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中种子电荷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5:11

  本文关键词: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中种子电荷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APNP-Js)中种子电荷实验研究一直是困扰高电压气体放电领域或等离子体科学领域的难题。无论是传统的流注理论还是热门的电离波理论,都认为APNP-Js推进过程中种子电荷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种子电荷密度低、衰减快、干扰因素多,导致种子电荷实验研究还停留在空白阶段,严重制约了流注理论和电离波理论的突破和完善。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本论文采用具有μm级空间分辨率和ns级时间分辨率的光谱诊断和高速拍摄技术,自主设计基于带电粒子漂移和扩散原理的种子电荷测量系统,深入研究种子电荷的产生机理,探索种子电荷与APNP-Js推进高重复性现象的关联机制,发现APNP-Js'‘蛇形”推进和背景电荷诱导第三次放电(外加电压为零)的新现象。 一、针对种子电荷产生机制长期处于理论假设阶段的研究现状,采用新型诊断系统,对两种主要的种子电荷产生机制(光电离与背景电离)展开了系统的实验研究。(1)光电离研究。首先,排除放电电荷和电磁干扰,设计fA级光电流检测装置,首次成功证实了APNP-Js中存在光电离。其次,为了检测光电离过程中高能辐射光子,结合光谱诊断和高速拍摄技术,大幅度提高信噪比,第一次检测到95nm和101nm附近的两个氮分子真空紫外谱带。再者,通过二维数值计算APNP-Js中光电离过程,获得光电离产生的种子电荷密度为~108cm-3。最后,研究光电离对APNP-Js的影响,发现光电离能够大幅度加快APNP-Js的产生。(2)背景电离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种子电荷测量系统,定量诊断APNP-Js中背景种子电荷密度。发现背景种子电荷密度与脉冲重复频率成线性关系。当脉冲重复频率为8kHz时,背景种子电荷密度等于或大于3.4×10-cm-3。当脉冲重复频率降低至0.2kHz或更低时,背景种子电荷密度接近光电离产生的种子电荷密度。据此预测:当脉冲重复频率降低至0.2kHz左右时,APNP-Js推进现象将出现明显变化。 二、APNP-Js推进具备高重复性是区别于开放空间内流注放电的关键特征之一,但人们对蕴含在该现象中的物理机制知之甚少。针对这个问题,根据种子电荷的产生和衰减机制,本文从脉冲重复频率、气体成分和脉冲放电个数三个方面来探究APNP-Js推进重复性的内在本质。(1)与人们普遍认为APNP-Js推进具有高重复性的观念相反,首次发现在脉冲重复频率降低至0.2kHz或更低时,APNP-Js推进具有明显的随机性。该实验结果与种子电荷密度预测现象十分吻合。据此,首次提出背景种子电荷密度在APNP-Js推进重复性中起关键作用。鉴于气体成分与放电脉冲个数是影响背景种子电荷密度的关键参数,本文研究气体成分和放电脉冲个数对APNP-Js推进重复性的影响。(2)调控气体成分比例,观测APNP-Js推进重复性变化。结果表明:APNP-Js推进重复性严重依赖于氮气含量,而与氧气含量没有明显关联。(3)发现随着脉冲放电个数从1增加至100以上,背景种子电荷密度从自然辐射密度(102~104cm-3)逐渐升高,APNP-Js推进从具有明显的随机性过渡到具备高重复性。诊断和分析认为:当背景种子电荷密度为109cm-3或更高时,APNP-Js推进具备高重复性;当背景种子电荷密度降低至等于或小于108cm-3时,则APNP-Js推进具有明显随机性。 三、基于种子电荷的APNP-Js推进机制,研制了双APNP-Js正对推进的新型装置。通过控制气流状态和外加脉冲电压参数,发现了APNP-Js"蛇形”推进和背景电荷诱导第三次放电(外加电压为零)的新现象。(1)调节管内气流状态,发现湍流状态下APNP-Js是呈“蛇形”弯曲推进,而不是人们通常认识的"APNP-Js呈子弹形状、直线推进”。分析认为:该现象是因为层流转为湍流时,管内背景种子电荷密度分布变得不均匀导致的。(2)调节外加脉冲电压参数,发现当两个APNP-Js的外加电压幅值不相同时,在两个APNP-Js中间出现的是第三个APNP-J,而不是暗区(外加脉冲电压幅值相同)。高速拍摄结果表明第三个APNP-J是产生在脉冲电压降为零后300ns,与外加脉冲电压无直接关联。进一步分析认为:高密度上下游背景电荷是诱导第三个APNP-J产生(对应第三次放电)的主要因素。 简而言之,本工作深入研究了种子电荷产生机制、种子电荷在APNP-Js推进重复性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发现APNP-Js推进的两个新现象,为理论、模拟和实验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种子电荷 光电离 背景电离 重复性 “蛇形推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36
  • 1.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APNP-Js)概述11-14
  • 1.2 APNP-Js物理机制研究意义14-16
  • 1.3 NP-Js物理机制研究现状16-32
  • 1.4 亟待解决的APNP-Js物理机制问题32-34
  • 1.5 本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34-36
  • 2 光电离与背景电离实验研究36-55
  • 2.1 第一个APNP-J实验研究37-41
  • 2.2 真空紫外光谱诊断41-45
  • 2.3 实验证明光电离存在性45-47
  • 2.4 数值计算光电离产生的种子电荷密度47-50
  • 2.5 定量诊断背景种子电荷密度50-52
  • 2.6 比较光电离与背景电离52-53
  • 2.7 本章小结53-55
  • 3 APNP-Js推进重复性研究55-73
  • 3.1 脉冲重复频率影响APNP-Js推进重复性55-58
  • 3.2 N_2/O_2影响APNP-Js推进重复性58-62
  • 3.3 APNP-Js推进重复性的自然过渡机制研究62-71
  • 3.4 本章小结71-73
  • 4 APNP-Js“蛇形”推进与背景电荷诱导第三次放电73-94
  • 4.1 APNP-Js“蛇形”推进73-82
  • 4.2 背景电荷诱导第三次放电(外加电压为零)82-92
  • 4.3 本章小结92-94
  • 5 结论94-96
  • 6 附录-本论文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96-100
  • 致谢100-101
  • 参考文献101-11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获得专利114-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孝恢,杨频,温元凯;电荷分布与物性规律[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2 邱立崇;多原子水分子的电荷分布[J];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3 曲成宽;电荷受电场作用力的两面场观[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肖学雷;线、面模型的电荷“体分布”函数[J];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王保祥;;非均匀闭合电路导体内部电荷分布规律及其应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黄永顺;李子军;;轴对称电荷分布非静态轴外场的一种计算方法[J];大学物理;2008年05期

