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9 09:07

  本文关键词:低温永磁波荡器永磁体磁特性与样机磁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5年

低温永磁波荡器永磁体磁特性与样机磁场研究

何永周  

【摘要】:本论文主要是关于钕(镨)铁硼永磁体应用于同步辐射光源低温永磁波荡器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钕(镨)铁硼永磁体的设计与制备、常温至低温磁特性、Halbach磁路五周期CPMU20永磁组件退磁场、80周期CPMU20样机磁场等。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先简单介绍了同步辐射特点及上海光源概况。然后重点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插入件特别是波荡器技术状况,如发展过程、磁结构、辐射特征、磁场性能、磁场设计、永磁体与软铁等。最后介绍了低温永磁波荡器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科学与技术意义,,并给出了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总体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为应用磁学基本原理,先总结了永磁体应用磁学三个经典物理基础:磁自发磁化及交换作用、磁各向异性及磁致伸缩、永磁体的退磁场。然后重点介绍了超强钕(镨)铁硼永磁体的物质相、成分、磁性能参数、微结构、设计及制备原理。最后总结了单晶体稀土永磁体三个典型低温磁特性:磁极化强度、磁各向异性、自旋再取向。 第三章为永磁体制备情况,先重点研究了低温永磁波荡器镨铁硼永磁体的制备方法,比较了镨铁硼P42H与P46H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微结构、磁性能、取向度等差异。然后简单介绍了钕铁硼N48H制备情况,并研究了N48H永磁体镀层真空性能。 第四章为永磁体磁特性,先重点研究了国产多晶永磁体N50M、N48H、P42H、P46H等低温磁特性测试方法及其变化规律。然后介绍了大块永磁体低温磁矩测量系统及N48H低温磁矩测量情况。 第五章为永磁体组件退磁场及磁场,先通过编制的Radia计算程序代码,研究了五周期Halbach磁路永磁体组件退磁场变化规律、永磁体工作点、不可逆退磁实验验证等情况。然后研究了上海光源首台基于钕铁硼N48H低温永磁波荡器实验样机CPMU20永磁体设计及低温磁场变化规律。 论文研究工作为上海光源及我国同步辐射低温永磁波荡器的工程实用化奠定了部分技术基础,也为其他行业如空间、科研、医疗等类似低温永磁装置的设计与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273;TN7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占勇,谷南驹,刘金芳;烧结NdFeB永磁材料取向度的定量计算(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2 石才土,景毓辉,李大仕,陈绩,王莫托,彭全岭,潘惠宝,盛树刚,曹云;第一台真空内扭摆磁铁的设计与研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06期

3 何永周;周巧根;张继东;;Sm_2Co_(17) magnet blocks for the in-vacuum undulators (IVU20) at the SSRF[J];中国物理C;2011年04期

4 贾启卡;合肥同步辐射光源波动器UD-1物理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6期

5 何永周;张继东;周巧根;钱珍梅;黎阳;;上海光源首批波荡器永磁块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7期

6 陈念;何永周;任芳林;钱珍梅;张继东;;2维全自动亥姆霍兹线圈磁块测量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8期

7 何永周;周巧根;;上海光源真空波荡器Sm_2Co_(17)永磁铁的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梦瑜;;超细六角铁酸钡的分散与磁场下成型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倩;焦清介;宣兆龙;李天鹏;俞卫博;;碳纳米管/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制备及其8mm波衰减性能[J];兵工学报;2011年12期

3 宋博宇;闫宏伟;刘翠兰;;LaFe_(11.9-X)Co_xSi_(1.1)B_(0.25)系列合金的磁热效应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武小钢;;温敏磁性防伪油墨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鲍丙豪,赵湛;MnZnFeO体环形磁芯微电流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6 刘京诚;任小宇;陈小强;李彦刚;;基于光纤F-P传感器变压器铁心在线监测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5期

7 丁世敬;赵跃智;葛德彪;;电磁屏蔽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4期

8 朱丹阳,高润生,甄良,吕良星,孙学银;Fe-Cr-Co永磁合金的磁性能稳定性[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02期

9 谭伟石;蔡宏灵;吴小山;;同步辐射光源简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晓冬;王晓文;高福平;赵凌云;唐劲天;;微纳米磁性材料在肿瘤磁感应热疗中的应用[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将伟;许卫东;杨燚;唐东明;张豹山;陆怀先;;谐振腔方法测量金属磁性薄膜复磁导率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案[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2 程利;孙晓刚;高明;;电磁屏蔽硅橡胶研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3 李宝忠;何金良;周辉;程引会;马良;吴伟;李进玺;;电磁脉冲在传输线上激励电流规律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才明;;用示波器测量铁磁材料的居里温度[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肖琼;;真空内扭摆磁铁的内真空盒对高次模发热的抑制作用[A];真空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建强;;同步辐射XAFS技术在无机化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范雪波;林俊;刘卫;王广华;姚剑;曾友石;黄豫;赵屹东;郭智;李燕;;大气颗粒物中碳官能团组分的NEXAFS分析[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8 陈明;刘俊男;刘腾飞;薛松;;上海光源光束线真空系统[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贾小武;吴艳;彭光怀;胡乔生;;粉末粒度和烧结工艺对烧结型钕铁硼磁材磁学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C];2014年

