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细胞中PFK-1对神经发生的负调控作用
本文选题:PFK-1 + 神经发生 ; 参考:《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神经发生是指神经干细胞经历增殖及不对称分裂产生神经前体细胞,并向不同的功能性区域迁移、分化,最终整合进入神经环路中发挥生理功能的过程,也是成年大脑可塑性的意义所在。在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发生主要存在于两个区域,即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下层和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前体细胞经过增殖和分化,沿着嘴侧迁移流以链式模式迁移至嗅球并分化成为中间神经元;而海马齿状回下区的神经干细胞则经过短距离迁移至颗粒细胞下层分化为颗粒细胞,并通过苔藓纤维向海马CA3区发出轴突投射,建立突触联系,最终整合到海马神经环路中发挥学习记忆等功能。由于海马神经发生与学习、记忆和情感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关于该区域神经发生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磷酸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kinase-1,PFK-1)是糖酵解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主要通过磷酸化6-磷酸果糖生成ADP和1,6-双磷酸果糖,在无氧状态下为机体提供能量。以往研究证实PFK-1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在中枢神经系统中,PFK-1对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功能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然而,关于PFK-1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另一个细胞群,神经干细胞之间的联系则迄今未见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展开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第一:探究生理条件下,胚胎神经干细胞中PFK-1是否参与对神经发生的调节,且该调节作用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第二:探讨缺氧后PFK-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神经发生的影响;第三:阐释不同条件下PFK-1调节神经发生的分子机制。第一章生理状态下PFK-1对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究生理状态下PFK-1对神经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两种慢病毒载体,分别携带PFK-1 shRNA和PFK-1基因全长以干扰和过表达PFK-1。将成功感染慢病毒的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4天后取出进行β-Ⅲ-Tubulin(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免疫荧光标记。结果显示,和LV-Control-shRNA组相比,LV-PFK-1-shRNA(干扰PFK-1表达)可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水平,增加新生神经元中多突起神经元的比例;相反,LV-PFK-1-GFP(过表达PFK-1)则逆转了这种神经元分化水平的升高趋势,多突起神经元分化比例也明显降低,这说明生理条件下,PFK-1是调节神经元分化及发育的重要分子。同时,结果显示干扰PFK-1表达后,巢蛋白Nestin+(神经干细胞标志物)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增殖培养条件下的Nestin+细胞呈散在均匀的分布,而空病毒组细胞则趋向于呈神经球样聚集生长,这提示干扰神经干细胞中PFK-1的表达不利于其干细胞样特性的维持。以上结果证明,生理状态下PFK-1可负调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和树突的发育,并参与干细胞样特性的维持。为了进一步证实PFK-1对神经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立体定位向小鼠海马齿状回区(Dentate gyrus, DG)微量注射慢病毒(LV-PFK-1-shRNA和LV-Control-shRNA),第4天腹腔注射BrdU (5-bromo-2'-deoxyuridine)以标记新生细胞,第14天通过免疫荧光检测GFP/BrdU/DCX的表达。经分析发现和体外实验结果一致,与]LV-Control-shRNA相比,LV-PFK-1-shRNA可显著升高GFP+/BrdU+/DCX+新生神经元的比例,同时增加DG区GFP+BrdU+新生细胞数。上述结果表明,体内干扰PFK-1表达可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在以上整体动物实验中,慢病毒非特异性的感染DG区所有细胞(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可能对上述结果造成干扰。为了排除这种非细胞特异性感染带来的影响,本文统计了未被病毒感染的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发生水平。结果显示,GFP-/BrdU+/DCX+新生神经元比例及GFP-/BrdU+新生细胞数在两组间(LV-Control-shRNA和LV-PFK-1-shRNA)均无显著差异,提示这部分未被感染的神经干细胞的功能并未受周围因素(非细胞特异性的PFK-1干扰)的影响。因此可推断,这种非细胞特异性的感染并不影响以上干扰PFK-1表达促进神经发生的结果。以上结果已证实干扰PFK-1表达可促进神经发生,而引起神经发生增强的因素可能有三种,第一:促进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存活或降低其死亡率;第二: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第三: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首先,为了确证干扰PFK-1表达所介导的神经发生是否通过作用于前两种因素实现的,本文将成功转染慢病毒(LV-Control-shRNA和LV-PFK-1-shRNA)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贴壁分化,并掺入BrdU和Hoechst分别标记增殖和死亡的细胞。结果显示和空病毒组相比,干扰PFK-1表达可显著增加BrdU+细胞比例,对细胞死亡率并无显著影响,说明干扰PFK-1表达可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增殖,但对细胞存活并无改善作用。其次,通过引入数学描述的方法分析第三个因素,即干扰PFK-1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命运选择的影响。假设分化过程中死亡的细胞全部都是神经元或全都不是神经元,可分别得到神经前体细胞(β-Ⅲ-Tubulin-)向神经元(β-Ⅲ-Tubulin+)分化的最小分化率(βmin)和最大分化率(βmax)。结果显示,和LV-Control-shRNA组相比,分化第四天LV-PFK-1-shRNA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率(βmin和βmax)均显著升高。综合以上结果可知,干扰PFK-1表达可通过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而促进神经发生,对细胞的存活并无显著影响。第二章 缺氧状态下PFK-1对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本章研究主要探讨缺氧后PFK-1的表达变化及该条件下PFK-1对神经元分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3 h、4h和5 h后神经干细胞中PFK-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说明缺氧可促进PFK-1表达。此后,将缺氧5 h后的神经干细胞继续分化,4天后取出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显示,和Control组相比,缺氧后β-Ⅲ-Tubulin的阳性细胞率并无显著变化,这和生理条件下过表达PFK-1抑制神经元分化的现象并不一致。经分析可能是缺氧激活了某些调节神经发生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拮抗PFK-1升高对神经元分化的抑制效应。此外,和空病毒组相比,缺氧状态下干扰PFK-1表达后,β-Ⅲ-Tubulin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新生神经元中多突起神经元的数目也明显增加,这提示缺氧后干扰PFK-1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和树突的发育;而过表达PFK-1则逆转了这种现象。综上所述,缺氧后PFK-1可反向调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不利于神经元的发育。第三章PFK-1调节神经发生的分子机制本章在细胞水平上初步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FK-1调节神经发生的分子机制。首先,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生理状态下分化6h后神经干细胞中Mash 1、NeuroD和Sox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和LV-Control-shRNA相比,LV-PFK-1-shRNA可显著促进Mash 1、NeuroD和Sox2的表达,而这种现象可被过表达PFK-1所逆转,这提示Mash 1、NeuroD和Sox2可能参与了PFK-1所介导的神经发生过程。其次,对缺氧6h后的神经干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和生理状态下一致,干扰PFK-1后Mash 1、NeuroD和S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过表达PFK-1则降低了以上三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以上实验结果证明,Mash 1、NeuroD和Sox2可能参与了生理状态下及缺氧后PFK-1对神经发生的调节过程。最后,本研究探讨了PFK-1是否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上述转录因子,进而调控神经发生,并最终证实PFK-1对神经发生的调节并不依赖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综合以上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1)生理状态下,PFK-1可通过调节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及神经干细胞的命运选择而负调控神经发生。(2)缺氧后,PFK-1可负调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及新生神经元的发育;(3)PFK-1对神经发生的调节可能是通过调节相关转录因子实现的。
[Abstract]: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adult mammals , neurogenesis mainly exist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adult mammals .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PFK - 1 and PFK - 1 play a differe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strocytes and neurons . However ,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PFK - 1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strocytes and neurons ,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 a new target for tumor therapy .
