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高压诱导的非常规化学反应的理论设计
【图文】:
图 1.1 地球内部的压力环境。控制高压科学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具有必要性能(例如,压力范围、样品大小接入等等)的高压设备的可用性。以及具有允许对位于高压设备中起作用的灵敏度实验探针或者技术的可用性。值得注意的是上个世纪大多数有影响
图 1.2 Bridgman 无支撑面密封观念在 20 世纪初彻底改革了高压研究。当今高压研究的主要设备金刚石对顶砧(DAC)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发明明几乎是在两个不同的实验室(美国国家标准局和芝加哥大学)中同时实现去的半个世纪设备的设计几乎没有变化这一事实很好地阐明了基本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5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绿野;探索原子世界(下)[J];中国工程师;1995年04期
2 徐吉庆,徐丽娟,刘喜生,张致贵;过渡金属分子氮络合物的化学键理论——兼论氮分子的不同配位方式对分子氮络合物的稳定性及氮原子上电荷密度的影响[J];中国科学;1980年10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微;王倩;张建;韩学武;谢晓华;娄豫皖;夏保佳;;Li/Ti原子比对钛酸锂材料物相和性能的影响[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房琳琳;材料内部直接观察到运动原子[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小珍;环戊二烯基过渡金属氢化物及羰基配合物的理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守涛;三种高压诱导的非常规化学反应的理论设计[D];吉林大学;2016年
3 张智;金属纳米团簇的结构演变与熔化特性的原子模拟[D];湖南大学;2007年
4 马淑红;S原子和CO分子在过渡金属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吕志;原子经济反应合成LDHs及相关动力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姚淑娟;气体分子在过度金属催化剂上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吕存琴;甲胺和甲烷在不同催化剂表面裂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前库;层状BC_x化合物的合成与第一性原理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9 韩优;Pt/TiO_2界面作用机理及其对甲醇分解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齐学强;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催化机理与可控制备[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田娜;双金属冷压焊固相结合区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樊丽丽;金属改性活性炭脱除燃煤烟气中Hg~0的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卢雯婷;铂基催化材料的合成制备与催化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静静;表面修饰及空间限域效应对NH_3分解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超;从EuSi_n到Eu@Si_n:几何结构和电磁特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守刚;原子、分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段艳敏;背散射分析技术在固氦材料及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6年
8 邹惠园;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研究钌配合物的性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施e,
本文编号:2569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56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