10 陈明;刘俊男;刘腾飞;黄化岩;薛松;;上海光源光束线真空系统[A];中国真空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轶瑞;铁磁类材料若干多场耦合行为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贺胜男;真空紫外同步辐射Seya-Namioka单色仪的多层膜光栅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田生科;超积累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重金属(Zn/Cd/Pb)的解毒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吴连斌;有机硅/噻唑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峥;磁致伸缩直线位移传感器弹性波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袁涛;正庚烷、异辛烷热解和预混火焰的实验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唐小锋;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速度成像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中亮;大曲率弧矢聚焦双晶单色器及多层膜单色器相关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张波;真空室内壁镀TiZrV吸气剂薄膜的工艺及薄膜相关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刘柏林;FeCo基纳米磁性薄膜材料的微波损耗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盼;地下磁导航系统的磁源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万贺;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聚辛基芴薄膜的微结构及其对相应光电性能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白莎莎;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聚乙烯薄膜的结晶分布[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文汇;电磁冲击器电磁场仿真与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辉;尖晶石型NiCuZn铁氧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小兵;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微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恒大;基于LabVIEW的漏磁检测系统设计[D];西北大学;2011年

8 白雪;化学辅助高能球磨制备SmCo_5纳米粒子、纳米薄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振华;车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向晖;FePt基薄膜的结构与磁性[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根旺;谷立新;贾启卡;樊志琴;;用于永磁体测量系统的亥姆霍兹线圈的原理及设计[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7年04期

2 张璐;曾龙;谭熠;谢丽风;高喆;王文浩;;SUNIST装置中磁探针出气率测量[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0年03期

3 陈念,张鹏飞,李格,徐宏亮,李煜辉,张善才,蔡根旺,何多慧;波荡器磁场误差对其自发辐射的影响模拟研究[J];核技术;2005年04期

4 陆杰;周巧根;王宏飞;;上海光源真空内波荡器积分场垫补中模拟退火算法的应用[J];核技术;2010年08期

5 张深根,于敦波,应启明,姚国庆;高性能烧结NdFeB生产关键技术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1年02期

6 刘茂三;石才土;陈仁怀;;永磁波动磁铁的二维场形分析及其优化[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4年01期

7 彭全岭,孙建,赵光远,石才土;亥姆霍兹线圈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及程序设计[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年09期

8 周巧根,戴志敏,徐洪杰;可变椭圆极化波荡器相干太赫兹辐射的模拟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07期

9 王培玮,石才土,孙建;混合型插入件的三维场形分析和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05期

10 何永周;周巧根;张继东;;Sm_2Co_(17) magnet blocks for the in-vacuum undulators (IVU20) at the SSRF[J];中国物理C;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英 ,孙克;塑料钡永磁体的研制取得进展[J];物理;1985年11期

2 ;日本公司扩大永磁体生产量[J];金属功能材料;1994年03期

3 苟晓凡,杨勇,郑晓静;矩形永磁体磁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4年03期

4 何永周;;永磁体外部磁场的不均匀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08期

5 李子芳;永磁体等效磁矩的测量[J];大学物理实验;1994年02期

6 刘荣明;;纳米技术与永磁体[J];百科知识;2012年09期

7 岑夫子;;好磁铁是“乌合之众”[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10期

8 顾菡珍,黄强,叶于浦;SmCo_5性质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3年23期

9 李德清;;无外漏阀门——超强永磁体在阀门上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34期

10 詹亚萍;纳米晶永磁体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电工合金;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福强;孙爱芝;关媛媛;陈云志;;开放磁路下永磁体外磁场磁性能的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增峰;谈萍;张晗亮;汤慧萍;刘海燕;黄瑜;;粘结永磁体发展现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徐克仁;李蔚;周慧颖;康玉红;;永磁体的开路剩磁及其临床意义[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励轲;陈立群;;矩形永磁体磁场中压电悬臂梁的动力学建模[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5 武海澄;杨仕友;李璟;;基于有限元法的MRI永磁体结构优化[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永磁体动力装置[A];中国改革创新先锋暨经济建设杰出人物风采[C];2012年

7 刘小平;柴立民;黄可淼;蒋伟;;新型黏结NdFeN永磁体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8 刘小平;柴立民;;新型粘结NdFeN永磁体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A];2004中国稀土永磁材料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刘小平;柴立民;;新型粘结NdFeN永磁体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阴生毅;张永清;陈光华;;MWECR-CVD系统新型磁场结构的研究[A];2004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吴晋娜;[N];科技日报;2012年

2 兴旺;[N];中国矿业报;2000年

3 全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4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市科技局;[N];包头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文洁 伏润之;[N];甘肃日报;2011年

7 厉锋;[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徐端哲;[N];中国工业报;2006年

9 记者  徐瑞哲;[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永周;低温永磁波荡器永磁体磁特性与样机磁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朱卫光;电动车辆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永磁体涡流损耗及温度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由佳欣;非线性永磁体分布参数模型及其在桥式磁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马俊;高温超导块材与永磁体组合形式对其磁悬浮力的影响规律及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勇;高温超导悬浮体面内移动时的静力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曹辉;磁道钉磁场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润石;矩形永磁体三维空间力场分布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臣;永磁体三维磁场测量分析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李娟;永磁体涡流损耗的有限元分析及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陈玉立;双永磁体波浪能量采集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唐贵杰;永磁体空间磁场测量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杨海军;电力电子高频功率磁元件永磁体预偏磁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7 刘宏娟;矩形永磁体三维磁场空间分布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8 李莹;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体退磁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9 朱敏;高温超导永磁体特性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李欢;多功能表面处理机关键部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低温永磁波荡器永磁体磁特性与样机磁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8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