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酚酸和薯蓣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丹参酚酸和薯蓣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的挖掘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年
丹参酚酸和薯蓣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汪波
【摘要】:植物在长期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进化产生大量结构与功能多样的小分子物质,其并不直接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而被称为“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有超过30%治疗疾病的药物源自于这些能够产生具有药用价值次生代谢产物的药用植物。如以药用植物丹参为主要原料的复方丹参滴丸及以穿龙薯蓣为主要原料的地奥心血康胶囊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疗效。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等。其水溶性酚酸类物质,被认为是传统中药水煎剂的主要药用成分,尤其是迷迭香酸及其衍生物均具有很好的药用活性。近来研究表明,丹参中酚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其它研究中所报道的略有不同。而对此差异的分子基础仍是未知,关于参与丹参酚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仍有待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作为研究此复杂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一步,针对当前丹参基因组对参与酚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全面挖掘,共检索到29个基因,19个基因完全基于本实验室丹参基因组数据发现。在这些基因中有15个基因被认为是参与到苯丙烷途径,7个基因参与到酪氨酸衍生途径,6个基因编码羟基肉桂酰转移酶,以及一个CYP98A基因亚家族成员,其被命名为CYP98A78。进而对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基因结构及表达模式等都分别进行了分析,随后对由这些基因推导而来的蛋白质序列的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关系也进行了描述。包括4-香豆酸:CoA连接酶、4-羟基苯丙酮酸还原酶和羟基肉桂酰转移酶在内的大部分关键酶的编码基因都发现在丹参基因组中存在多拷贝且具不同特性。经系统分析发现其中有10个基因可能参与迷迭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该复杂多样的代谢通路提供基础,及利于使用遗传学手段提高丹参水溶性药用成分的合成,提高其产量。穿龙薯蓣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其提取物被报道具有抗癌、抗肥胖等效果,药用价值极高,近年来由于生境破坏及大量采挖导致资源骤减而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主要药用成分薯蓣皂苷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脂、溶血等多种重要活性,且是目前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被誉为“药用黄金”。然而,对于其生物合成途径及该物种的基因信息仍知之甚少,对穿龙薯蓣基因数据的补充及薯蓣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系统分析是深入研究该合成途径的必经之路。首先,使用包括以叶绿体基因组作为超级条形码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穿龙薯蓣样品进行了分子鉴定。然后,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及初步测序数据估算的方法对穿龙薯蓣基因进行评估,其大小约在500Mb,杂合度为1.02%。经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了482个于根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参与到胁迫响应和转录调控等。根据预测的薯蓣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发现18个基因可能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其中有8个基因更适宜于作为候选基因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注释到182个P450候选基因,10个P450基因可能与薯蓣皂苷元的合成密切相关;还注释到47个糖基转移酶基因,9个在根中特异性高表达,其中有4个基因可考虑选作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候选基因。对极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共表达网络构建,共获得15个模块,对每个模块都进行了GO功能富集,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这些可能参与薯蓣皂苷合成途径的基因分布在其中7个模块中,对于其密切相关的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获得大量可能参与其调控或上游途径的基因,以待进一步深入探究。最后,对薯蓣皂苷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羊毛甾醇并未被检出,与基因分析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对薯蓣属植物的分子鉴定,基因组研究以及薯蓣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3.2;S56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郁林;何金涛;周清华;陈军;李强;朱江;刘红雨;;丹参酮对人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理[J];中国肺癌杂志;2008年02期
2 汪涛;蒋庆华;彭佳杰;王亚东;;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及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4年06期
3 王银燕,王浩;含化复方丹参滴丸与含化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比较[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郝大程;马培;穆军;陈士林;肖培根;彭勇;霍利;许利嘉;孙超;;中药植物虎杖根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转录组特性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2年05期
5 李辉;倪晋仁;;薯蓣皂甙元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10年01期
6 赵焱;;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11期
7 谷雨;谷巍;于淑莲;;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人参研究;2007年01期
8 庞晓东,庞发忠,林耀庚,杜志伟;穿地龙的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02年05期
9 聂凌鸿,林淑英,宁正祥;薯蓣属植物中薯蓣皂苷元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年05期
10 吴琼;孙超;陈士林;罗红梅;李滢;孙永珍;牛云云;;转录组学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俊;李家儒;;茉莉酸甲酯对盾叶薯蓣离体培养物薯蓣皂素合成的影响[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家勇;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水溶性成分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华;张国升;;安徽皖南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2 汪洪;;浅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3 刘开庆;王定康;郭丽红;陈雪;;不同培养基对三七花粉愈伤组织皂甙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4 胡冬南;柯国庆;王恒芬;范万兴;;激素对菘蓝叶片组织培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5 曾亮;孙芳;赵丽;;高职高专院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6 邓寒霜;汪麦;胡帅;牟琼;;激光照射对丹参愈伤组织中丹参酮Ⅱ_A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7 李淑如;潘永存;黄竹英;利幼;邓乔华;;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3期
8 刘米米;全晓东;白娟;;郑州市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6期
