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瓶霉属、链丝孢属、杯梗孢属等煤污病相关属系统学及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02:02

  本文选题:煤污病 切入点:芭蕉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煤污病(Sooty blotch and flyspeck,SBFS)是一类发生在世界上高温高湿地区的病害。煤污病菌寄主范围广泛,包含多种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它们寄生于寄主表面,使植物表面布满菌丝层或者黑点,严重影响植物的观赏性及商品价值,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煤污病的病原菌种类丰富多样,至今发现的病原菌涉及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三十多个属。本研究通过单基因联合多基因(ITS、LSU、TEF、TUB2、RPB1、ACT)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对真菌实验室多年研究中积累与煤污病有关的接瓶霉属(Zygophiala)、杯梗孢属(Cyphellophora)、链丝孢属(Scleroramularia)等7个属相关菌株及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三省芭蕉上采集分离的煤污病菌株,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及多样性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煤污病相关属种类。同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对煤污病代表病原菌威斯康辛接瓶霉(Z.wisconsinensis)在苹果果实表面的侵染扩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明确了煤污病菌在寄主表面的侵染定殖过程和蝇粪状症状类型形成原因,并发现了该类病原菌在田间侵染、传播特性,为煤污病发生、流行和防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接瓶霉属(Zygophiala)、杯梗孢属(Cyphellophora)、链丝孢属(Scleroramularia)等7个属相关菌株分类研究共鉴定出相关种类28种,发现新种17个,厘定新组合1个。其中接瓶霉属(Zygophiala)新种5个:帝国接瓶霉(Z.emperorae)、三叶接瓶霉(Z.trispora)、芭蕉接瓶霉(Z.musae)、不均接瓶霉(Z.inaequalis)、长孢接瓶霉(Z.longspora)和1个新组合仁果接瓶霉(Z.pomi);杯梗孢属(Cyphellophora)新种3个:毛竹杯梗孢(C.phyllostachysdis)、菠萝蜜杯梗孢(C.artocarpi)和芭蕉杯梗孢(C.musae);链丝孢属(Scleroramularia)4个新种:芭蕉链丝孢(S.musae)、稀隔链丝孢(S.pauciseptata)、三亚链丝孢(S.sanyaensis)和蠕虫链丝孢(S.vermispora);枝氯霉属(Ramichloridium)新种2个:广西枝氯霉(R.guangxiensis),南宁枝氯霉(R.nanensis);赭霉属(Ochroconis)新种1个:对称赭霉(O.symmetrica);月盾霉属(Peltaster)新种1个:微小月盾霉(P.micro);平脐疣孢属(Zasmidium)新种1个:双型平脐疣孢(Z.dimorphae)。2.对接u霉属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建议在分生孢子梗长度、顶细胞大小、产孢细胞大小、隔膜数和分生孢子大小等特征基础上,将分生孢子脐点的宽度、“S”型分生孢子梗的大小和产孢细胞上产孢点的数目等特征作为接瓶霉属种级分类形态学标准。3.发现核糖体转录间隔区二级结构对杯梗孢属分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4.多样性分析发现,接瓶霉属在中国具有丰富的种群和寄主多样性。世界上共有接瓶霉种类13个,其中9个在中国有分布,6个类群是中国所特有的。威斯康辛接瓶霉(Z.wisconsinensis)和帝国接瓶霉(Z.emperorae)是中国接瓶霉的优势种群,美国和部分欧洲地区接瓶霉的优势种Zygophiala pomi在中国却并未发现。接瓶霉属在中国分布非常广泛,在中国的南北方均有分布。其寄主也非常广泛,除之前研究所报道的苹果、梨、李等蔷薇科果实寄主外,本研究发现山楂、木瓜、芭蕉、柿子也可以做为接瓶霉的寄主。交叉接种实验显示,芭蕉上分离得到的长孢接瓶霉(Z.longspora)可以在苹果上产生煤污病症状,是苹果的潜在寄主。5.广东、海南、广西三省气候温暖潮湿,是煤污病的高发区,也是中国芭蕉的主产区,芭蕉煤污病的发生非常广泛。本研究共采集芭蕉标本817份,分离得到307株纯菌株,其中153株为产孢菌株,经系统分类及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链丝孢属为优势类群,占26.1%,其次为月盾霉属,占20.9%。接瓶霉属和杯梗孢属,仅各占3%。6.蝇粪症状为煤污病的一种典型症状类型,通过扫描电镜技术系统观察发现:威斯康辛接瓶霉(Z.wisconsinensis)在寄主表面扩展中,首先形成菌丝,通过菌丝的相互缠绕形成类菌核体(sclerotium-like body),随着类菌核体的不断发育,类菌核体之间的菌丝逐渐消解,最后彻底消解,从而形成独立的蝇粪点症状。同时还发现,在菌丝的扩展中,在菌丝上可以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释放,随着菌丝的逐渐消解,也逐渐断裂、消解,并最终消失。本研究首次明确了蝇粪病症状的形成过程,发现接u霉属真菌具有田间再侵染特性,为该类病原菌的流行学研究及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2.4


本文编号:1641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41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