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分布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00:27

  本文关键词:降雨入渗—重分布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降雨入渗—重分布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

豆红强  

【摘要】:准确预测预报滑坡和减少滑坡的危害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所关心的重要议题,其中降雨诱发滑坡的稳定分析更是滑坡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对降雨诱发滑坡这一现象开展了大量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目前有关降雨诱发滑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降雨期间边坡的稳定性,且多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来评估其稳定性而忽略土体参数的自身变异特性。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土质边坡分别从物理入渗模型和数值模型两个方面开展了雨水入渗-重分布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工作,并着重探讨了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及其趋势分量对边坡破坏概率的影响。本文主要开展工作及其相应的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经典Green-Ampt入渗模型分别针对均质土坡和双层土坡建立了相应的雨水入渗-重分布统一模型,并采用SEEP/W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1)原入渗雨水在基质吸力和自身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继续下渗,表现为湿润锋持续下移,坡体内原湿润区的体积含水率逐渐下降,但下降速率随雨水重分布持时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伴随着湿润锋的下移,斜坡体内深处的基质吸力在雨水重分布阶段继续丧失,此即从雨水重分布的角度上阐释了滑坡失稳滞后性的原因;(2)雨后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前期累积入渗量和雨水重分布持时,且边坡的安全系数随前期累积入渗量和雨水重分布持时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相较而言,前期累积入渗量是决定雨水重分布阶段边坡稳定性的最关键因素。 2.土体饱和渗透系数表现为天然的变异性且决定雨水入渗梯度,为此基于蒙特卡罗法提出了考虑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的边坡概率分析框架。其中,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定义了一个关于降雨强度、降雨持时的函数以实现降雨入渗过程中不同入渗边界的转换,以建立不同入渗边界下相应的入渗控制方程,并结合无限长边坡稳定模型建立了解析形式的极限状态函数。研究表明:(1)在常降雨条件下,边坡破坏概率随降雨持时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一个临界降雨持时区间使边坡破坏概率骤然上升;同时,在降雨初期,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较小的边坡表现为较小的破坏概率;随着降雨的持续,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较小的边坡开始表现为较大的破坏概率。变异系数的大小并不影响滑坡最可能的发生时间,但滑坡最可能发生时间所对应的最大概率却随变异系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边坡的破坏概率呈上升趋势,且滑坡最可能发生时间逐渐减小,但减速变缓,表明降雨强度直接决定滑坡的最可能发生时间;当降雨强度较低时,滑坡发生时间概率分布的有效区间相对较广,表明边坡在低雨强、长历时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发生滑坡破坏;(3)在给定降雨强度下,雨水重分布阶段的边坡破坏概率及其相应的滞后时长取决于前期降雨持时,并受变异系数大小的影响;(4)尽量避免采用平均安全系数来评价降雨诱发滑坡的稳定性。 3.以FLAC为平台,利用FISH语言基于局部平均法建立了表征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均值沿深度递减的一维非平稳随机场模型,并采用FLAC两相流模块模拟雨水的入渗过程,进而以蒙特卡罗法为框架,结合考虑正孔隙水压力的广义有效应力无限边坡稳定模型,探讨了饱和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及其趋势分量在不同降雨时刻下对边坡最危险滑裂面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边坡破坏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诱发浅层风化滑坡的最危险滑裂面并非总位于湿润锋处,而是有可能发生坡底基岩处。随着降雨持时的增加,边坡最危险滑裂面发生在坡底基岩处的概率逐渐降低。但当降雨持续时间足够大时,此时最危险滑裂面又必然发生在坡底;(2)饱和渗透系数趋势分量的变化系数△k对边坡临界滑裂面的分布有重要影响,且忽略饱和渗透系数趋势分量的影响将会低估边坡的破坏概率,使边坡设计趋于危险;(3)边坡临界滑裂面发生在坡底基岩处的概率随饱和渗透系数变异系数和相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一旦降雨持时足够长,临界滑裂面发生在坡底处的概率反而随变异系数和相关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相较于变异系数,相关距离对边坡临界滑裂面的分布和边坡破坏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剑明,刘礼领,殷坤龙,杜惠良,钮学新;浙江省滑坡灾害预警预报的降雨阀值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4期

2 黎桂香;;滑坡临界暴雨强度模型研究进展[J];广东水利水电;2010年08期

3 周中;傅鹤林;刘宝琛;谭捍华;罗强;龙万学;;堆积层滑坡野外模拟试验方案设计[J];公路;2006年01期

4 万力;蒋小伟;王旭升;;含水层的一种普遍规律:渗透系数随深度衰减[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5 沈珠江;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及其应用[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6 张卢明;何敏;郑明新;杨放仁;杨鹏飞;;降雨入渗对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7 常晓军;王德伟;唐业旗;;中国滑坡降雨试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振君;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模拟和土坡可靠度分析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世飞;于远忠;;某白灰厂滑坡变形机制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蒋少杰;;诱发池州滑坡的降水特征分析[J];安徽地质;2007年02期

