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积雪时空分布及其融雪径流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6.635
【图文】:
图 2.1 东北地区 SRTM DEM 数据遥感影像图(3) 气候特征研究区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三个带,热量显著不同,气候上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气候特征有三个特征[78],即:1)明显的南北走向的温度梯度,西北部和东北年平局小于 3℃而中部平原温度在 3-7℃之间;2)降水量呈现从东部、到中部、到递减的趋势,年累积降水量为 600-1000 mm、300-600 mm、100-300 mm;3走向的潜在蒸散量梯度,从北部 500-600 mm 上升到 600-700 mm。(4) 雪情东北地区是中国地区三大稳定积雪区域之一[17],在空间分布上主要表现为纬多、低纬少”和“高山多、平原少”的特点[59]。大部分地区年降雪量在150mm 之间,其中长白山地部分地区年降雪量可达 150mm 以上;从南到北持续时间依次增加,雪期长达 30-190d[[88]。东北地区周围山地降雪多中部平
图 2.3 东北地区 4 个典型流域分布范围(1) 辽河流域辽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河道蜿蜒迂回,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和4省区,在辽宁境内盘山县注入渤海,全长1345km,流域面积21.96万km2[91]东部为山地,大部属于千山山脉,一般高程 200-1000m;西部南端属燕山山延余脉,一般高程为 500-1500m;西北部为大兴安岭的南端;北部浅丘岗地 200-300m,为松花江与辽河分水岭;南临渤海;中部为辽河平原。流域地体是由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间平原倾斜。西辽河平原风沙地貌显著,松较厚,多湖洼沼泽。辽河流域水系如图 2.4 所示。辽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辽河流域无冰川融雪主要是通过影响流域总蒸散量而使得流量发生改变[91]。年平均气温为 4-9°最低气温值为-18-9°C,年平均最高温度值为 21-28°C。1 月份最低,平均0-18°C 之间。流域内年降水量为 350-1000mm,年降水量的 65%集中在 4-
图 2.4 辽河流域水系图域内山地面积为 48.2%,丘陵为 21.5%,平原为 24.3%,沙丘型多样,具有温带草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地带性灌丛等东部山地多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南部和西部多为暖温带落叶阔带草甸草原,中部平原地区以农作物为主,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区林地、中部耕地和内蒙古地区多为草原和未开发利用土地的断地开垦、采伐和人工建造,流域内几乎已无原始植被[93-95]。江流域源于兴安岭山脉伊勒呼里山南麓,自北向南流,在三岔河口与河长 1370 km,流域面积 25.47 万 km2,流域水系图如图 2.5西部和南部三面地势较高,东部与松花江平原连接,形成广阔向东区内大体可分为大兴安岭山区、山区丘陵过渡地带、山前低平原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培基,米德生;中国积雪的分布[J];冰川冻土;1983年04期
2 李培基;近百年来冷圈波动[J];冰川冻土;1988年02期
3 王建,马明国,Paolo Federicis;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SRM融雪径流模型在Alps山区流域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4 黄晓东;张学通;李霞;梁天刚;;北疆牧区MODIS积雪产品MOD10A1和MOD10A2的精度分析与评价[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5 李弘毅;王建;;SRM融雪径流模型在黑河流域上游的模拟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6 王澄海;王芝兰;崔洋;;40余年来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9年02期
7 李栋梁;刘玉莲;于宏敏;李永生;;1951—2006年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6期
8 赵春雨;严晓瑜;李栋梁;王颖;罗勇;;1961—2007年辽宁省积雪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降水的关系[J];冰川冻土;2010年03期
9 戴礼云;车涛;;1999—2008年中国地区雪密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特征[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10 仲桂新;宋开山;王宗明;杜嘉;雷小春;刘殿伟;张柏;;东北地区MODIS和AMSR-E积雪产品验证及对比[J];冰川冻土;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路鹏;吉林省积雪遥感信息时空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胡宏昌;基于植被和冻土协同影响的江河源区水循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张学通;青海省积雪监测与青南牧区雪灾预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廷祥;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影响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5 高洁;高山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融雪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4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44296.html