7 孙可平;王树友;王丽芳;;管道输送粉体粒子起电电荷分布实验[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杨频;有效键电荷及其应用——1.有效键电荷[J];科学通报;1977年09期

9 王正行;;裂变电荷分布的准热力学理论[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2年04期

10 罗明道;焦庚辛;陈琼;周光耀;;B_(11)H_(14)~-阴离子电荷分布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格非;孙可平;李学文;;绝缘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管道内壁一侧空间电荷分布理论模型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汤道坦;柳青;李得天;秦晓刚;杨生胜;;等离子体辐照下的介质表面电荷分布测量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仇钎;刘宇;任军学;钟凌伟;;离子发动机交换电荷离子分布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4 孟令一;李启楷;帅志刚;;尺寸限制及电荷分布对碳纳米管水分子填充过程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段晓溪;欧阳吉庭;;表面电荷分布对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6 刘俊;陈希明;刘宇;董会宁;粟俊科;;掺杂对C_(12)H_8N_2电荷分布和成键特性的影响[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7 张芝涛;谷建龙;毛程奇;孙健;刘程;;电荷沉积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忠志;赵东霞;宫利东;刘翠;王芳芳;;发展新一代极化分子力场[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茹;张正选;俞文杰;田浩;毕大炜;张帅;陈明;;注硅工艺对埋氧层中陷阱电荷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垂柏;王世金;梁金宝;;一类卫星深层充电时绝缘材料内部电荷的测量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张孟军;中子其实有电荷[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国梁;大分子体系从头算多体展开方法(Many-Body)研究与改进[D];复旦大学;2014年

2 徐良韬;云内反极性电荷结构形成的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吴淑群;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中种子电荷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周春林;高电荷态离子在玻璃微管中的输运过程[D];兰州大学;2012年

5 袁晓娟;导电聚合物无序效应对电荷输运动力学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6 张亮;均相体系中游离电荷的从头算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红强;高电荷态重离子与金属固体及其表面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0年

8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崔莹;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x-ray发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杨春燕;同电荷物质促进蛋白质复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华;考虑残余电荷分布非均匀性特快速暂态精细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毛勇;原子电荷对分子间相互作用计算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丁晶洁;高电荷态离子在固体表面产生纳米点以及类金刚石结构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笑楠;应用ABEEMσπ模型研究氨基酸以及致癌性胺离子相关反应的电荷[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燕;应用ABEEM/MM浮动电荷分子力场探讨Urea(H_2O)_n团簇的性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娇;应用ABEEMσπ模型计算蛋白质电荷分布及并行程序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谢克锋;分子导线的设计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郑小宏;一维介观结链中的电荷孤子及其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文;可视化模拟电荷法应用平台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10 马艳伟;应用ABEEM/MM浮动电荷分子力场探讨GLY(H_2O)_n(n=1-8)团簇的性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中种子电荷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59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