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怒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铜金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发布时间:2017-03-21 14:13

  本文关键词:西藏班—怒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铜金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班公湖-怒江铜成矿带位于阿里地区班公湖至那曲地区的怒江源一带,区域上经历了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演化开始、俯冲消减以及碰撞闭合等一系列构造事件,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成矿潜力巨大,但与西藏境内的冈底斯东段铜成矿带和藏东玉龙铜成矿带相比,发现较晚,地质找矿工作程度较低,理论研究薄弱。 本文选取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近年来找矿突破最大,但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的多龙矿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不杂、波龙、荣那和拿若等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性质、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构造背景及相关岩浆成因等研究,确定了区内铜金矿床的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建立了成矿系列,总结了成矿规律,并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多龙矿集区内代表性中酸性侵入体的成岩时代集中于115~128Ma,具有活动大陆边缘俯冲背景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具有正的Hf(t)值和较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结合班-怒带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背景,本文认为多龙矿集区内铜金矿床(点)形成于班-怒洋盆向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成岩成矿物质应具有壳幔混源的性质。 2.通过区内代表性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首次提出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为同期同源岩浆产物;含矿斑岩的LaN/YbN值和钾质含量明显大于非含矿斑岩,岩浆演化程度最高,K、Cu和Au元素得到了充分的沉淀与富集,有利于形成钾质含量高的铜金矿体。 3.对多龙矿集区内8个代表性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结果表明,荣那和色那矿床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斑岩型矿床的流体特征,其他矿床均为斑岩型矿床;初步将区内已知铜金矿床划分为两种成因类型:①斑岩型(多不杂、波龙、地堡那木岗等);②斑岩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荣那、色那)。 4.成矿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金属硫化物的S和Pb同位素、脉石矿物的C-H-O同位素特征表明,多龙矿集区内典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集中在早白垩世,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流体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还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尕尔勤矿床等个别矿床中可能有少量变质水参与。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但不同矿床略有不同,如:多不杂和波龙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与下地壳,拿若和色那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与上地壳。 5.将多龙矿集区内铜金成矿过程概括为:早白垩世,班-怒洋壳向北俯冲消减,俯冲板片流体上涌导致加厚的岩石圈发生局部的伸展和减薄作用,引起了亏损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携带大量Cu、Au等成矿物质的玄武质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含矿中酸性岩浆,沿着区内近EW向、NE向与NW向三组断裂侵位形成浅成-超浅成侵入体,岩浆演化后期分异出的含矿热液沿次级构造裂隙上升局部减压沸腾,在地壳浅部成矿金属物质沉淀、富集,形成矿集区内铜金矿床。 6.通过分析矿集区控矿地质条件,成岩成矿时代研究以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成矿时空规律;结合矿集区内地、物、化、遥资料,总结了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找矿标志,进一步提出色那矿床南、地堡那木岗矿床北、荣那矿床与色那矿床深部3个预测远景区。
【关键词】:班-怒成矿带 多龙矿集区 铜金成矿作用 成矿规律 斑岩型铜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51;P618.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11-12
  • 1.2 选题依据12-14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4-18
  • 1.4 研究内容18-19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9-21
  • 1.6 实物工作量21-22
  • 1.7 主要进展与成果22-23
  • 第2章 区域地质与矿集区地质23-35
  • 2.1 大地构造位置23-24
  • 2.2 区域地质24-28
  • 2.3 矿集区地质28-35
  •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35-71
  • 3.1 多不杂矿床35-41
  • 3.2 波龙矿床41-45
  • 3.3 荣那矿床45-49
  • 3.4 拿若矿床49-55
  • 3.5 尕尔勤矿床55-58
  • 3.6 铁格龙矿床58-61
  • 3.7 地堡那木岗矿床61-65
  • 3.8 色那矿床65-69
  • 3.9 小结69-71
  • 第4章 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与演化71-112
  • 4.1 成矿相关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71-102
  • 4.2 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与演化102-104
  • 4.3 岩浆源区与构造背景104-111
  • 4.4 小结111-112
  • 第5章 多龙矿集区区域成矿作用112-136
  • 5.1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112-127
  • 5.2 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127-133
  • 5.3 区域成矿作用133-134
  • 5.4 小结134-136
  • 第6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远景分析136-146
  • 6.1 控矿地质条件136-137
  • 6.2 成岩成矿时代及其演化规律137-138
  • 6.3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138-139
  • 6.4 成矿系列139-140
  • 6.5 区域找矿标志140-143
  • 6.6 进一步找矿方向143-146
  • 结论146-148
  • 参考文献148-16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167-169
  • 致谢169-1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继承;张文;吴泰然;郑荣国;罗红玲;贺元凯;;甘肃北山桥湾北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莫济海;梁华英;喻亨祥;谢应雯;张玉泉;;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冲江及驱龙含矿斑岩体锆石ELA-ICP-MS及SHRIMP定年对比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4期

3 邱瑞照,周肃,邓晋福,李金发,肖庆辉,蔡志勇;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J];中国地质;2004年03期

4 许荣科;郑有业;赵平甲;陕亮;张雨莲;曹亮;齐建宏;张刚阳;代芳华;;西藏东巧北尕苍见岛弧的厘定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7年05期

5 梁华英;喻亨祥;莫测辉;张玉泉;谢应雯;;Zircon LA-ICP-MS U-Pb age,Ce~(4+)/Ce~(3+) ratios and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Machangqing complex associated with copper deposit[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6年03期

6 林武,梁华英,张玉泉,谢应雯;冈底斯铜矿带冲江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及锆石SHRIMP年龄特征[J];地球化学;2004年06期

7 曲晓明;王瑞江;辛洪波;赵元艺;樊兴涛;;西藏西部与班公湖特提斯洋盆俯冲相关的火成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2009年06期

8 张德全,丰成友,李大新,佘宏全,董英君;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J];地球学报;2005年02期

9 赵一鸣,毕承思,邹晓秋,孙亚莉,杜安道,赵玉明;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中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年龄[J];地球学报;1997年01期

10 胡宝群,王方正,孙占学,刘成东,白丽红;岩石圈中的地压梯度[J];地学前缘;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晗;山西中条山北段古元古代铜矿成矿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西藏班—怒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铜金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59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