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人为沙尘气溶胶探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5 20:42

  本文关键词: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人为沙尘气溶胶探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5年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人为沙尘气溶胶探测研究

刘晶晶  

【摘要】:云和气溶胶的辐射效应是气候系统中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沙尘气溶胶作为主要的气溶胶类型在全球能量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准确区分大气中的云和沙尘气溶胶对于减小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大多将沙尘简单的当作自然气溶胶,关于人为沙尘方面的观测研究非常缺乏,其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辐射强迫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更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迫切需要相关观测资料和识别方法来改进对人为沙尘的认识。近年来,星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先进的主动遥感仪器,具有时空分辨率高,能够实现全球覆盖以及垂直方向探测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以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为主要研究手段,系统开展了识别人为沙尘气溶胶的相关研究工作:(1)验证CALIPSO卫星沙尘气溶胶识别的准确性。将CALIPSO, CloudSat以及MODIS卫星联合观测的结果作为标准,对比分析结合主被动遥感方法,CALIPSO第三版以及第二版中云和气溶胶的分类算法(分别为CLIM,V3-CAD, V2-CAD)对2007年春季撒哈拉地区云和沙尘气溶胶的识别情况。发现三种方法总的误判率分别为1.16%,2.01%和16.39%。其中,CLIM方法总的沙尘误判率为2.45%,低于V3-CAD方法4.18%,同时低于V2-CAD方法16.58%。因此,不管是总的误判率还是沙尘的误判率,CLIM方法的误判率都是最低的,其次是V3-CAD方法,说明V3-CAD方法在V2-CAD方法的基础上对云和气溶胶的分类有很大的改进。该结果有助于我们验证和评估之前利用V2-CAD数据进行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我们后面章节中使用V3-CAD数据中的沙尘气溶胶类型来识别人为沙尘气溶胶提供了理论支持。(2)利用CALIPSO卫星计算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边界层高度。一般来说,来自于沙漠的沙尘传输一般发生在边界层之上,而人为沙尘气溶胶通过局地湍流、风速等在边界层之内活动。因此,准确反演边界层高度是区分人为沙尘和自然沙尘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改进了最大标准差方法,利用CALIPSO卫星观测的532nm消光后向散射来反演边界层高度,并获得了中国地区边界层高度的季节性分布(仅云量小于5%的情况被反演)。利用兰州大学SACOL站点地面激光雷达反演的边界层高度进行验证,CALIPSO卫星反演的边界层高度与地面激光雷达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73,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中国地区边界层高度的高值区全年集中在青藏高原和沿海地区,而低值区主要出现在柴达木盆地和冬季的东北部地区。此外,本文对比评估了在不用地表类型下CALIPSO与ECM WF反演的边界层高度数据。结果表明:在草地和裸露的地表下,ECMWF反演的边界层高度高于CALIPSO, 而ECMWF的低估主要集中在水面和森林地区的春夏季。(3)在上述两个研究工作基础之上提出人为沙尘识别方法。这种方法综合利用CALIPSO卫星获得的边界层高度、人为沙尘与自然沙尘后向散射以及退偏比等光学特性的差异、MODIS地表类型等依据来识别人为沙尘气溶胶的新方法,从而获得了全球人为沙尘的分布及其在全球总沙尘中所占的比例,确定了人为沙尘和自然沙尘区域排放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人为沙尘占全球陆地沙尘排放总量的24.8%,其中52.5%来自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其中,中国东部和印度地区的人为沙尘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区域。印度地区年平均人为沙尘柱含量最高,而北美地区最小。中国东部地区以人类活动产生的沙尘气溶胶为主,人为沙尘贡献高达91.8%,非洲地区人为沙尘(56.8%)和自然沙尘贡献相当。本文对人为沙尘的识别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为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1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宏;石广玉;李书严;李伟;王标;黄彦彬;;The Impacts of Optical Properties on Radiative Forcing Due to Dust Aerosol[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6年03期

2 王宏;石广玉;王标;李伟;李书严;赵天良;;中国沙漠沙尘气溶胶对沙漠源区及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辐射加热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7年03期

