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OsPAP26、ZmPAP10a及ZmPAP26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3 11:37
【摘要】:缺磷是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研究水稻缺磷响应分子机制并培育磷高效水稻新种质,对减少磷肥施用、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意义重大。植物缺磷信号调控网络已有了初步的架构,但利用已知基因进行磷高效分子改良尚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暗示该网络中还有很多未知成员及机制。前期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缺磷信号调控网络的终端—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家族。通过对这些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的研究,发现AtPAP26的水稻同源基因OsPAP26不直接受到OSPHR2的调控。本研究拟通过基因表达分析、OsPAP26超表达和抑制表达转基因材料的生理、生化和表型分析等手段明确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OsPAP26在磷素平衡中的功能。定量RT-PCR研究结果表明,OsPAP26在转录水平上不受缺磷和衰老信号的诱导;利用OsPAP26启动子接GUS报告基因的载体,培育相应的转基因水稻材料的GUS染色发现,OsPAP26基因在水稻的根、茎、叶中呈组成型表达,而且这种表达不受缺磷诱导。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表明,OsPAP26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受到缺磷和衰老的调控,在缺磷条件下OsPAP26蛋白积累增加,同时该蛋白在衰老叶片中的积累量也增加。因而OsPAP26可能参与衰老叶片中磷的再利用。OsPAP26超表达提高了水稻体内和分泌型酸性磷酸酶活性,同时帮助水稻更多的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磷营养。本研究还通过In-gel活性蛋白染色分析,确定了OsPAP26的特征条带。在对水稻PAP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克隆了玉米紫色酸性磷酸酶Ia家族的ZmPAP10a和ZmPAP26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我们获得了相应的超表达转基因玉米并通过分子检测证实了其超表达效果。活性胶染色表明,与野生型相比,ZmPAP10a和ZmPAP26超表达株系中各自增加了一条特异的酸性磷酸酶条带。酸性磷酸酶的定量分析发现,ZmPAP10a超表达株系根部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提高,从而植株体内磷含量也较对照显著提高。ZmPAP26特异的酸性磷酸酶带,15和17号转基因株系的体内及根表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根与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升高,但是10号株系只有根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磷含量与对照没显著差异。转基因株系在大田条件下评价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ZmPAP10和ZmPAP26超表达植株的千粒重和单株产量上相对于非转基因对照显著提高,可能具有一定的育种应用前景。
【图文】:

照片,穗粗,行粒数,果穗


转基因栋系和对照单株收获,收获后根据4N7的方法考种,测定穗粗、穗逡逑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每个材料测定6个W上单栋,求得平均值。逡逑由图4-7可知,,转基因玉米与对照相叱,果穗更加饱满。转玉米的穗逡逑长与对照相比达到里著水平,穗粗与对照相叱达到极显著水平;转Zm货b626玉逡逑米的穗长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水平,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与对照相比均达到逡逑极显著水平,果穗对比照片见图4-6。逡逑画幽逡逑田4-6西同条件下对巧和超表达材料的巧粒性沁逡逑Fig.邋4-6邋The邋ear邋charac化r邋of邋control邋and邋over-expression邋under邋field邋condi村on逡逑5斗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А ,Г.Гретен ,王庆堂;酸性磷酸酶在自主神经成分内的定位[J];武汉医学院学报;1963年01期

2 王av堂;艾民康;;家兔阿蒙氏角Qg酸性磷酸酶及核糖核酸的初步墝察[J];解剖学报;1962年Z1期

3 石玉秀,韩芳,韩景松,刘冬娟,二宫孝文;培养脊神经节细胞酸性磷酸酶的超微分布[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5期

4 陈瑛,邱子健,隋淑光,史新柏;棘尾虫酸性磷酸酶的定位及诱导表达[J];动物学报;2003年02期

5 李传保,龚守富;植物体内酸性磷酸酶研究进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刘芯韵;陆珊;郑芸;裘晓丹;刘佳;刘鑫;刘克武;;麦芽酸性磷酸酶的化学修饰及紫外光谱[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01期

7 姜磊;陈素芸;杨晓玲;易静;李培勇;;生物响应酸性磷酸酶浓度的载药聚电解质的体外控释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8 余其兴;;细胞生物学实验课“酸性磷酸酶显示”的方法改进[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03期

9 陈素丽,龚少静,曾伟章;文昌鱼酸性磷酸酶的分离提纯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10 王荣富,何若韫;零下低温对小麦线粒体酸性磷酸酶解离与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安徽农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石玉秀;韩芳;韩景松;刘冬娟;二宫孝文;;培养脊神经节细胞酸性磷酸酶的超微分布[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张国庆;王有志;王贺祥;;树状多节孢酸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赵振华;黄巧云;李学垣;郭学军;;磷酸对酸性磷酸酶在土壤胶体和矿物上吸附的影响[A];土壤化学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会议指南与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唐明;陈辉;任嘉红;;沙棘幼苗丛枝菌根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余霖霖;朱越雄;沈桂芳;张志芳;;高温酸性磷酸酶ac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的初步鉴定[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余霖霖;朱越雄;沈桂芳;张志芳;;高温酸性磷酸酶ac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的初步鉴定[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7 余家树;覃开良;刘梦桃;李建霞;;个体因素对酸性磷酸酶检验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郑萍萍;;筛选蟹F1、F2和F3代筛选蟹免疫机制研究[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烨;低磷胁迫诱导植物酸性磷酸酶的分子调控机制[D];清华大学;2014年

2 陆玲鸿;水稻紫色酸性磷酸酶OsPAP10a和OsPAP10c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邱文敏;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OsPAP26、ZmPAP10a及ZmPAP26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徐冬梅;土壤酸性磷酸酶性质及汞、铜、锌对其影响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田t燄

本文编号:2575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575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