Second :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FK - 1 after hypoxia and its effect on neurogenesis ;
In the first chapter , the effects of PFK - 1 shRNA and PFK - 1 gene o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neural stem cells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V - PFK - 1 - shRNA ( interfering PFK - 1 expression )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to neurons an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multi - protruding neurons in neonatal neurons compared with LV - control - shRNA grou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FK - 1 could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induce neural stem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
secondly , promo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FK - 1 and PFK - 1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hypoxia for 3 h , 4 h and 5 h .
In conclusio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ash 1 , NeuroD and Sox2 in neural stem cells could be regulated by Western blotting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sh 1 , NeuroD and Sox2 might participate in the neurogenesis induced by PFK - 1 .
( 3 ) The regulation of neurogenesis by PFK - 1 may be achieved by regulating the relevant transcription factors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敬军,夏作理,刘焯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季庆;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近况[J];医学综述;2002年05期
3 刘岳文,杜永红,王可,徐正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4 刘佳梅,陈东,孟晓婷;一种获得神经干细胞单细胞的新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5 王忠诚,于春江;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年03期
6 杨东波,李永利,蒋传路,杨立庄;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年05期
7 薛杉;张旺明;徐如祥;;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网络化(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5期
8 张丽;顾振伦;秦正红;;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基因调控(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6年05期
9 刘佳梅;;脑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迁移[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年04期
10 张立波;邢华;许宽华;郭联庆;恽时锋;;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前景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华;王文辉;林蕾;;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戴毅;韩忠朝;;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及临床前景展望[A];中国解剖学会第八届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一睿;胡锦;王尔松;奚才华;姚海军;;单层黏附培养技术在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体外稳定增殖和多向分化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佳梅;;脑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迁移[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魏勇;应大君;张伟;董世武;;幼龄家猪脑SVZ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司银楚;朱培纯;程龙;吴海霞;许红;;去皮层血管对成年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李学坤;郭安臣;左萍萍;;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亚克隆[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神经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药理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李力;万琪;;小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及缺血神经元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力;万琪;刘永红;张巍;;小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及缺血神经元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群渊;;神经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永生化[A];中国组织工程、干细胞与神经再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德荣;“抑制蛋白”可控制神经干细胞提前分化[N];健康报;2007年
2 孙国根 白毅;灵长类脑内神经干细胞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孙国根;阻碍卒中后神经干细胞再生的“元凶”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出神经干细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沈丽 付钰;神奇的神经干细胞[N];科技日报;2002年
6 时仲省 高思敏 刘春阳;河南医大成功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梓华;神经干细胞可治恶性脑癌[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许琦敏;脑损伤修复治疗又有新希望[N];文汇报;2007年
9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北京天坛医院 王忠诚邋院士;神经修复的生力军——神经干细胞[N];健康报;2008年
10 孙国根;神经干细胞并非“全能制造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帆;Miranda磷酸化调控果蝇神经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张坤;极化巨噬细胞与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对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褚天慈;血管生成素2对胎鼠脑皮层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胡园园;AF1q在神经发育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凤云;神经干细胞中PFK-1对神经发生的负调控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6 郭立云;猕猴胚胎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脑内移植及其在青光眼玻璃体内的转归—探索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7 任永娟;材料调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曹翠丽;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周虎田;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10 段发亮;神经干细胞培养、增殖、迁移和分化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维;松果菊苷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周强意;转TrkC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支架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孙爽;孕酮对Aβ_(25-35)损伤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田士来;RA与WNT信号通路联合调节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的体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刘吉星;创伤性脑损伤后移植神经干细胞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陈四化;叶酸联合神经干细胞治疗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D];兰州大学;2016年
7 李海太;BMP-4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转归影响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8 王红格;RAE-1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卫美辰;SIRT1的选择性剪接变异体参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贤;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对神经干细胞凋亡与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67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06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