3 段婧;毛节泰;;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4 赵一鸣;江月松;张绪国;路小梅;;利用CALIPSO卫星数据对大气气溶胶的去偏振度特性分析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11期

5 张振州;蔡旭晖;宋宇;康凌;黄昕;李沁怡;;海南岛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6 王雨;傅云飞;;利用MODIS卫星资料对中国中东部和印度次大陆气溶胶特性的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年02期

7 张鹏;张兴赢;胡秀清;齐瑾;董超华;;2006年一次沙尘活动的卫星定量遥感和分析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年03期

8 罗敬宁,范一大,史培军,陆文杰,周俊华;多源遥感数据沙尘暴强度监测的信息可比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洁;全球主要沙尘源区分布及其沙尘气溶胶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王宝庆;;黑碳对气候的影响和中国黑碳减排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5期

2 郑小波;罗宇翔;赵天良;陈娟;康为民;;中国气溶胶分布的地理学和气候学特征[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3 邵龙义;李卫军;肖正辉;孙珍全;;The Mineralogy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Spring Dust Particles over Beijing[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8年03期

4 辛金元;杜吴鹏;王跃思;高庆先;王明星;;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ffected by a Strong Dust Storm over Central and Northern China[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0年03期

5 石广玉;王标;张华;赵剑琦;檀赛春;温天雪;;大气气溶胶的辐射与气候效应[J];大气科学;2008年04期

6 陈勇;陈德辉;王宏;安俊岭;;沙尘辐射效应对天气和沙尘输送影响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9年01期

7 许潇锋;邱金桓;牛生杰;;利用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日曝辐量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研究[J];大气科学;2009年02期

8 杨学胜;沈元芳;徐国强;;辐射方案对GRAPES全球模式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9年03期

9 吴蓬萍;韩志伟;;东亚地区硫酸盐气溶胶间接辐射和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1年03期

10 董超华;杨军;卢乃锰;杨忠东;施进明;张鹏;刘玉洁;蔡斌;;风云三号A星(FY-3A)的主要性能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hotometric measurements of spring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n dust and non-dust periods in China[A];“2010年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建平;肖克炎;陈勇;赵平;;中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应用研究进展[A];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3 刘志丽;张国平;马建文;;亚洲沙尘暴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以中国-日本合作研究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胡秀清;卢乃锰;张鹏;;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红外通道遥感监测中国沙尘暴[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邱玉珺;牛生杰;沈建国;;内蒙古近地面PM 10分布特征[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6 陈霞;魏文寿;刘明哲;;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的加热效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7 许潇锋;邱金桓;牛生杰;;水平面直接辐射日曝辐量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8 杨威;季维春;晏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影响吉林省沙尘暴的动态监测及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9 刘明;陈来国;谢东海;林道征;赵明江;张毅强;孙家仁;;华南热带背景地区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变化特征与来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10 刘明;陈来国;谢东海;林道征;赵明江;张毅强;孙家仁;;华南热带背景地区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变化特征与来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立;典型种类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许潇锋;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金正润;中国和韩国沙尘天气过程与气溶胶物理特性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赵东;中国太阳能长期变化及计算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王天河;利用MFRSR反演西北混合相和沙尘云光学及物理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陈斌;利用卫星和AERONET观测资料对东亚地区吸收性气溶胶识别及其光学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7 王玲;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地基遥感反演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蔡宏珂;中国大陆东部和近海卷云—晴空大气过渡带的光学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闭建荣;西北地区气溶胶特征及其直接辐射强迫的观测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0 杨元建;夏季东亚季风区云和降水及气溶胶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婷婷;遥感影像辐射校正研究与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莹;缙云山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徐静;多源多尺度遥感土壤侵蚀对比分析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茆佳佳;华东地区气溶胶特性的MODIS资料反演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孙玲;中国近三十年气溶胶变化特征及与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尚博;利用Cloudsat对华北、江淮云垂直结构及降水云特征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何玉辉;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组成与来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李加恒;济南市PM_(10)污染特征及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余梓木;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颗粒物污染分布初步研究和探讨[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10 苏红梅;长江流域典型区域空气污染物的航空测量[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森,高尚玉,杨萍,陈怀顺;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若干问题——以藏西-藏北荒漠化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5年04期

