivation process is simple. This paper intends to through the data model The reliability of the joint inversion is studied, and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actual seismic dat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力 ,王华;岩性约束条件下重磁数据的联合反演[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5期
2 魏宝君;;井间电磁场的一维、二维联合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3 夏吉庄,李云平,阎汉杰,林治模;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技术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5期
4 邬世英;王延江;李莉;胡加山;冯国志;阎汉杰;;支持向量机在重震联合反演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5 于鹏;戴明刚;王家林;吴健生;;密度和速度随机分布共网格模型的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6 张朝玉;许才军;;具有自适应权比的大地测量联合反演序贯算法及其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10期
7 关小平,,黄嘉正;谈重震联合反演问题[J];物探与化探;1994年06期
8 Miguel Bosch ,陈伟;岩性约束重磁资料联合反演[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02期
9 阎汉杰;;重磁联合反演电震界面的统计建模技术[J];油气地球物理;2003年01期
10 王震;刁博;;江汉盆地应城—监利剖面重震联合反演[J];现代地质;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雄;;地震-重力联合反演——不同的实现方式[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2 谭海平;徐宝慈;李春华;金成志;薛维志;;人机交互联合反演及其在盆地模拟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雄;;地震-重力联合反演——不同方式的实现与对比[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4 李媛媛;刘天佑;;井约束重力地震资料联合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黎益仕;殷秀华;刘占坡;;重磁对应分析和联合反演在塔里木东部剖面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陈晓;何伟;张罗磊;于鹏;王家林;吴健生;;重磁震联合反演在琼东南盆地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冯锐;陶裕录;;地震-重力联合反演[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黄锡柳;;物探异常广义逆联合反演的方法与应用[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许才军;王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反演研究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场[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10 刘家琦;傅有升;杨炜;唐永福;匡正;刘维林;;深浅三侧向联合反演的方法研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涛;磁法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二维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韩松;TTI介质快速扫描法计算qP走时及微震震源和各向异性参数联合反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朴英哲;多重地球物理数据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学庆;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李爽;大地测量联合反演的模式及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过仲阳;环境演变中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于常青;鄂北地区储层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陈伟文;中等强度地震的震源参数联合反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陈晓红;基于交叉梯度函数的重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飞;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重力、磁法和电阻率法二维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付少帅;基于交叉梯度的重磁和大地电磁三维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朱德朋;磁法与大地电磁法数据二维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磊;基于岩石物性约束的MT与重力二维正则化联合反演[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5 别康;双侧向与双感应联合反演地层真电阻率算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6 高家乙;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速度与密度结构的地震波走时与重力异常联合反演[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7 吴凌根;重震联合界面反演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8 陈向新;基于伽马—磁共振联合反演的薄层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显娜;多属性联合反演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张昒哲;重磁电震二维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32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3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