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弹性建模与鲁棒变增益控制

发布时间:2018-08-21 08:55
【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由于其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了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广泛重视,成为目前航空航天飞行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高马赫数使得高超声速飞行器相对比常规飞行器具有了巨大的优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技术挑战。只从控制科学角度来看,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气动/弹性/控制系统之间的耦合、机体/发动机之间的耦合、大跨度飞行导致的系统参数剧烈变化、控制舵面效率低下以及闭环系统始终处于近乎临界稳定状态等。本文以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弹性问题为研究核心,针对当前气动弹性分析与面向控制的模型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分析问题、建立模型、间题的提出、控制方法、控制器设计与综合的研究思路,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所受的气动力和弹性形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全新变量建立了飞行器的非线性运动模型,并且针对不确定性和参数变化问题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算法,给出了完整的控制器设计与综合方法,保证飞行器在巡航和大跨度飞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分析了X-43A构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高超声速流中机体表面的气流分区特性,给出了机体各表面气流特性与高度、速度以及攻角的关系;使用当地流活塞理论分析机体各表面和舵面上下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给出了飞行器飞行中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为后续的分析气动与弹性的关系、建立高超声速飞行器以及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等工作建立了基础。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自由振动和静态弹性形变,给出了飞行器在机体各表面气动力的作用下机体前端的挠曲线方程;根据气动和弹性之间的本质联系,提出了诱发攻角的概念,诱发攻角的动态具有简洁的表现形式并且可以同时描述非定常气动力和弹性形变的特性与联系;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方程,通过分析诱发攻角与刚体运动各变量的关系,对刚体模型进行修正,给出了包含气动弹性信息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运动方程。所给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弹性模型是后续工作中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不确定性、阵风干扰和大跨度机动飞行导致的系统参数剧烈变化等问题,在LPV系统框架内,将问题归结为标准的H∞问题,根据多胞LPV系统的特性,应用仿射参数依赖的Lyapunov方法,给出了LPV鲁棒变增益控制器算法;利用混合灵敏度思想,给出鲁棒变增益控制器的综合方法。随后将高度和速度作为调度变量,建立了LPV系统模型,并将模型转换为多胞LPV系统的形式。通过选择合适的加权函数和求解LMI问题综合得到了H∞鲁棒变增益控制器。应用得到的控制器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阶段和机动飞行阶段的姿态稳定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可以有效地保证干扰和不确定性存在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作为对比,给出了基于LTI系统设计的单点控制器在相应飞行条件下控制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机动飞行时,LPV鲁棒变增益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性能。根据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任务需求,设计轨迹跟踪控制系统。根据频带分离原理,将被控对象分为高频回路和低频回路,采用多回路控制结构,分别综合得到了LPV姿态稳定控制器和轨迹跟踪控制器。将所获得控制器分别用于跟踪通用的周期衰减飞行轨迹和X43-A爬升测试飞行轨迹,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可以有效地保证飞行器跟踪给定的轨迹指令。
[Abstract]:Hypersonic vehicles have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by the world's military powers because of their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ivil and military fields, and becom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aerospace flight technolog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trol science, these challenges mainly include the coupling between aerodynamic/elastic/control systems, the coupling between airframe and engine, the drastic change of system parameters caused by long-span flight, the inefficiency of control rudder surface and the near-critical stability of closed-loop system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aeroelastic analysis and control-oriented model of hypersonic vehi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rodynamic force and elastic deformation of hypersonic vehicle and the second on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problem, establishes the model,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thod, designs and synthesizes the controller. The nonlinear motion model of the aircraft i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new variables.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algorithms are given for uncertainties and parameter variations respectively. A complete controller design and synthesis method is given to ensure the attitude stability of the aircraft during cruising and long-span flight. The airflow zoning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sonic vehicle in hypersonic flow are give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altitude, velocity and angle of attack is given. The resultant moment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dynamics and elastic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hypersonic vehicle and the design of flight control system.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dynamics and elasticity is presented, and the concept of induced attack angle is propose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ed attack angle have a concise form and can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 of unsteady aerodynamics and elastic deform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nonlinear equations of motion of hypersonic vehicle with aeroelastic information are given by modifying the rigid body model. The aeroelastic model of hypersonic vehicle is the basis of control system design in the following work. In the framework of LPV system, the problem is reduced to a standard H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ell LPV system, the algorithm of LPV robust variable gain controller is given by using affine parameter-dependent Lyapunov method. Secondly, the model of LPV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altitude and speed as scheduling variables, and the model is transformed into a multi-cell LPV system. The H_ robust variable gain controller is synthesized by choosing suitable weighting function and solving LMI probl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disturbances and uncertainties. As a comparison,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single-point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LTI system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flight conditions is given.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disturbances and uncertainties. According to the mission requirements of hypersonic vehicle, a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requency band separation, the controlled object is divided into high-frequency loop and low-frequency loop. The LPV attitude stabilization controller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ler are synthesized by using multi-loop control structure. The obtained controllers are used to track the general periodic attenuated flight trajectory and the X43-A climbing test flight trajectory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aircraft to track the given trajectory instruc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11.47;V2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琳;段志生;杨剑影;;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对控制科学的挑战[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10期

2 郭迪龙;高超声速飞行器——未来的飞行工具[J];百科知识;2005年03期

3 韩东;方磊;;基于欧拉方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壁面流线生成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12期

4 张忠峰;高云峰;宝音贺西;;高超声速飞行器周期巡航条件的确定[J];力学与实践;2009年01期

5 姜志杰;张擘毅;何浩;刘伟强;;高超声速飞行器鼻锥的热环境和结构热分析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4期

6 李佳峰;陈万春;;带约束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最优弹道的数值算法[J];航空学报;2009年09期

7 刘燕斌;陆宇平;;面向控制研究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与动力一体的建模新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刘斌;刘刚伟;徐绯;汤忠斌;;高超声速飞行器大面积热防护系统的传热数值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9 柯辛;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复杂流动研究进入新阶段[J];科技导报;1993年08期

10 罗金玲;徐敏;刘杰;;一体化外形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升阻特性研究[J];宇航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超;;未来的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严玲玲;李少远;;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预测控制和可视化仿真[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3 姚照辉;鲍文;;高超声速飞行器调节/保护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庄益夫;陈洁;潘长鹏;;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及非线性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5 贺杰;郑德斋;;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鲍文;姚照辉;常军涛;于达仁;唐井峰;;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动力学建模问题探讨[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7 鲍文;姚照辉;;高超声速飞行器调节/保护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8 谭湘敏;易建强;范国梁;;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9 谭湘敏;易建强;范国梁;;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自适应控制研究[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10 孙未蒙;张靖男;郑志强;;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几个增长点[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晖;美国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N];中国航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龙 通讯员 王二强;“高超”: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利器[N];中国航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林东;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巡航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融;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多信息融合自适应容错自主导航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李乐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鑫;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结构建模及模型降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健;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热力分析边界元快速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逄洪军;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弹性建模与鲁棒变增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葛东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变增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红梅;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张园园;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彪;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朱艳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线性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黄广;高超声速飞行器残差自调节高精度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安昊;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张浩;高超声速飞行器线性变参数建模及其鲁棒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韩旭;高超声速飞行器惯性/天文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解水玲;基于QFT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控制器设计[D];东北大学;2014年

8 金震;高超声速飞行器模糊/终端滑模姿态控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任小欢;高超声速飞行器有限时间滑模控制器和观测器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曹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95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195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d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