2 钱胜利;李成才;张庆红;;东亚高空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及沙尘输送特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3期

3 张睿,蔡旭晖,宋宇;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及累积效应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张鑫;蔡旭晖;柴发合;;北京市秋季大气边界层结构与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孙司衡,郑新江;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减灾服务[J];测绘科学;2000年02期

6 叶笃正,丑纪范,刘纪远,张增祥,王一谋,周自江,鞠洪波,黄签;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7 刘蔚,冯起,王涛,张艳武,施建华;Physic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of Storm Dust and Dust Sediment in Northern China[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4年05期

8 申绍华;对流层气溶胶和云的大气辐射加热特征[J];大气科学;1991年06期

9 邱金桓,孙金辉;沙尘暴的光学遥感及分析[J];大气科学;1994年01期

10 沈志宝,魏丽;我国西北大气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J];大气科学;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校辰;气溶胶对暖云影响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兴涛;;中国沙尘气溶胶研究新进展[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2 宿兴涛;王汉杰;;近10年东亚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与起尘通量的数值研究[J];高原气象;2012年03期

3 肖辉,GregoryR.Carmichael;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影响硫酸盐形成的模式评估[J];大气科学;1998年03期

4 王明星,张仁健,浦一芬;中国气溶胶研究近况(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年04期

5 吴涧,蒋维楣,王卫国,姚克亚,袁仁民;我国春季大气沙尘气溶胶分布和短波辐射效应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高庆先,任阵海,李占青,普布次人;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表辐射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4年05期

7 赵伟;刘红年;吴涧;;中国春季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及对气候影响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康凤琴;银燕;张逸轩;;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2009年06期

9 刘毅,周明煜;北京及近中国海春季沙尘气溶胶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10 刘新春;钟玉婷;彭艳梅;何清;;近10a中国沙尘气溶胶研究进展[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振兴;李丽珍;李沐柯;游建昌;曹军骥;李旭祥;;前处理方法对沙尘气溶胶样品矿物实验结果的影响[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曹贤洁;张镭;周碧;鲍婧;史晋森;闭建荣;;利用激光雷达观测研究兰州沙尘气溶胶辐射特性[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康凤琴;;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4 刘立超;王涛;李新荣;周茅先;矢吹贞代;柳泽文孝;;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尘气溶胶主要化学组分特征[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5 黄建平;付强;苏婧;汤强;王文彩;李玥;;沙尘气溶胶对西北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李刚;石广玉;;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参量的一些初步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赵伟;刘红年;;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朱帅;Tim Butler;Rolf Sander;马建中;Mark G.Lawrence;;污染区域沙尘气溶胶对对流层光化学的影响:北京超大城市个例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9 陈霞;魏文寿;刘明哲;;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的加热效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10 司瑶冰;李云鹏;高涛;;激光雷达监测沙尘气溶胶垂直变化特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晶晶;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人为沙尘气溶胶探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文彩;沙尘气溶胶的传输和气候效应的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葛觐铭;西北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反演与沙尘暴的卫星监测[D];兰州大学;2010年

4 牛生杰;沙尘气溶胶微结构及其对降水影响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5 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李娟;中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理化特性、来源、长途传输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阳;格尔木地区沙尘气溶胶理化特征及其来源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建慧;全球主要沙尘源区分布及沙尘气溶胶半球传输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3 陈进华;沙尘气溶胶粒子短波辐射效应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孔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007年春夏季辐射及沙尘气溶胶特征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熊洁;全球主要沙尘源区分布及其沙尘气溶胶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6 顾宇丹;沙尘气溶胶瞬时谱演变特征及拟合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郭瑞;中国戈壁沙尘气溶胶的表征、识别、长途传输及其对下游区域环境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8 赵树云;利用耦合系统BCC_AGCM2.0.1_CAM模拟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刘菲;沙尘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初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凌肖露;沙尘气溶胶对中国半干旱区近地层气象要素影响的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人为沙尘气溶胶探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5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