9 管延英,燕飞,杨小楼;发根农杆菌转化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红;李永文;寇凤仙;周彦珍;温秀荣;;藿香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霞;郑成淑;王秀峰;邢世岩;束怀瑞;;菊花花芽分化期叶片和茎尖转录组表达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范嗣刚;胡超群;文菁;张吕平;;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线粒体基因组及一种新的基因排列顺序[A];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11基因科学与产业发展论坛会刊[C];2011年
3 谭围;王中铎;郭昱嵩;刘楚吾;刘丽;;四带笛鲷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结构及进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王康才;罗庆云;陈红霞;;生长调节剂对丹参愈伤组织诱导及根芽分化的影响[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5 高允生;曹广超;王晓丹;齐永秀;朱玉云;;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倪梁红;;江浙地区鼠尾草属药材资源调研[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志芬;苏学合;闫树林;;丹参种子航天搭载的诱变效应研究[A];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逸;王磊;潘立群;;丹参促进烧伤创面修复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梁辉;王文栋;朱晓苏;陶卉;徐丽;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隐花色素基因Cry1与Cry2的表达谱与功能研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文栋;束梅影;张达艳;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的克隆、进化分析和基因网络的整合[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青;葡萄种质资源根瘤蚜抗性差异及其与根系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东芳;刀豆愈伤组织建立及愈伤组织中刀豆氨酸的形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健玲;半夏的快繁及诱导子对其愈伤组织总生物碱积累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浩;萝卜细胞系的建立及萝卜硫素的提取与检测[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肖葵;柴胡宽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热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贤军;白花丹参叶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5年
7 王雷;盾叶薯蓣皂苷元制备新工艺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郎涛;益气化痰祛瘀汤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况丽琴;具有抗肿瘤活性的Solasodine结构修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徐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乳腺癌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丽;周洲;李科友;;细胞培养生产药用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2 余世春,琚小龙,段广勋;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刘自林,王艳,许伏新;安徽省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医药;2004年03期
4 张荣平,曾跃勤,和国元,罗天浩,迟程;薯蓣皂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J];中国医药学报;1998年04期
5 路洪顺;穿山薯蓣的药理作用及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1年02期
6 井赵斌;魏琳;俞靓;程积民;;转录组测序及其在牧草基因资源发掘中的应用前景[J];草业科学;2011年07期
7 卢宝伟;安凤霞;樊锐锋;胡宝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宋关玲,杨谦,高兴喜,王琴,王岩;植物细胞培养中天然植物成分生产在工业上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李力,娄子洋,陈万生,张卫东,乔传卓;不同产地丹参中3种丹参酮含量变异[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10 胡湘春,鱼红闪,金凤燮;穿山龙薯蓣皂苷的分离提纯[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珍;浒苔生理生态特性和转录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冯玲玲;丹参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学安;丹参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及组培苗生产试验[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4 王倩;HMGR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丹参遗传转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丽娟;TaLea_3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丹参遗传转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冰;王元好;胡湘春;鱼红闪;金凤燮;;微生物薯蓣皂苷糖苷酶的分离纯化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5年06期
2 吕杰;金湘;毛培宏;;生物技术在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物合成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2009年04期
3 昝丽霞;;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黄端华;王凤英;童萍;张兰;;气相色谱法测定重楼中薯蓣皂苷的水解产物[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倩;姚广涛;金若敏;;薯蓣皂苷的肝毒性作用[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2 周倩;姚广涛;金若敏;;薯蓣皂苷的肝毒性作用[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3 张雁丽;卿晨;;天然薯蓣皂苷抗肿瘤作用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伊桐凝;于世家;高天舒;;薯蓣皂苷抑制高糖诱导下衰老的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伊桐凝;于世家;高天舒;;薯蓣皂苷抑制高糖诱导下衰老的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刘欣;沈炳玲;魏星;康毅;;薯蓣皂苷对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及相关信号蛋白的影响[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柯;薯蓣皂苷和人参皂苷Rg3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汪波;丹参酚酸和薯蓣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的挖掘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郝爽;薯蓣皂苷对抗糖尿病心脑脂质沉积和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升高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星;薯蓣皂苷保护缺血心肌的分子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2 葛菁;薯蓣皂苷抗肿瘤作用体内体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卫永丽;薯蓣皂苷体外抗肺癌作用及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4 贾衍杰;薯蓣皂苷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的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肇小茗;薯蓣皂苷对扑热息痛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6 郭卫莉;薯蓣皂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陈浩;薯蓣皂苷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及蛋白质组机制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8 李静如;黄姜中薯蓣皂苷高效提取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丹参酚酸和薯蓣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的挖掘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9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