3 邱文;;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梅娟;蔡涛;胡韶华;马丽征;莫爱勰;杜晓民;吕国华;祁建刚;李科;李作萍;;卢氏县地质灾害滑坡预报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5 高维英;李明;杜继稳;王雁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研究新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6 朱吉祥;张礼中;周小元;霍志斌;陆琰;王乾;蔡子昭;石磊;王伟;;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有效性周期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7 熊光赤,阮永芬,杨静;降雨与边坡稳定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8 龚壁卫;宋建平;周武华;;非饱和土的吸力测试与现场观测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9 唐胜传;杨伟;张昌林;;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地震破坏模式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家海;任佳;张顺斌;易鹏莹;;利用地下水水位对滑坡预警的分析及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吴宏伟;;边坡离心模型试验中的降雨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性膨胀土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崇武;刘忠玉;;降雨入渗时无限边坡的水平位移与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宗佶;乔建平;田宏岭;黄栋;王萌;;强震后降雨诱发条件下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报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蔡香玲;尹建章;姜晨光;;基于实测的基坑降水对周边土体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孙强;张晓科;李厚恩;;考虑水压效应的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8 李维朝;戴福初;李宏杰;许领;赵春宏;刘振波;;220kV盐津变电所开挖边坡变形机制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胡瑞林;谭儒蛟;崔芳鹏;丁恩保;魏欣;杨林;刘厚健;李凤亮;;青海省八大山滑坡的基本特征和稳定性初步评价[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叶天立;鲁晓兵;崔鹏;;降雨引起的坡体响应数值模拟[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本强;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及加固防渗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夏强;地下水不确定性问题的多模型分析方法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芮;基于PPA的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流速模型建立与计算[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日勖;抚顺西露天矿北帮滑坡监测预报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辉;降雨入渗对土石混填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于洋;深基坑支护与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吴胜军;红粘土路基水分运移规律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付强;红粘土路基水汽运移特性及防排水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彬;砂性土路堤内部含水率变化规律室内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红卫;陡倾顺层岩质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崔巍;变权组合方法在滑坡预测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黄福明;降雨入渗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张德成;丁家坟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红晓;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高速远程崩滑流事件多因素复合约束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尚毅,时卫民,郑颖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方建瑞;许文达;谢秀栋;;基于FEM-ANN-MCS法的边坡工程可靠度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3 叶海林;顾宏伟;刘东升;;基于动态规划和随机有限元的边坡可靠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4 庞小朝,周小文,温庆博,介玉新;随机场的模拟及其在堤坡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4期

5 龚壁卫,C.W.W.NG,包承纲,詹良通,袁俊平;膨胀土渠坡降雨入渗现场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S1期

6 饶锡保,陈云,曾玲;膨胀土渠道边坡稳定性离心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S1期

7 李青云;程展林;龚壁卫;郭熙灵;包承纲;;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岩)地段渠道破坏机理和处理技术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1期

8 程永辉;李青云;龚壁卫;周正兵;吴宏伟;;膨胀土渠坡处理效果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1期

9 邢建民;堆积层滑坡与降雨关系浅析[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蒋承菘;中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工作[J];中国地质;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媛;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刘艳章;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3 田宏岭;降雨滑坡预警平台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4 吴振君;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模拟和土坡可靠度分析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彦,胡厚田,时延兵;类土质边坡研究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2 罗长虹;丁威;李顺群;陈光;;土质边坡稳定性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3 崔凯;谌文武;韩文峰;梁收运;张景科;;多元层状陡立土质边坡差异性风蚀效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4 潘健;蔡红超;;类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朱姣利;;类土质边坡的基本特性的探讨[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10年01期

6 张坤;胡新丽;李长冬;;强震作用下多层土质边坡破坏规律与变形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1期

7 左雅娅;冯文凯;;土质边坡震裂机制物理模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1期

8 王先;刘小伟;张树伟;;降水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J];现代矿业;2012年02期

9 房营光;土质边坡失稳的突变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4年04期

10 赵晓彦;;类土质边坡特性及其锚固设计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东东;李凌;;降雨诱发土质边坡破坏的高效无网格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凌;王东东;;降雨诱发土质边坡破坏的高效无网格仿真分析[A];2009年度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丁党鹏;游丰;刘宁;吝哲峰;冯警卫;;可靠性分析在土质边坡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贾瑞珍;金宗斌;;高土质边坡(预锚加固)稳定性的可靠技术[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孙雄;张立;胡长友;;土质边坡滑移面(带)的确定及参数的选取[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6 王根龙;伍法权;张军慧;刘建有;刘彤;;变形体条件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国伟;严武文;卢娜;朱大鹏;;地下水位变动对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建强;马宗源;;基于Monte Carlo方法计算土质边坡极限荷载上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捍华;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赵晓彦;类土质边坡特性及其锚固设计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葛琪;基于冻融界面强度损伤的季冻区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姜屏;基于位移实时监测的季节冰冻区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崔凯;多元层状陡立土质边坡差异性风蚀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豆红强;降雨入渗—重分布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亮;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工程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凌;暴雨条件下土质边坡大变形损伤破坏的高效无网格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3 叶自钊;基于蠕变特性土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舒苏荀;基于有限元的土质边坡随机可靠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严珺凡;基于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的土质边坡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张显坤;类土质边坡破坏的链式机理及对策跟踪[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范汉秀;土质边坡地震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肖幼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对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汪中杰;基于灰色理论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阳琳;水位骤降情况下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降雨入渗—重分布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77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