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粘类芽孢杆菌SC2形态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多粘类芽孢杆菌 切入点:基因组重测序 出处:《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是杆状、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多分离自植物根际土壤。近年来,由于其显著的植物促生功效和抑菌效果,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多粘类芽孢杆菌能产生多种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拮抗物质,如多粘菌素(polymyxin)、环杆菌素(circulin)、乔利肽菌素(jolipeptin)、多肽菌素(polypeptins)、谷缬菌素(gatavalin)和杀镰孢菌素(fusaricidins)等多种抗生素,而且由于某些抗生素的合成方式属于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NRPS)合成的,这更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分离出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命名为SC2。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均有显著抑菌效果。然而,在实验室培养环境下,SC2菌株的菌落形态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稳定性。研究发现,SC2-M1和SC2-M2是分离自SC2连续培养过程中的两个自发突变株。与野生株SC2相比,SC2-M1和SC2-M2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三者在产孢能力、鞭毛及运动性、菌落形态、多糖合成、拮抗能力、生物膜形成、营养物质利用能力及生长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的方法,获得了更全面的基因组差异和转录组差异信息。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显示,与SC2相比,SC2-M1基因组上共发生了14处变异,包括10处SNV,3处Indel和1处SV;SC2-M2基因组上共发生了9处变异,包括7处SNV和2处Indel。对基因编码区内的变异分析发现,直接涉及芽孢形成的基因只有发生在染色体3383926位置处spo0A的632位置GA的单核苷酸突变。该突变导致了Spo0A蛋白的211Arg替换为211His。spo0A是芽孢形成过程中起始阶段的关键调节基因。通过对多种产芽孢菌株中Spo0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211Arg是高度保守性的,参与了Spo0A蛋白HTH结构域与DNA靶序列的结合作用。对三株菌的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SC2-M1和SC2-M2中涉及芽孢形成的基因表达水平大幅下调,尤其是受到Spo0A直接调控的spoIIAA、spoIIAB、spoIIE、sigE和sigF都表现出明显下调;然而,涉及芽孢形成初期的基因,包括spo0A在内的磷酸传递中继系统的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未显示明显差异。据此推测Spo0A的211Arg替换引起其调控功能失活是导致芽孢形成受阻的关键原因。分别在SC2-M1和SC2-M2中进行了spo0A的功能回补实验。利用自杀质粒介导的DNA同源重组系统将Spo0A突变的211His重新恢复至野生型211Arg;同时,在SC2-M2中又将211His分别替换为211Asp和211Ala,观察重组菌株的芽孢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只有当211位置为Arg时,SC2-M2的产孢能力才得以恢复。本实验不仅证实了多粘类芽孢杆菌SC2菌株产孢能力的丧失是由基因组中spo0A基因632位置发生GA点突变引起的,而且进一步证明了Spo0A蛋白211Arg对其功能的必需性。除spo0A基因的变异直接影响突变株的芽孢形成差异以外,对两突变株上的其他突变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有可能影响如鞭毛和运动性、胞外多糖合成、杀镰孢菌素合成水平等方面的关键基因,全面的阐述了突变菌株与野生株的表型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组的变异引起的。揭示芽孢形成分子机制不仅是基本的生物学问题,而且对于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研究为多粘类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的生理过程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背景信息,获得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对进一步开展多粘类芽孢杆菌SC2菌株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花;芽孢杆菌的应用研究及进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张华勇,李振高;土壤芽孢杆菌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J];土壤;2001年02期
3 于雅琼;陈红艳;李平兰;周伟;;不同生境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性检测[J];食品科学;2007年07期
4 刘国红;刘波;林乃铨;林营志;;芽孢杆菌的系统进化及其属分类学特征[J];福建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5 刘国红;林乃铨;林营志;刘波;;芽孢杆菌分类与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08年01期
6 余云彦;刘彦隆;徐龙;李校X;;从野芷湖中分离与筛选低温净水芽孢杆菌[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王刘庆;王秋影;廖美德;;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特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1期
8 刘世珍;;Applied Microbiology公司在重组芽孢杆菌方面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1988年07期
9 谢新东,陈济琛,,林新坚,郑时利,刘中柱;一株芽孢杆菌产生脲酶条件及脲酶提取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6年02期
10 陈小煌;李自然;黄小云;叶秀云;刘波;林娟;;多粘类芽孢杆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红;林乃铨;林营志;刘波;;芽孢杆菌分类与应用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国红;刘波;林乃铨;林营志;;芽孢杆菌的系统进化及其属分类学特征[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忠梅;王琦;梅汝鸿;;植物内生芽孢杆菌作用机理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宁华;孙群;杨志荣;;对滇池中具有溶藻能力的芽孢杆菌初探[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桂君;尚宏忠;;生防菌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拮抗性实验[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潘康成;冯兴;崔恒敏;张亚兰;赵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口服枯草芽孢杆菌后肠道芽孢杆菌数量变化[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石明旺;李央央;;一株芽孢杆菌的生防效果研究[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梅影;戴顺英;彭可凡;;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的重组质粒向其他芽孢杆菌的转移[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9 王勇军;王慧敏;齐俊生;王琦;梅汝鸿;;芽孢杆菌基因缺失体系的建立[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罗远婵;张道敬;魏鸿刚;李淑兰;沈国敏;李元广;;多粘类芽孢杆菌农用活性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芳 编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快速传播[N];北京科技报;2013年
2 潘康成邋杨汉博;饲用芽孢菌作用机理的研究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3 记者 高建进;我国发现地球微生物新种:兵马俑芽孢杆菌[N];光明日报;2014年
4 记者王俊鸣;美发现抗病毒孢子的人体抗体[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跃;海洋源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侯晓阳;多粘类芽孢杆菌SC2形态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伟舵;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生防芽孢杆菌菌株筛选及芽孢杆菌处理后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汪洋;芽孢杆菌染色体编辑系统构建及三种抗真菌物质合成的遗传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焦凌霞;DnaK基因调控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嗜酸耐热生理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伟;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拮抗菌株的筛选及TasA基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张振华;生防多粘芽孢杆菌SQR-21的定殖与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黄琴;芽孢杆菌影响Caco-2、RAW264.7细胞及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丁延芹;固氮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glnB基因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龚萌;芽孢杆菌PY-1的菌种鉴定及其抗真菌产物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和结构鉴定[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影;益生芽孢杆菌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2 李继兵;五株芽孢杆菌新种的分离纯化及其鉴定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超;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与铀、铬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若岚;乌鸡源芽孢杆菌与中草药配伍对乌鸡生长性能与免疫性能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胡宝翠;猪源益生性芽孢杆菌的筛选与抑菌活性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崔荣强;海洋生境芽孢杆菌对植物的多功能作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若男;基于FT-IR/NIR技术的脂环酸芽孢杆菌分类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程园园;苜蓿根际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边;类芽孢杆菌YS-1抑制柑橘采后青霉病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刘国红;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及其相关属的分类系统演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37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3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